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傳媒教育迎變革:挑戰不小 機遇更大

陳心茹
2019年05月21日13:14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傳媒教育迎變革挑戰不小 機遇更大

國內傳媒院校通過合作開展的海外游學項目對增長傳媒學子的見識很有幫助。資料圖片

新媒體時代下,社交媒體的發展打破了傳者與受者的界限,全民參與傳播后,面對信息與謠言、過度的娛樂化、碎片化的新聞,有一種聲音是傳媒“學也無術”,人人都有麥克風的時代,傳媒專業的學生沒有立足之地,更不用談傳媒教育。

另一種聲音是,面對眾多新聞信息,人們更應該重視傳媒教育的發展。一方面,在新聞傳播體系的建設中,需要專業的傳媒人才順應行業的發展需求,採用先進的技術,使信息能夠快速傳播,覆蓋范圍進一步擴大。另一方面,就傳媒人才的培養而言,培養他們成長為高素質、高層次的全媒體人才,也更有利於進行傳媒教育的跨學科創新,為日新月異的傳媒業輸送適用人才。

傳媒教育的存在是必要且必須的,但是,在新技術層出不窮的環境下,其發展面臨著一些挑戰也是不爭的事實。因此,尋求轉型是傳媒教育當下的重要課題。

現狀:表面繁榮與內心焦灼

技術平台的搭建、互聯網文化的浸潤與新的學習觀念的改變使得傳媒教育培養模式早早就開始改變。不管是國內高校還是國外高校,都在積極尋求與市場、與社會、與技術機構實現對接和聯合。

目前,國外傳媒教育培養模式主要為傳媒“實驗室”,最有名的應該是奈特基金會,基金會的卡內基奈特新聞項目資助很多美國大學的傳媒學院建立各種新聞實驗室和資助各種新聞技能培訓。國內高校則主要為共建新聞學院模式,參與共建的既有中央和地方宣傳部門,又有媒體中的黨報黨刊,還有聘用行業資深人士或行業領導擔任新聞傳播學院院長等。此外,高校在吸取世界傳媒高校的經驗時也在探索合作模式,如此前汕頭大學長江新聞與傳播學院同美國密蘇裡大學融合學院合作成立的我國高校首家融合媒體實驗室等。

但是,不管是“實驗室”還是共建模式都不能讓傳媒教育規避其當下面臨的挑戰:社交媒體的發展使得新聞制作和傳播的門檻降低,在人人都有麥克風的時代,職業新聞傳播人員必須具備更高的專業素質。同時,在媒介融合已成為當前傳媒業發展的最大趨勢之下,傳媒教育理論與實操的需要更加契合,多元學科背景融合下的全媒體技能也成為當前傳媒教育發展的重要目標。

除了新媒體的沖擊,傳統的傳媒教育模式在實踐中也受到阻礙。在最初的傳媒教育設計中,職業教育重在技能培養,本科教育要求理論與技能並重,研究生階段重在理論的深度和廣度。然而,在現實實踐中,職業教育想增加傳播理論以實現文化性﹔本科教育中技能實訓環節有的是走過場,還需要加大投入﹔研究生教育卻在加重行業實踐能力,專業碩士便是如此。

方向:尋求轉型與加強合作

在新媒體數字化趨勢日益明顯、國內外新聞高校紛紛尋求轉型的當下,不少學者對傳媒教育改革方向進行了探討。在《新媒體時代新聞傳播教育發展研究》一文中,作者認為,傳媒教育要實現轉型發展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其一是適應新的傳播環境。以傳統媒體為中心的傳播已成過去,眼下正經歷著全新的替代式變化,舊的理論體系、模式、經驗、概念和方法論都遇到了挑戰,有的正被質疑和顛覆。傳媒教育者應根據這些情況採取相應的解決措施,如增加相應的專業學科,專業學科也應作出相應的改變,樹立適應市場需求和高度專業精神培養的目標。傳媒教育要根據新聞市場的變化積極調整自身,注重培養具有專業技能、工作范圍廣、不斷適應環境變化的新聞傳媒教育人才。隻要適應傳播格局變化的大趨勢,傳媒教育就不會陷入危局。

其二是跨越課堂界限。新技術與社交媒體的發展革新了傳媒行業現狀,傳媒教育的發展如果還是隻局限於課堂知識的傳授,就會跟不上業界的發展。在課堂上學習理論能力,課后通過實踐活動來提高學生專業素質,既可以增強對新聞傳播核心知識的感受和理解,也可以強化學生持續學習的能力,實現自我價值。但應注意明確自身定位與側重點,職業教育的重心在於實踐,本科教育的重心在於實踐與理論並重,研究生教育則更偏重於理論。與此同時,另一種超越課堂界限的形式是走出去,走向世界,了解國際新聞傳播知識,取長補短,謀求合作。

其三是傳媒集團轉型。傳媒教育的發展需要進一步拓展共建新聞學院模式,高校可以與廣播台、電視台合作,由廣播台、電視台創辦節目,加強學生的鍛煉,有助於使學生所學知識消化。學校也可以通過與其他傳媒單位的合作,聯合進入學校,在學校進行創意、制作、傳播文化產品等,使傳媒集團的功能在校園中得到體現,通過雙方的實質性合作,開創中國傳媒教育的新篇章。

未來:數字化與更“融合”

現在的人們生活在一個網絡化的社會,網絡通信技術正在成為移動社會環境的一部分,隨著數字技術在傳媒業的廣泛應用,傳媒教育也不可避免地朝數字化的趨勢發展。近年來,數據新聞、機器人寫作等新的新聞形態的成功實踐給傳媒教育提供了優秀范例,將數字技術與教學結合起來,更有利於培養適應新聞業未來的全媒體人才,促進傳媒理論和技術的契合。數字化之於傳媒教育與其說是一種挑戰,不如說是機遇。

與此同時,當傳統媒體組織正在衰落和失敗之時,傳媒教育不應該成為大學島嶼的前哨,與社區隔離,而是應該拓寬新聞傳播所涉及的教育領域,更積極地尋求與各方面的融合。

傳媒教育的融合,顯然不是增加幾門媒介融合的課程就可以完成的,教學的內容、形式和結構等各方面都必須作出相應的調整,這樣才能真正體現“融合”的特征。這是一種全方位的革新,對新聞傳播學相關的教學來說,這意味著進入到一個全新的媒介融合新聞傳播教育時代,與傳統新聞傳播時代有著本質的區別,需要從多維度作出突破性的變革。

總體來說,在數字化背景下,我國傳媒教育的發展面臨困境,改革創新刻不容緩。傳媒院校應把握好方向,適應新的傳播環境,尋求多維度融合,讓傳媒教育在新時期煥發新的生機。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