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中國奏響文明交流互鑒新樂章:真正的文明會對話

嚴 瑜
2019年05月20日06:5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原標題:“真正的文明會對話”(國際論道)

  5月15日,亞洲文化嘉年華活動在北京“鳥巢”舉行。這是歌舞《亞洲風情》。新華社記者 陳建力攝

  孟夏時分,草木葳蕤。以“亞洲文明交流互鑒與命運共同體”為主題的亞洲文明對話大會正在北京火熱舉行。

  這是一場立足亞洲、面向世界的盛會。來自亞洲47個國家和五大洲的各方嘉賓,為深化文明交流互鑒相聚一起,共謀和諧發展之道,共商如何破解“時代之問”,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凝聚起“文明力量”。這場盛會因此在國際社會“圈粉”無數。

  以務實行動示范新文明觀

  連日來,有關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的報道一直佔據亞洲國家媒體的顯要位置。在新加坡《聯合早報》、《海峽時報》等網站,習近平主席在大會開幕式主旨演講中的諸多金句經過精心梳理,一一呈現﹔在韓聯社等媒體的官網上,多國藝術家亮相亞洲文化嘉年華、亞洲文明巡游等活動的照片精彩紛呈……

  “專家們聚集在6個平行分論壇,討論具有區域和全球意義的話題。年輕的藝術家、電影愛好者和美食家們則可以參加亞洲文化嘉年華。此外,整個星期都會有不同亞洲國家參與巡游。”柬埔寨《高棉時報》網站刊文稱,這是“一場色彩繽紛的狂歡節”,亞洲文明對話大會聚焦的文明互學互鑒正越來越普遍。

  塔吉克斯坦阿維斯塔通訊社重點關注了大會期間舉行的亞洲文明巡游活動。報道指出,亞洲文明巡游展示了不同亞洲國家的文化特色,還展出了多種多樣的藝術作品,例如水墨畫、油畫和雕刻品等。這些藝術作品不僅展示了中國文化的精髓,還展現出亞洲文明的獨特性以及亞洲國家之間共存的文化淵源。

  5月15日至22日,作為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的重要內容,“亞洲文明周活動”在中國多個城市同步舉辦。文物和藝術展、主題沙龍、影視周、文化旅游展、美食節等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搭建起一個極其廣闊的平台,讓亞洲乃至更多國家的文化藝術得以盡情交流互動。

  不僅是亞洲媒體,域外國家的媒體同樣高度關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古巴拉美通訊社撰文指出,亞洲文明對話大會框架下的文化和旅游活動豐富多彩,通過此次大會,中國期待在媒體、智庫、旅游、影視、文化遺產保護等領域簽署一系列多邊雙邊倡議、協議。

  拉美社稱,亞洲美食節通過展示亞洲特色食品,推動亞洲不同文明之間的互動和了解。報道還稱,除了各色美食,美食節還為餐飲領域的新技術留出了展示空間,並通過舉行論壇推動健康養生理念的傳播。

  英國路透社認為,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給中國不斷增長的國力賦予了一張溫和的面孔。

  此次大會期間,中國宣布同各國開展亞洲文化遺產保護行動,實施亞洲經典著作互譯計劃和亞洲影視交流合作計劃,同各國實施亞洲旅游促進計劃等。不少外媒盛贊:這是中國以務實行動示范尊重多元、開放包容、互學互鑒、共創和平的新文明觀。

  “人類文明之美,在於對話”

  六瓣顏色各異的花瓣相互串聯,形成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的標志,它象征亞洲文明的絢麗多彩,也寓意不同文明的交流對話。

  如前來參會的巴基斯坦官員塔希爾·賽義德所說,“亞洲文明尋求互利共贏,對話是關鍵。”談及亞洲文明對話大會,許多外媒及國際人士都不約而同地稱贊,這是一個不同國家、不同文明充分對話的重要平台。從古至今,對話促進了文化交融、人文交流和亞洲文明的繁榮。今天,對話依然重要,加強文明對話仍是共識。

  一些人士認為,文明之間的對話能夠消除誤解,增進了解與信任。

  “進行對話是促進理解、信任以及彌合不同社群之間差異的關鍵。”《聯合早報》在報道中引述了新加坡總統哈莉瑪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幕式上發表的這一觀點。哈莉瑪在接受新加坡媒體採訪時還進一步表示,當今世界,所有國家都緊密相連,想法與經驗的分享是重要的。

  緬甸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主席哥哥萊說,這次大會在加深亞洲不同文明間相互理解方面將發揮重要作用,可以幫助解決目前因誤解和不正確信息導致的諸多國際問題。通過這一平台,不同國家之間的了解得到增強、友誼得到提升,彼此間的合作也將得到進一步深化。

  一些人士認為,文明之間的對話能夠帶來繁榮,推動和諧與和平。

  亞美尼亞公共廣播電台在報道中引述亞美尼亞總理帕希尼揚的話稱,開放、對話和相互學習的藝術為各國提供了通往和諧與和平的道路。“我們這個星球之美、人類文明之美,在於對話”。

  印度尼赫魯大學東亞研究中心主任斯裡坎特·孔達帕利也認為,大多數亞洲經濟體在快速增長,這就要求不同文明之間開展對話交流,為整個亞洲大陸創造新的未來。在他看來,中國舉辦亞洲文明對話大會,“對促進經濟和社會共同發展非常必要和重要,有助於人們了解不同文明,並通過對話實現互利共贏”。

  如英國東亞委員會秘書長麥啟安所言,面對當前出現的諸多挑戰,唯一的出路就是全人類作為一個整體共同行動。而文明之間的對話將讓各國共同行動的步調更加和諧一致。

  凸顯中國在世界文明中的地位

  一段時間以來,“文明沖突論”“文明優越論”等雜音沉渣泛起,引發國際社會極大關注。全球目光紛紛東望,期待來自中國的真知灼見。中國沒有讓世界失望。

  “美國之音”在報道開端引述習近平主席在主旨演講中的話稱,不同文明的交流應相互尊重、平等相待,認為自己的人種和文明高人一等、執意改造甚至取代其他文明,在認識上是愚蠢的,在做法上是災難性的!

  自信從容的“中國聲音”很快贏得來自全球不同地區的積極應和。

  前來參會的希臘總統帕夫洛普洛斯直言,“文明沖突論”是錯誤的論調,真正的文明會對話。亞洲文明對話大會是一個世界性的大會,它所傳遞的精神從北京出發,直抵西方,直通世界所有文明。

  《高棉時報》網站刊文稱,柬埔寨國王西哈莫尼稱贊中國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中發揮的關鍵作用,稱其促進了各國文化的交流和理解。

  “互相學習、互相借鑒,這是習近平主席主旨演講的關鍵詞,也是我們正在做的事。”阿根廷聯邦公共傳媒管理總局國務秘書赫·隆巴爾迪表示,全球化以及互聯互通讓拉丁美洲與亞洲的距離越來越近。“各個文明、各個國家之間應當平等相待。亞洲文明和拉丁美洲文明正在進行這種意義深遠的對話”。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產生的世界性影響將廣泛而深遠。希臘雅通社稱,中國開啟了一種全新的對各國人民和平共處具有創造性意義的文明對話。韓聯社認為,中國邀請作為西方文明發源地的希臘參加亞洲文明對話,賦予此次大會中西方文化理解和共榮的意義,進一步凸顯出中國在世界文明中的地位。

  “中國憑借倡導多元文化以及不同政治、經濟和社會制度間的和平共存,已成為整個歐亞及更廣地區內互聯互通和交流往來的催化劑。”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歷史系教授查爾斯·阿姆斯特朗認為,幾個世紀以來,中國這樣的亞洲大國一直是不同信仰、不同背景的人們和諧共存的地方。亞洲可以從這樣的歷史積澱出發,推動全世界人類的發展、合作、互相尊重以及和諧共存。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