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新聞戰線》>>2019年·第1期

用新聞動畫講好中國故事

宋樂永 宋雅娟
2019年05月17日17:46 | 來源:人民網-新聞戰線
小字號
原標題:用新聞動畫講好中國故事

  新聞動畫是以信息圖形化為手段的新聞表達方式,可在不違背真實性原則下呈現難以拍攝到的畫面,讓新聞更形象生動,引人入勝。動畫制作軟件讓新聞動畫生產過程簡便、快捷,能滿足時效性要求。光明網一直重視在新聞中植入動畫,用新聞動畫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用新聞動畫講好中國故事。

  新聞動畫 可視化 短視頻

  隨著智能手機和4G網絡的普及以及流量成本的大幅降低,個性化制作、可視化呈現、互動化傳播成為新聞傳播的大勢所趨,越來越多的網友喜歡在手機上刷視頻、看動畫、玩游戲等。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讓動畫這一頗具年代感的表現形式從電視媒介走向互聯網大舞台,成為新聞可視化呈現的重要形式。

  用動畫報道新聞

  新聞動畫是一種互聯網與傳統新聞結合的新的信息解讀方式,利用動畫的活潑形式直觀生動地詮釋新聞內容,提升用戶體驗,讓閱讀更輕鬆,使新聞更容易被識別、認知和記憶,從而加深用戶對新聞信息的理解。這已經成為深受用戶喜愛的表現形式。

  與傳統動畫不同,新聞動畫是以信息圖形化為手段的新聞闡述方式,具有直觀、精確、簡練的特點。光明網作為中央重點新聞網站,秉承光明日報以文化為特色的特性,堅持文化擔當,高度重視科普、非遺、戲曲等領域的創新性報道。自2017年以來,光明網一直堅持在新聞動畫方面進行探索,重視在新聞中植入動畫,用新聞動畫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用新聞動畫講好中國故事。

  地名作為地域文化的獨特載體,記錄著該地區的發展歷程、民族的變遷融合、環境的發展變化,是重要的民族文化遺產。為保護、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地名文化,光明網推出了《中華千年古村落地名文化故事系列動畫》。過去口口相傳的或者隻言片語記錄下來的地名故事,通過動畫這一生動活潑的形式,觸達到更多的年輕人。在動畫故事裡,“梅嶺古道”帶網友穿越回唐朝,再現快馬運荔枝的火熱﹔“百花深處胡同”中,牡丹、芍藥、蓮花爭相競放,從明朝的士大夫聚集處再到新中國成立后文人的聖地,見証著北京城的滄桑巨變……

  動畫與科普結合,在新媒體時代產生了奇妙的效果。光明日報長期關注和聯系科技界,是廣大科技工作者的老朋友。在新媒體報道中,光明網通過動畫的形式講述這些科學家的學術成就、精彩人生。我們用手繪動畫,風趣地講述2017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王澤山院士“三冠王”的故事,逼真又可愛的動畫形象設計,讓這位大科學家走下“神壇”,變得平易近人﹔生物學家童第周經歷了從“學渣”到“學霸”的逆襲,一定要爭氣的課文故事變成了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將天氣預報“主權”收回的氣象學家竺可楨院士,病床上還堅持記日記的畫面感動了無數網友,作為一名科學家兼教育學家,他所秉承的“求是”正是科學精神的精髓所在……

  通過畫面進行場景再現或還原的科普類動畫頻頻獲得千萬級的觀看量。2018年1月31日,圍繞“超級月亮”“藍月亮”“紅月亮”三種奇觀同時出現這一天文事件,光明網策劃制作了動畫《天文奇觀!天幕將上演“超級藍色血月”大戲》,觀看量超過1200萬﹔針對生態環境部組織的“最大規模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行動”制作的《一分鐘看懂史上最大規模環保督查》,一天的觀看量達到400多萬﹔針對火星沖日的奇特天象,動畫模擬火星運動軌跡讓網友了解了其中的科學道理,觀看量超過500萬……短小的篇幅、輕鬆的語調、科學的態度恰當地迎合了網友的審美。科普動畫將過去高大上甚至有點生澀枯燥的科學報道變成了看得見、聽得懂的動態場景、科普故事。

  經濟政策尤其是經濟數據的解讀,涉及很多專業術語及數據,動畫使得這些枯燥的數據有了動感,更加形象。光明網推出的《減貧年均1391萬人!中國為什麼行》通過動態的、有沖擊力的數據向網友展示了我國的扶貧政策﹔《26縣脫貧摘帽,脫貧攻堅步伐更堅實》則通過輕鬆的配樂和圖形化的數據講述如何摘帽的故事……立足報道,基於數據,利用可視化手段,動畫助力經濟民生報道更直觀、更接地氣。

  新聞動畫四大優點

  從可讀到可視、從靜態到動態,這是新媒體內容演進的一個重要方向。新聞動畫正是這一演進方向的體現。

  拓寬了新聞報道的邊界。採用以虛補實法,讓某些新聞得到跨時空的再現。新聞報道要呈現或提示真相,但有些事件,報道者無法抵達或不能及時抵達現場,或不允許進入現場,或不允許現場拍攝……那麼,運用新聞動畫技術將其模擬、呈現出來,既不違反新聞真實性原則,又能比較准確、生動形象地將新聞事實、事件發展過程報道出來——這樣的報道往往更受歡迎。

  讓新聞報道更加豐富多彩。新聞是包羅萬象的,有經濟類的、文化類的,還有科技類和醫學類的。傳統的新聞報道形式,單純使用語言文字和圖片很難直觀地將其展現給受眾。如果在新聞中運用動畫技術,可以將一些晦澀難懂的術語和較難表現的事件形象地展現出來,讀者會樂於瀏覽。

  新聞動畫通過多元化的人物造型和情景再現達到逼真的效果,可消除受眾視覺疲勞。目前常見的一分鐘、幾分鐘系列動畫,比圖文解讀更活潑,更少枯燥、生硬。

  2018年8月24日上線的200集兒童教育類動畫《小鹿問問中華傳統文化系列動畫》,由光明網和北京巨淇樂教育公司聯合推出,包含《古詩季》《成語季》《二十四節氣新兒歌》《中華傳統文化新兒歌》《親子手工黏土節目》等五個品類,以原創動畫、兒歌等形式呈現,讓家長和孩子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領會中華傳統文化。其中的《親子手工黏土節目》,家長邊教手工邊講故事,有利於培育兒童動手能力,啟發想象力。

  制作門檻和創作成本降低。傳統動畫制作,主要靠人工一幀一幀畫出來,耗時費力,因此有“無煙重工業”之稱。現在,新聞動畫的制作,用一台電腦就可以全部完成。新聞動畫篇幅短小,以二維為主,制作時間短,能滿足媒體對時效性的追求。新媒體時代,人人都可成為新聞動畫的“創作者”,一些簡單易操作的動畫制作APP如“皮影客”“萬彩動畫制作大師”“Cute Cut”等,沒有視頻制作經驗的普通編輯經過短時間學習,就能制作出新聞動畫。

  2018年1月31日夜,“超級月亮”“藍月亮”“紅月亮”三種天文奇觀同時呈現。這三種現象任何一種單獨或兩種同時出現,雖能引人關注但不算少見,不足為奇,但三種奇觀重疊,則十分罕見。我們意識到這是一次科普宣傳的好機會。不過,真正決定要做時,隻剩兩天時間。如何生動地再現這種天文奇觀呢?用傳統動畫制作?太慢,且成本高。最后決定用第三方動畫制作軟件來完成。我們採用“皮影客”和“萬彩動畫大師”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制作,“皮影客”可將動畫制作過程模塊化,分場景、分鏡、人物、動作、對話等不同模塊,隻需通過簡單操作就能將這些模塊組合起來﹔“萬彩動畫大師”則有諸多可編輯的動畫元素,用來做鏡頭特效等。將兩個軟件結合起來使用,不到一天時間,就完成了動畫短視頻《天文奇觀!天幕將上演“超級藍色血月”大戲》。

  分享便捷,傳播效率高。互聯網動畫篇幅短小,大多在1分鐘以內,長的一般也控制在3分鐘左右。如何讓動畫更精練?辦法是摒除視頻中的無效信息。動畫新聞適合多平台播放,PC端、移動端、社交平台都非常歡迎精彩的原創動畫。動畫在移動平台傳播時還會進行壓縮,使之更適合碎片化時間觀看,經過壓縮的動畫特別適合在移動端傳播,且轉發極為便捷。

  技術進步催生新聞動畫

  推進傳播方式變革的最終動力,始終是技術。借助“皮影客”“萬彩動畫大師”等專業動畫制作平台,光明網改變了過去動畫創作隻能由專業畫師和動畫專業人員創作的模式,普通編輯經過短暫培訓,均可上手。“人人都會做新聞動畫”正在成為現實。

  過去,動畫制作是費心費力的事情:先得有腳本,再根據腳本進行背景、人物、場景設計,同時畫好分鏡圖,做好色彩、攝影等等工作。一部3分鐘動畫,專業動畫創作人員少則兩三周,多則需要一兩個月,很難滿足新聞的時效性要求。

  互聯網動畫制作平台的出現,將動畫制作過程模塊化了,動畫制作平台已經完成了色彩、分鏡、場景、人物、動作等設計,用戶隻需貢獻自己的創意,就能通過動畫制作平台實現自己的動畫制作夢想。那些看上去復雜的分鏡頭,可以通過鼠標的點擊、伸拉來實現。一秒鐘的人物動作鏡頭,過去需要畫師創作24幅畫分解動作,如今輕鬆拖動鼠標就可以完成人物形象的各種動作。

  動畫制作平台鼓勵用戶創作、貢獻聰明才智。對略懂設計的用戶,平台鼓勵上傳設計好的卡通圖像,與素材庫中的動作庫相匹配,制作出更為豐富的動畫。專業用戶則可上傳技術更為復雜的動作設計。因為有用戶的貢獻,加上平台的不斷迭代升級,動畫制作平台模塊、素材越來越豐富,平台越來越好用。

  未來,新聞動畫還可以利用畫面捕捉技術、體感控制技術以及畫面渲染技術在計算機中塑造人物形象,從而讓新聞穿越時空。目前,利用虛幻引擎刻畫出的 Mike Seymour角色非常逼真,眉毛和眼睫毛都勾勒得惟妙惟肖,甚至連皮膚中的毛孔都清晰可見。

  2017年以來,光明網不斷在短視頻、動新聞領域嘗試和探索,成功地讓用動畫展示新聞變得簡單、易學,產出的作品亦愈發受渠道和用戶喜歡,傳播力顯著提升。

  用動畫講好中國故事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新時期意識形態工作。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現在,媒體格局、輿論生態、受眾對象、傳播技術都在發生深刻變化,特別是互聯網正在媒體領域催發一場前所未有的變革。讀者在哪裡,受眾在哪裡,宣傳報道的觸角就要伸向哪裡,宣傳思想工作的著力點和落腳點就要放在哪裡。”在2018年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還強調,要加強傳播手段和話語方式創新。

  傳播力決定影響力,傳播手段創新是推動黨的創新理論入腦入心的關鍵環節。通過動畫新聞講述中國故事,運用個性化創作、可視化呈現、互動化傳播的方式開展宣傳,利用短視頻、動畫動漫、網絡音頻節目、H5等新的報道形式,推動新聞內容進入QQ群、朋友圈,讓新聞“活”起來,被更多人接受和認可。

  動畫是載體,內容才是核心。新聞動畫在重大主題中的報道應用,必須以先進技術為支撐、內容建設為根本,同時尊重受眾個性化的需求和使用情境,才能使動畫新聞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中國不乏生動的故事,關鍵要有講好故事的能力。”新聞工作者是講好中國故事的主力軍之一,堅定文化自信,勇於堅守、善於創新,積極擁抱技術變革帶來的新手段,才能在媒體變革的大背景下提升講故事的能力和水平,讓更多的人聽得懂,潤物細無聲地把我們的價值觀傳播出去,進而有效地佔領移動互聯網這一新的輿論陣地。

  (作者宋樂永系光明網副總經理﹔宋雅娟系光明網科普事業部副總監)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