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牌退出競爭加劇 首播失利《奔跑吧》跑不動

曾經“老少通吃”,讓三代人齊聚電視機旁的“奔跑吧”也難逃“強不過三季”的怪圈。4月26日晚新一季《奔跑吧》迎來首播,55城收視1.334%的成績雖然位列同時段第一,但在周五檔綜藝中卻不敵《向往的生活》。數據顯示,第三季至第五季的《奔跑吧》首播收視均在3+,但去年的第六季卻以2.06%的低迷表現破2,最新季的開局1.334%更跌落一級。三老帶四新的全新陣容搭配環保主題下的游戲場,卻讓觀眾感慨“有意義,但沒有意思”。當吐槽扑面而來,《奔跑吧》或許也該反思一下自己了。
收視下滑
“奔跑吧”這個IP正在經歷“中年危機”。4月26日,《奔跑吧》迎來第七季首播,無論是55城收視1.334%,還是酷雲直播關注度1.7035%,歡網實時的1.2%-1.7%,難以“破2”已成定局。去年整季平均收視勉強過2,今年似乎又要面臨“降級”。對於首期節目表現,北京商報記者第一時間嘗試與節目組聯系,但截至發稿時暫未獲得回應。
收視不濟,節目話題度也難以為繼。“Angelababy眼睛”、“宋雨琦把闖關東記成走西口”、“黃旭熙說白宇43歲”等隨著節目開播當晚一度登上熱搜,但很快被周末檔其他節目代替。至上周日,微博話題榜被《創造營》佔據首位,其余熱搜前30位再沒有任何一話題與《奔跑吧》相關。
事實上,《奔跑吧》也曾有過輝煌的時刻。過往六季收視峰值由第三季創下,csm50城市網收視率為5.28%,但自此往后呈現斷崖式下跌。而去年上演的第六季《奔跑吧》已是步履蹣跚,首期收視率2.06%,是近四年來跑男歷史上倒數第二差的成績﹔除開局不利之外,整季節目收視也表現平平,最后一期是歷年跑男節目收官戰中的最低收視率。
從領跑者到收視的跑不動,浙江衛視總編室副主任彭榆博此前已直言不諱:《奔跑吧》收視低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全國收視數據整體縮水,省級衛視收視權重下降,電視綜藝處境舉步維艱,“垂直類綜藝”對《奔跑吧》的分流無法回避。
大牌退出
開播前的兩個月,新一季的“跑男團”就因大換血而備受關注。4位主MC鄧超、鹿晗、王祖藍、陳赫表示因工作安排缺席新一季錄制,三老帶四新的陣容,是五年老IP“奔跑吧”的一次巨大變數。對於往期跑男團成員的薪酬,網傳鄧超、鹿晗等人能夠拿到4000萬元左右的待遇。
主咖大換血引起了諸多猜測。“‘限薪令’與節目疲態促使主咖出走,傳資金有限,節目組尋找‘物美價廉’的替代人選”成為主要論調。
根據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布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文藝節目管理的通知》,綜藝節目全部嘉賓總片酬不得超過節目總成本的40%,主要嘉賓片酬不得超過嘉賓總片酬的70%。業界人士猜測,錄制綜藝對於藝人而言“性價比”不如從前,故導致一線藝人的出走。
對於朱亞文、黃旭熙、宋雨琦代替頂級流量的新陣容,也有自媒體稱《奔跑吧》或面臨資金短缺的問題。新一季《奔跑吧》仍與安慕希(伊利集團)深度捆綁,OPPO網絡聯合冠名,但網傳招商過程卻並不順利。一位廣告圈人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浙江衛視一季度廣告份額下降了35%,以前《奔跑吧》很早就被金主搶空,但今年大換血后目前才招到四五個。”
據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安慕希曾以5億元巨額冠名費獨家冠名2017年的《奔跑吧》,但今年具體招商數額並未公開發布。
面對第七季的品牌價值是否會受到影響的問題,總導演姚譯添曾委婉表示,他把這次調整稱為“投資”,稱“調整得到了客戶的支持,節目組相信最終的結果會讓客戶和市場滿意。從長遠看,利大於弊”。
競爭加劇
在新一季《奔跑吧》開播前一日,浙江衛視在大慶舉辦了以“奔跑!新7代”為主題的開播發布會。姚譯添稱:“對於這次的開播,有一種新生兒破殼的感覺……我們的成員非常棒,幾度令現場的工作人員們笑到崩潰、哭到崩潰。希望新的一季不負自己,也不負你們。”
雖然被寄予厚望,但標榜“新7代”的組合卻難言討喜。豆瓣網的節目口碑暫未出分,而網友600余條短評中,普遍留下“尷尬”、“吃力”的評價。對此,影視導演劉喜龍指出:新節目陣容中,7個嘉賓,無笑星,無MC,無控場,無主持,節奏真的很亂,也能看出嘉賓在很努力地參與其中,但是和之前幾季相去甚遠。
據了解,《奔跑吧》的首期節目圍繞“城市垃圾分類”主題展開。除了新人陣容需要磨合,在業界人士看來,社會議題並未很好地融入節目中。娛評人徐顥哲指出:“節目確實很有教育意義。但沒有撕名牌環節的緊張刺激,也沒有以前綜藝環節的輕鬆好笑,節目失去了抓人眼球的看點。不少老觀眾充滿困惑:‘意義’有了,‘意思’在哪裡?《奔跑吧》游戲色彩大大淡化了,它更近乎一個主題班會,主題先行,順便玩一玩游戲。”
就一季度正在熱映的綜藝來看,音樂綜藝、觀察類真人秀、室內競技類節目是眼下的香餑餑,競爭也讓《奔跑吧》步履沉重。中國社科院新聞所世界傳媒研究中心秘書長冷凇表示,戶外真人秀的空間優勢,也面臨橫向節目的分流。就觀察類節目看,在原本單一視角、單一場景的真人秀紛紛開辟出第二戰場,搶奪關注。娛評人荔枝則斷言:“戶外真人秀的后時代,傳統棚綜可能奪回江山。”(北京商報沸點調查小組)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