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調侃國難引發輿論指責 張雲雷道歉難解德雲社危機

2019年05月14日06:41 | 來源:北京商報
小字號
原標題:張雲雷道歉難解德雲社危機

  “物忌全勝,事忌全美,人忌全盛”,在這位紅透半邊天的“辮兒哥哥”的微博下,郭德綱曾留下過這樣一條消息。如今看起來,仿佛一語成讖。因為砸挂汶川地震,張雲雷踩雷了,面對鋪天蓋地的指責,張雲雷不得不出面道歉。然而透過張雲雷,這句“物忌全勝”的評語似乎也應該送給郭德綱掌管的這家中國相聲界第一大社。

  演出重審

  5月13日凌晨,德雲社相聲演員張雲雷針對去年在演出過程中調侃地震國難一事,通過微博向公眾致歉:在相聲中提及“汶川”、“慰安”等內容欠考慮,並表示作為公眾人物,不應當在表演中提及全體同胞的傷心事,這是對全體死難同胞的不尊重,事后自己深感后悔並深受良心的譴責。

  5月12日,即汶川地震11周年紀念日當天,張雲雷一段去年年末在青島跨年表演相聲《大上壽》時的視頻再次被上傳到了互聯網上。視頻中,張雲雷抖包袱稱“大姐嫁唐山,二姐嫁汶川,三姐嫁玉樹,我仨姐姐多有造化啊”,一石激起千層浪。

  200余字的致歉聲明一出,輿論的聲音也呈現出兩極化。一部分人認為對於張雲雷調侃國難的行為無法容忍,應當予以封殺。而另一部分人則認為,對於知錯能改的人,應當留有寬容。北京商報記者第一時間聯系了張雲雷的經紀人,但截至發稿前仍未收到回復。

  與此同時,網上流傳出一張文件截圖顯示,對於將在2019年6月16日在北京北展劇場舉行的《風起雷鳴·張雲雷楊九郎專場相聲》演出,由於主要演出人員在之前演出中言行舉止不端,相關安全部門將重新進行營業性演出審查,各部門大型活動安全許可也需重新審批。

  北京商報記者就此致電相關文化監管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暫不予以回復。但記者注意到,截至發稿,各個演出票務平台均搜索不到這場演出。

  網友們對這個“個人原因”的說明似乎並不買賬,紛紛拿出的“實錘”也想要表明一個問題:“在德雲社裡,調侃歷史的並非隻有張雲雷一人。”就在一天之內,包括郭德綱調侃烈士、孟鶴堂調侃慰安婦的視頻素材及截圖也相繼被挖出。一時間,張雲雷危機已經蔓延成一場關乎德雲社的輿情危機和內容創作聲討風波。

  內容症結

  此次事件發酵的同時,很多人在關心,作為相聲第一大社,德雲社的相聲究竟由何而來?對於內容的創作和底線,到底誰在把關?

  郭德綱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有過這樣一段表述:“一般創作節目時,我想出一茬后,就會總琢磨這個事,可能琢磨兩天、十天,也可能是一年。直到琢磨得差不多成熟了,會找一張紙寫下來,但不是寫劇本,而是寫提綱、框架。等到了晚上再拿著紙到劇場,跟於謙說要上新作品了,將內容大概說一下,隨后於謙再進行完善,台上還有好多現創的內容。”

  對於當前相聲內容創作和把關的問題,北京商報致電多位圈內人士,均因“問題敏感”而被拒絕回復。但可以肯定的是,相比於過去一部相聲作品要花費大半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打磨,如今速成創作的趨勢卻正在流行。

  相聲愛好者陳柱康告訴北京商報記者,現在的相聲劇本老套、創新性差,很多時候演員一開口就能猜到結尾,“已經有了一個公式,就直接往裡邊填詞。像小岳岳(岳雲鵬)也是,沒有什麼新鮮的東西出來,一個梗能說一年”。

  除了內容創新后勁不足,德雲社作為一家相聲社團搞起“網紅經濟”也引發了外界的質疑。

  2018年3月時,張雲雷作為補位喜劇人參加東方衛視喜劇競演綜藝《歡樂喜劇人第四季》,隨后便迅速躥紅。數據顯示,張雲雷自從走紅網絡后熱度一直未曾退去,截至目前,張雲雷超級話題閱讀量累計接近56億次。

  在粉絲追星模式啟動后,曾經隻能在“飯圈”看到的粉絲團、集資應援、打榜、控評等操作已經被運用於相聲行業中。演出評論人黎新宇表示,究其根本,相聲仍是傳統曲藝,而傳統曲藝中亙古不變的一點就是基本功是否扎實。“對於傳統行業來說,用年輕人的方式去吸引關注是可行的,問題在於能否源源不斷地創造出吸引觀眾的新內容,進入良性循環模式。”

  行業陣痛

  作為一種傳統的曲藝形式,相聲歷經多年的發展,已在國內打下深厚的觀眾基礎。然而,受到眾人追捧的相聲如今也出現越來越多的爭議,究其根本,與相聲該如何創新密不可分。在中國創意產業研究中心主任張京成看來,相聲發展至今,觀眾難免會對其內容、形式存在一定的審美疲勞,假若相聲缺乏創新、無法吸引觀眾,便會導致出現觀眾流失的情況。

  在創新過程中,部分表演者在形式上進一步貼合當下潮流,如隨著直播平台近幾年的火熱,開始嘗試直播來擴大渠道。但對相聲更關鍵的創新,仍在於內容層面。

  姜昆在擔任《首屆中國相聲小品大賽》評委時曾表示,很多相聲都隻反映了相聲人自己的生活,其中有五六個節目都是說相聲人如何創作、如何搭檔、如何說相聲的,而反映普通大眾生活的相聲少之又少。但相聲不能自娛自樂,不能遠離生活,更不能沒有社會責任感。

  如今相聲在內容創新的過程中,也走出多條不同的路,其中曾在一段時間內引起熱議的“公式相聲”便是一個鮮明的代表。當時“公式相聲”創造者李宏燁介紹,通過運用這條公式已經創作了560多段相聲。但觀眾對此評價不一,在部分觀眾認為這是個新穎的概念的同時,也有觀眾表示,相聲作為一門藝術無法用公式計算。

  相聲究竟該如何創新?相聲演員徐先生表示,大家都知道好相聲需要緊跟當下時代,知道觀眾喜歡什麼,但此后會遇到一個難點是如何將觀眾喜歡的話題變為包袱,這便需要不斷的打磨,且好作品都是要通過不斷打磨的。雖然有的人會選擇網絡段子,但段子不代表相聲作品,借鑒的同時更需要有自己獨創的內容。(北京商報沸點調查小組/文)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