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人民日報新聞研究網>>媒界縱橫>>傳媒熱點

劉燁:增強“四力”推進創新,案例是條捷徑

劉燁
2019年05月17日09:27 |
小字號
原標題:劉燁:增強“四力”推進創新,案例是條捷徑

來源:“研究事兒”微信公號

最近,宣傳思想戰線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教育實踐工作正在開展,其中提升創新能力是一個重要目標和要求。增強“四力”,促進創新,方法有多種,對新聞媒體來說,建立新聞報道創新案例庫是一個很好的辦法。案例在教育實踐工作中有何作用,怎樣以創新案例來推動實際工作,這是我們不能回避、亟需研究的課題。

一、緣起:案例的前世今生和對實踐的意義

“案例”指的是發生於自然與社會領域中具有典型意義的事件的真實記錄和描述,有時會伴有相關分析和解讀。它最早來源於“案例教學”,是古希臘哲學家、教育家蘇格拉底首創。19世紀70年代,美國哈佛法學院前院長克裡斯托弗·哥倫布·朗戴爾將其引入法學教育中,開啟了現代案例教育的先河。后來案例和案例教學逐步發展到醫學、心理學、教育學、管理學等學科中,成為新的名詞和一種新的教學、培訓模式,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哈佛商學院1921年開創的商業案例教學模式。根據案例,研究者可以對相關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分析,挖掘帶有規律性、普遍性的內容,並反過來指導實踐,這是應用學科最快捷、准確、高效的研究手段及方法之一。

一般來說,案例應具備典型性、故事性、前瞻性、指導性等特點。典型性指的是案例具有一定特色和差異性,在某一領域是代表性的范本﹔故事性指的是案例通常設計故事化、情節化的場景,敘述事實要吸引人,可以設計沖突,呈現不同的觀點、意見﹔前瞻性指的是案例突破先前的視野或格局,試圖去彌補實踐中的空白,有預見和啟發作用﹔指導性指的是案例的目的性,對同類或相似事件提供解決方案,真正能解決實際困難或問題。

一個完整的案例應包括典型事件、問題呈現、解決方案、經驗啟示等基本要素,可以復制推廣,對工作有直接或間接的推動作用。案例與經驗不同,經驗是指人們在同客觀事物直接接觸的過程中獲得的關於客觀事物的現象和外部聯系的認識,一般是個性化的,可以不斷積累,但有不穩定性。而案例不僅是經驗上升為知識之后的載體,還是一個解構的過程,抽絲剝繭,把知識和經驗從事件裡提煉出來,幫助受眾快速吸收。

運用案例學習與培訓,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首先,案例便於短時間內學習模仿、掌握要義和方法。它是一種較容易上手的學習工具,具有較強的故事性且體系化程度較高,易理解更精煉。其次,案例強調把知識和經驗轉化為能力,操作性、實用性強。單純的理論學習固然重要,但在實踐中往往有不接地氣、不服水土的情況,有“忠心耿耿不知道咋整”的情況出現。這時候,以案例培訓解除“不會為”的困惑是最好的辦法,可以提高針對性,直接幫助解決實際問題。最后,案例可引發獨立思考。對案例的研究討論沒有單一指向性的答案,案例只是拋磚引玉,可以通過個人對案例的理解,發揮主觀能動性,在此基礎上進行開創性的學習、討論、運用、升華,最終找到最好的問題解決方案。通過思想碰撞和交流,快速提升個人能力。

雖然案例一詞進入中國時間不長,但廣義上說,用案例培訓干部、推進工作創新在我們黨也不是新鮮事,早已成為黨的重要經驗之一。比如1948年土地革命時期毛主席推出的平山、綏德等土改試點地區,后來的學雷鋒、學大慶,改革開放后的小崗村、華西村、溫州經驗、深圳經驗,這些不僅是培訓干部的生動教材,也成為全國人民都熟悉的案例。

二、實踐:如何收集新聞報道創新案例

以人民日報社為例,近些年人民日報社在新聞報道方面積累了許多創新案例,剖析這些案例,可以在以往工作的基礎上推進創新。這些新聞報道何以能成為創新案例?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突出政治性,把好導向關。近幾年人民日報社新聞報道的創新案例,最突出的特點就是政治性、導向性強。這些案例都站在正確的政治立場,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確保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價值取向正確,發揮了導向作用、旗幟作用、引領作用。比如,《人民日報》刊發的《中國免除外債不是“窮大方”》這篇文章,有深刻的思想性和鮮明的導向性,講述的五個事實個個站得住腳、很有說服力,把中國免除外債的現實意義講得清楚明白而且透徹,澄清了一些基本觀點,有力地反擊了網上“中國是‘窮大方’”“中國不應該多管閑事”等錯誤言論,在內宣和外宣方面都贏得了主動,得到了輿論廣泛支持。這樣的文章不僅政治正確,而且角度新穎、駁論有力,可謂人民日報創新表達方式的典型案例。

在南海仲裁案、中美貿易摩擦和國內反腐敗斗爭、東莞掃黃打非等選題上,人民日報社的新聞報道也起到了舉旗定向的作用。這些導向正確、引領輿論的新聞報道入選新聞報道創新案例庫,可為今后改進新聞宣傳、優化議題設置提供借鑒。

二是突出典型性,提升傳播力。典型性首先要有很強的代表性。人民日報社新聞報道的創新案例能夠反映近幾年新聞報道的經驗做法。例如,人民日報社對一些典型人物的系列報道,特別是融媒體報道就很有代表性,羅陽、黃大年、廖俊波、鐘揚等,事跡感人至深,人民日報社的新聞報道也深入獨到、細膩感人,傾注了記者、編輯的心血和感情,也和人民日報社高出一籌的新聞報道、作為新聞戰線排頭兵和領頭雁的地位相稱。

具有典型性的新聞報道創新案例還要有較強傳播力,社會影響廣,傳播效果好。從每年的人民日報社新聞報道實踐中選擇案例入選案例庫,一個重要標准是能讓受眾記住,讓大家廣泛傳播。比如,關於習近平總書記的高訪報道,人民日報社的很多新聞產品就很有特色,隨行記者善於捕捉細節,從一個個故事中體現大國領袖的氣度和風採,從一個個微鏡頭中講好中國故事,發出中國聲音。這是人民日報社的獨家優勢,並在實踐中得到了受眾的認可,獲得了很好的傳播效果。

三是突出創新性,展現新成果。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通過理念、內容、形式、方法、手段等創新,使正面宣傳質量和水平有一個明顯提高。宣傳需要創新,人民日報社新聞報道的創新案例更應體現創新。這些案例首先是有時效性、體現時代特色,例如,聚焦“一帶一路”“人類命運共同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等新詞、熱詞,選取關於它們的深度報道、系列報道,就充滿時代氣息、引人關注。

人民日報社新聞報道在內容、方式、手段、角度等方面進行了很多創新探索,尤其在媒體融合發展中涌現了一大批創新成果。比如:互動式產品“習近平總書記的元宵節問候”、紀念建軍90周年的《快看吶!這是我的軍裝照》,動畫式新聞解釋類產品《當民法總則遇上哪吒》《孫悟空的三個錦囊》,視頻類產品《中國一分鐘》《誰是站到最后的人》,線下參與類產品“時光博物館”、快閃“中國很贊”,高端訪談式產品《大咖有話》,等等。豐富多彩的融媒體產品各具特色,為人民日報社積累了人氣,贏得了贊譽。這些新聞報道創新案例,把文字、圖片、音頻、視頻有機結合起來,為人民日報社推進媒體融合積累了寶貴經驗,為制作更多新穎精美的新聞產品做出了有益示范。

四是突出啟示性,推廣好經驗。案例要有較強的操作性和實用性。新聞報道創新案例要在新聞實踐中能推得開、叫得響,對策採編發具有啟發作用。人民日報社對黨代會、兩會、奧運會、國際論壇等活動的宣傳報道進行了多年,有些版面風格、欄目設置、觀察視角具有一定的延續性,得到了學界業界的普遍認可。這些內容經過篩選、優化成為案例,就可為今后參與相關報道的編輯記者提供范本和直接幫助。

常言道,事非經過不知難。新聞報道的作者有很多採編心得,他們的經驗、體會能夠豐富新聞報道創新案例的內容,提升新聞報道創新案例的價值。在創新案例的編寫、培訓過程中,請新聞產品的原創團隊和成員寫一寫創意,談一談思路,從而使好的新聞報道更顯真實性、客觀性、權威性,也能復制推廣,讓同行同事、后學后輩近距離獲得學習機會,得到更多啟迪。

三、目標:用案例進行精准高效培訓並指導創新實踐

創新案例重在使用,要把實踐中鮮活生動的案例運用起來,在實戰培訓中發揮更大的作用,給人們以最直接的幫助。要實現這個目標,筆者認為要在以下三個方面多下功夫。

一是廣泛收集素材,注意寫作規范,展現故事與情節,把案例寫好。參與編選、撰寫案例的人員,首先要深入調研,充分搜集材料,盡可能全面地呈現案例的本來面貌,注意多角度地反映事實,注意核對細節和數據﹔其次要強調規范性,內容、形式、結構要標准化,不能隨意夸張,引用材料要有權威出處,可以加入表格、圖片等輔助說明案例﹔最后要注意把理論融入實際案例之中,讓案例站得住腳、經得住推敲,同時讓案例通俗易懂,反映人們最想知道的內容,包含人們最急需的解決方案。比如,我們寫融合創新的案例,要了解相關技術與媒體融合傳播規律,別說外行話,多採訪作品的創作者,或者讓他們提供素材、參與寫作。

二是加強講師培訓,注意分析引導,強調聯系實際,把案例講好。對進行案例培訓的講師,首要的一點是做好對他們的培訓,讓他們對案例了然於胸,理解、把握好案例的精髓,掌握好案例培訓的方法。同時,要求講師不僅講案例內容,還要深入剖析,講經驗啟示和在實踐中如何運用,從而幫助學員一點點消化,往深裡走、往實裡走、往心裡走,啟發他們能舉一反三、以點及面。案例的培訓不同於其它的培訓,講師不是裁決者和真理化身,但要有扎實的理論功底、理論與實踐融會貫通的能力。他還應該是個講故事的高手,能把受眾代入真實而復雜的場景,使其在案例體驗中獲得快速提升。

三是發揮能動性,找出規律性,提出新辦法,把案例學好用好。對接受案例培訓的人員來說,找到最接近自身情況、最急需的案例范本,讓案例發揮最大效能是落腳點。案例只是一個故事或一個事件,雖然具有典型性,但無法覆蓋所有領域、所有過程,因此要學會主動思考,積極討論,從個體的案例中發現規律,解決目前碰到的復雜問題。比如,對全媒體時代的新聞傳播如何創新這一問題,不可能有唯一的破解方法和路徑,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不一樣,PC端和移動端也有差異,這時候需要好的案例作為靶子,引起一線工作者的討論甚至爭論,從思想的碰撞中發現個性化的問題和問題的破解之道,這也是案例最有價值的地方所在。在這個過程中,要特別注意避免幾個傾向,切忌生搬硬套、切忌天馬行空、切忌理想主義,讓案例培訓真正落地並取得實效,點燃受眾思維的火花,使其獲得迅速的提升。

(責編:薛貴峰、榮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