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紳探》被指類似"夏洛克" 導演:同一種美學體系

張赫
2019年04月28日06:56 | 來源:新京報
小字號
原標題:《紳探》努力找尋中國探案劇獨特風格

  因為白宇的雅痞氣質和台詞功力,《紳探》選擇他擔任男主角。

  劇中塑造了一個民國時期並不存在的女探員形象。

  白宇、尤靖茹、季晨等人主演的懸疑推理劇《紳探》正在騰訊視頻熱播。該劇以民國時期的上海為背景,講述了性格怪僻,智商卻極高的警局外聘偵探羅非,與女警秦小曼、法醫本杰明三人組成探案小組,偵破一樁樁離奇案件的故事。

  該劇復古摩登的畫風、緊湊的敘事節奏,懸疑且具有緊迫感的氛圍,讓不少觀眾評價是第一次需要“0.75倍速”觀看的網劇。但也有網友質疑《紳探》與英劇《神探夏洛克》頗有相似。該劇導演鄧科在接受新京報專訪時回應,劇中服化道、音樂都選用了一些英倫風的美學體系,觀眾乍一看會感覺有些熟悉,但實際從人設、劇情、氛圍而言,《紳探》都與其他作品完全不同,“英國、日本等經過多年的打磨,已經形成了推理劇固有的風格,我們的目標是打造出中國推理作品獨有的風格,但目前仍在摸索中。”

  推理環節和案件細節太簡單?

  先帶給觀眾爽感

  在推理流派中,《紳探》屬於本格推理風格:不注重寫實,以驚險離奇的情節與耐人尋味的詭計為主,並通過縝密的邏輯推理推進情節。《紳探》整部劇以羅非與神秘的“Captain”之間的斗爭來進行貫穿,而每單元又講述一件獨立完整的案子,包含密室殺人、嫁禍換尸等。例如第三個案件,在樂譜旋律中藏有保險箱密碼便體現了作案手法的精妙。

  鄧科表示,為了保証每個案件邏輯緊密,團隊不僅在劇本階段嘗試從罪犯角度構想整個犯罪過程,搜集大量資料驗証其可行性﹔且在拍攝之前,導演組專門畫了多張密室機關圖,並分出“預演團隊”進行手法試驗,反復推敲是否存在邏輯漏洞。例如第三單元“彼岸之花”,團隊和工作人員預先布置密室機關,用DV記錄下來並剪輯,隻有在畫面上完全合乎邏輯推理之后,才能進入正規拍攝。而在后期剪輯階段,團隊也需逐幀修改鏡頭的切換角度、証據線索的特寫,“也許很多手法並不易實現,但我們需要保証觀感上是完全合乎邏輯的。”

  但也有一些推理迷質疑《紳探》的推理環節和案件細節過於簡單,例如第一單元中,羅非在尚未完全掌握罪犯殺人換尸的決定性証據前,隻通過觀察疑犯的可疑行為,和對犯罪手法的猜測,便將其與失蹤受害者的私情、換尸殺人的過程全盤托出且毫無漏洞。在鄧科看來,開篇第一個單元案件的選取有劇方的考量。《初來乍到》需要做到兩點,首先是立住羅非和秦小曼的人物形象﹔其次讓大部分非推理迷能夠看懂並有爽感﹔否則,就成了一個自娛自樂的小眾題材,“我們選擇了烘托推理氛圍、讓觀眾身臨其境,比如凶手倒地死亡了,劇本裡隻有短短一句話,但我們為了體現被殺的恐怖感,可能鏡頭會急推,后期也會加入顏色、音效的渲染,這樣普通觀眾的代入感會更強一點。但同時我們也保証所有最終揭秘所需的信息,在劇中都會告訴觀眾。”當普通觀眾帶著爽感看完第一個案件之后,“第二個單元案件播出時,觀眾們開始拿著放大鏡、按下暫停鍵,開啟彈幕、進行逐幀討論,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的交代,”當然,隨后的案件就可以更復雜更燒腦。

  男女主搭檔是福爾摩斯和華生?

  更像《瘋狂動物城》的朱迪和尼克

  劇中,白宇飾演的偵探羅非是一個外冷心暖的高智商神探,經常身著干練西服,披著風衣斗篷,紳士之余又散發著率性不羈的氣質。鄧科表示,羅非的人物定位即中國的“福爾摩斯”,但同時也賦予其一些經典以外的特質。例如羅非在劇裡戰斗力極低,經不起激將法,時不時犯“二”。而白宇本身的特質,也帶來一個活生生的“羅非”,譬如他有時加快語速,甚至言語間有些淘氣和輕佻。鄧科坦言,在劇本階段,羅非的人物設定比如今更一本正經,但白宇卻在演繹時賦予該角色更多“雅痞”的個性,“這種性格把人物拉下高高在上的神位,使他具有更多人味,更接地氣。”

  據悉在劇中,羅非經常需要2.0倍語速講述大段的推理過程,且每一個專業詞匯、邏輯細節都需要嚴絲合縫,這極大考驗了演員的表演功底。鄧科直言,選擇白宇出演羅非,不僅因為其紳士的形象,同時也因為他台詞功底扎實,“劇中有一段台詞長達好幾頁劇本,差不多一兩千字,都需要一口氣念出來。前一天晚上白宇就背到半夜一兩點,直到第二天在片場還一直在小聲念叨。”

  女主角秦小曼是民國劇中鮮少出現的女警探設定。鄧科坦言,民國沒有女警探,但秦小曼代表的是那個年代自我意識已覺醒的新女性。“她和男主羅非的搭檔並不像觀眾認為的,是福爾摩斯和華生,其實更像是《瘋狂動物城》裡的兔子朱迪和狐狸尼克。但我們的劇本是從2015年就啟動的哦。”

  服化道、音樂與《神探夏洛克》相似?

  只是用了同一種美學體系

  鄧科表示,《紳探》希望用豐富的視聽語言抓住觀眾的眼球。“如果本格劇過於寫實,觀眾會很難進入劇情氛圍,所以我們使用了一些海派的美學體系,例如服裝上採用英倫風。”但也因此一些網友質疑,《紳探》的服化道、音樂風格都與英劇《神探夏洛克》頗為相似。鄧科坦言,民國時期的上海仍有外國租界,而主角羅非也是一個有過留洋背景的紳士偵探,形象與福爾摩斯靠攏,因此觀眾難免因風格熟悉而先入為主,“中國的推理劇尚未形成特色,而海外的作品已經通過多年拍攝,形成了固定的美學體系。例如英劇的服裝配色就是偏高級灰或勞爾色系,建筑偏工業朋克風格等。《紳探》在氛圍烘托、劇情設定、道具、案件上其實和《神探夏洛克》完全不同,只是試圖融合了這種比較高級的美學體系。”

  對於被指開篇音樂主旋律與《神探夏洛克》背景音樂相類似,鄧科解釋說,據悉《神探夏洛克》的背景音樂使用了吉卜賽樂器西洋琴進行演奏。小羅伯特·唐尼主演的《大偵探福爾摩斯》也選用了相同的樂器和配樂體系。而此次《紳探》為了追求電影質感,同樣選擇了西洋琴演奏主題曲,但旋律是力邀曾為《舌尖上的中國》《流浪地球》等作品配樂的阿鯤操刀,“我們只是使用了相同的樂器而已,只是同類音樂,一聽會有熟悉的偵探片的既視感。在美學和音樂體系上,我們已經盡量做到嚴謹。”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