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新聞戰線》>>2019年·第1期

回顧轉型:新觀念新技術並舉 布局未來:向廣度和深度發展

彭一力 范以錦
2019年05月15日14:30 | 來源:人民網-新聞戰線
小字號
原標題:回顧轉型:新觀念新技術並舉 布局未來:向廣度和深度發展

  回顧2018年,無論是傳統媒體轉型整合之路的探索,還是各類媒體加大對智能化技術的投入使用以及互聯網治理上的 “同心協力” ,都體現出 “融合思維”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看到發展不平衡等潛在問題。2019年乃至更長的時間內,國家及媒體機構將推動媒體融合轉型向廣度和深度發展。

  2018年,根據轉型發展的需要,傳統媒體加大了結構性調整,並以新的觀念積極尋找調整的新路徑,新媒體也在構建新的運營體系。為適應智能化時代的到來,媒體在新技術推動下尋找更高的起點,不僅是構建自身平台,還強化了與有影響力的社會化平台的合作。預計2019年乃至相當一段時間內,媒體的融合轉型將會向廣度和深度展開。

  回顧:媒體以新的觀念整合構建運營體系

  2018年,不只是傳統媒體,也包括新媒體,都以新的觀念進行結構性調整,構建新的運營體系,力求以更合理和更科學的布局推動媒體的發展。在介入新技術方面,力求找到更高的起點,以適應萬物皆媒時代新的挑戰,強化主流媒體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

  以新的觀念繼續整合轉型

  在報刊的結構性調整方面,已從過去的“震蕩”到平穩過渡。2018年末,法制晚報、北京晨報宣布休刊。在這之前,天津日報報業集團旗下3家報紙以及今晚傳媒集團旗下的渤海早報,已於2017年末休刊。同時休刊的還有其他地方的一些報紙。過去每逢報紙休刊,總會引發輿論熱議﹔如今,即便原本有較大影響力的報紙,也不會引起多大的輿論風波。這既是報紙自身供求關系變化后的結構性調整,也是萬物皆媒時代用戶對媒介做出新選擇的必然結果。

  報刊休刊也有多種做法,不是簡單停辦、人員下崗了事,有的實行了報紙與報紙之間的整合並入方式。2018年3月20日,長江日報啟動內部大整合:武漢晚報與武漢晨報兩張報頭雖然保留,但武漢晚報對應醫衛康養事業部、武漢晨報對應地鐵商圈事業部,全部並入長江日報,這是將都市報轉入權威黨報的一次新嘗試﹔有的地方對同質化都市報進行合並,這不由得讓人想到了此前有學者提出的傳統媒體未來發展趨勢走向“一城一報”的可能性﹔有的報刊休刊后整體轉入新媒體,繼續發揮新聞專業人才的作用。

  除了報刊業,廣電行業也迎來了新一輪的整合發展。3月21日,《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印發,提出整合中央電視台(中國國際電視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國國際廣播電台,組建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作為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歸屬中央宣傳部領導。撤銷中央電視台(中國國際電視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國國際廣播電台建制。對內保留原呼號,對外統一呼號為“中國之聲”。合並后,實現三台“直播流”全平台共享和“採編播發”媒介資源深度融合,開創了“台網融合”的新型傳播體系。不管是報業還是廣電行業,整合不同的媒體資源,其核心還是走融合發展的道路,著力打造新型主流媒體集團。

  在新一輪布局中尋求新的突破

  經過多年的探索,傳統媒體辦的新媒體總結經驗、尋找短板,正在發力新一輪的變革。引人注目的是北京媒體的融合發展以及新京報的大動作。北京的目標是打造“1+2+17+N”的傳播矩陣,即一個融媒體指揮調度系統、兩個市級新媒體平台、17家區級融媒體中心和若干“京字號”新媒體平台。根據這一規劃,新京報APP成為兩個市級新媒體平台之一。新京報社撤銷新媒體部,基於移動客戶端進行全員轉型。從這一大動作來看,新京報正從以報紙為中心轉移到以APP為中心。2018年10月31日,全新的新京報APP正式上線,設有16個頻道、123個欄目,涵蓋時政、社會、財經、文化、娛樂、科技等多個領域,每天提供近千條優質新聞內容,旨在打造有全國影響力的原創新聞資訊類平台。

  改革是大勢所趨,但如何滿足用戶需求,如何在APP市場趨於飽和的環境下進行移動轉型,仍然是包括新京報在內的所有傳統媒體需面臨的重大命題。要解決這個問題,除了重視自身平台的打造之外,尋求與有技術支撐、有龐大用戶的商業互聯網公司合作也是一條重要路徑。人民日報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正是這樣做的。2018年9月10日,他們與嗶哩嗶哩正式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聯合發起媒體融合公益基金。雙方在正能量視頻產業發展、內容創作激勵、黨媒優質內容創作及人才培養等多方面開展實質性合作。該基金也將致力於解決媒體融合過程中存在的人才培養、內容激勵等方面的短板,助力正能量內容供給側改革。嗶哩嗶哩最大的特點就是擁有數量龐大的年輕活躍用戶,年輕人的視頻創作活力和熱情不斷被激發,無形之中培養了大量優秀的視頻制作人才。但是其短板也是明顯的,缺少對內容創作的把關和引導,時常出現一些負能量的視頻。因此,與人民日報的合作重在加強對內容的審核和把關。而對於人民日報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而言,培養優秀的內容創作人才,制作出更多形式豐富、內容正能量的視頻,不但能夠吸引更多的年輕用戶,還能夠增強主流媒體在年輕群體中的話語權。兩者的合作取長補短,有利於創作出更多集藝術性與思想性於一體的作品。

  瞄准智能化發展的新機遇

  主流媒體根據新技術發展的趨勢和社會的需求,重視智能化新聞生產,重構內容生產模式。在過去的2018年,兩方面特征尤為明顯:

  其一,在內容生產領域,人工智能已經滲透到媒體內容生產的全過程——從一開始的基於大數據的新聞選題、社會熱點和受眾興趣的調查,到中間生產環節的數據抓取、排序、組合和分發,再到最后的受眾反饋環節。例如,2018年兩會期間,新華社“媒體大腦”從5億網頁中梳理出兩會輿情熱詞,15秒內生成發布了全球首條關於兩會的MGC(機器生產內容)視頻新聞——《2018兩會MGC輿情熱點》。媒體大腦自動分析兩會輿情、生成可視化圖表,連配音、配圖和視頻剪輯都由“媒體大腦”自動完成。在6月的俄羅斯世界杯上,新華社又推出了“媒體大腦2.0”——MAGIC,是“MGC”(機器生產內容)和“AI”(人工智能)的結合。11月7日,在第五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搜狗與新華社合作開發、全球第一個全仿真智能虛擬主持人——“AI合成主播”正式亮相。由此可見,機器生產內容、數據生產內容成為新趨勢,得到了日益廣泛的應用。未來,我們將從“UGC�PUGC”時代跨步走進“UGC+AIGC”時代。

  其二,內容生產走向優化,內容價值得以提升。2018年6月推出的全國移動新媒體聚合平台“人民號”,搭建了一個兼具主流價值與創新活力的內容生態平台。“人民號”將繼續優化產品和運營,並啟動“人民號1000+”計劃,資源向原創和短視頻傾斜。除了專業媒體,在用戶內容生產中,專業化的運營也不可或缺。以澎湃新聞的《我的汶川記憶》為例,作為UGC產品,為了吸引用戶參與創作和保証內容質量,從產品UI設計、素材導入、內測、推廣等,專業團隊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由此可見,當內容價值重新受到重視,媒體對於內容價值的要求從文本層面向其外延擴展,更加追求新聞產品的優化設計。這一理念具體體現在對於內容的加工上,加工者可以是多元的,加工方式可以是融合的,生產的產品可以是多樣的,分發的渠道可以是相互穿插的。實現對於優質內容的創新,才能給內容生產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互聯網空間治理從技術到理念都在轉變

  網絡傳播的開放性和互動性推動了社會的進步,但也帶來了新情況、新問題。經過多年的探索,形成了一套互聯網空間治理辦法:從人工管理到新技術手段的介入,從管理部門的約束到引導權威機構、媒體與用戶量巨大的平台合作,強化正能量的傳播,推動互聯網健康有序發展。

  權威媒體試水區塊鏈技術。如何加強主流媒體的話語權,新聞從業者一直在不斷探索和嘗試。在這個過程中,區塊鏈的發展無疑提供了一種新的社會規則和模式。2018年10月23日,在北京舉辦的2018人民網區塊鏈技術秋季論壇上,人民網區塊鏈頻道宣布成立。新聞制作者採集新聞線索不用擔心內容被刪除、篡改,而提供信息的人也不用擔心自己的隱私會被泄露。這在一定程度上對消息來源起到保護作用。此外,因為所有的信息內容都存在於區塊鏈的網絡上,因此當一條新聞出現爭議時,可以借助區塊鏈的記憶進行核查。這種新的信息生產模式,賦予了主流媒體更重要的角色。

  構建相互制約的平衡機制。在技術和理念的轉變之下,現在的互聯網治理不完全是一種自上而下的管理制度,而是一種內外互動的水平模式。從2018年大量辟謠平台的建立就可以看出這一趨勢。8月29日,中國互聯網聯合辟謠平台正式上線,該平台由中央網信辦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主辦、新華網承辦,設立《部委發布》《地方回應》《媒體求証》《專家視角》《辟謠課堂》等欄目,具備謠言舉報、謠言查証功能。目前,已整合接入全國各地40余家辟謠平台辟謠資源3萬余條。這意味著,互聯網的治理在政府、媒體和受眾之間形成了一種相互制約的平衡機制。

  引導機構和媒體進駐主流平台。各類傳播平台走向移動化、社交化、視頻化、智能化的進程中出現許多新情況、新問題,管理部門在強化管理中有了更好的思路:順勢而為,引導各類機構和媒體進駐用戶巨大的平台,強化主流聲音。2018年8月31日,抖音短視頻在京舉辦政務媒體抖音號大會,聯合包括生態環境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資委等11家政府、媒體機構,正式發布政務媒體抖音賬號成長計劃。政府重要機構的政務媒體與有專業短視頻生產能力的機構對接,一方面開展可視化宣傳活動和為民眾服務的政策解讀,使政府預期的傳播效果能夠實現﹔另一方面,讓政務媒體進駐用戶量大的傳播平台,對傳播主流價值觀、淨化網絡視頻空間、推動網絡短視頻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也具有積極的作用。據悉,截至2018年9月,全國已有2795家黨政機構入駐抖音平台,開通政務抖音號,發布視頻近10萬條,播放總量超500億。

  未來:媒體融合轉型將向廣度深度發展

  回顧2018年,無論是傳統媒體轉型之路的探索,還是各類媒體加大對於智能化技術的投入使用以及互聯網治理上的“同心協力”,都體現出了“融合思維”。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看到發展不平衡等潛在問題。2019年乃至更長的時間內,針對互聯網發展的新情況、媒體融合的大趨勢,國家和媒體機構將推動媒體轉型向廣度和深度發展。

  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彰顯媒體融合范圍拓展

  如果說早些年媒體轉型布局重點放在了有影響力的國家重大媒體機構的話,那麼現在在鞏固原有成果的基礎上,已逐步下沉到各區域、各領域。當下,全國各地紛紛布局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就是一大信號。2018年11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加強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意見》。這是打通基層宣傳思想工作到達群眾“最后一公裡”的關鍵一步。縣級媒體在政府的扶持推動下,向深度融合轉型,有利於整合分散的資源,強化地方形象傳播效果,並與中央、省、市媒體聯動傳播主流聲音。

  人工智能與虛擬技術在齊頭並進中走向相融

  5G時代正在加速向我們走來,5G網絡將應對移動寬帶、大規模物聯網和關鍵任務型物聯網三大類場景。其最大的特點就是:網速快、體驗佳、成本低。這意味著人工智能、虛擬技術將會得到更加廣泛的應用。這兩者不但不是沖突的,反而有很大可能從相加走向相融,使得新聞生產進一步往數字化和沉浸式體驗的深度發展。用戶群的分布、受眾接收習慣等也會隨著5G技術的發展而發生改變,新聞機構又要再一次從受眾的角度出發來調整內容生產制度。另外,新聞從業者與機器的關系也會更加復雜,機器逐漸擬人化發展,促使新聞從業者不斷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令機器成為工作的左膀右臂而不是替代品。

  “互聯網+”也許會升級為“人工智能+”

  未來,在走向萬物皆媒的泛媒化時代進程中,“人工智能+”的理念會越來越深入人心,應用也會越來越廣泛,“互聯網+”也許會升級成為“人工智能+” 模式。在第五屆互聯網大會上,有坐在眼底照相機前拍張眼底圖像,不到5秒鐘就能得到分析結果的眼底病變輔助診斷儀器,也有進入展廳就能看到的正在進行當日新聞播報的“AI虛擬主播”。以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為代表的新興數字技術正在一步一步融入各行各業,變得可看、可聽、可觸、可感。更加靈活的生產流程、更加開放的資源共享,使得內容的生產制度也隨之改變,從而反過來影響內容價值。智能技術將被廣泛應用於新聞生產領域和泛內容生產領域,用技術來助推內容價值、社會價值與商業價值的重構,最終達到媒體做大做強的目標。

  (作者彭一力系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碩士研究生﹔范以錦系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教授)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