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揭秘《破冰行動》創作幕后 最大難度絕非"尺度"問題

李夏至
2019年05月22日07:11 | 來源:北京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最大難度絕非“尺度”問題

  《破冰行動》首次將宗族關系寫進緝毒劇中。

  緝毒題材電視劇《破冰行動》近期在央視、愛奇藝播出,這部開播即達到8.5分超高豆瓣評價的國產劇,在相對低迷的五月電視劇市場裡,被認為是打破僵局的黑馬。這部挂著“公安部新聞宣傳局聯合攝制年度重點項目”“北京市廣電局重點項目”等諸多名頭的主旋律電視劇,以出色的美劇敘事剪輯手法,真正實現了緝毒劇的類型化表達,同時收獲了電視端和網絡端受眾的共同喜愛。

  所謂“破冰”,在劇裡特指針對冰毒的掃毒行動。而在劇外,《破冰行動》也實現著國產劇中緝毒劇的類型突破。

  警務協調小組配合拍攝

  做緝毒劇,在涉案題材已經沉寂多年的市場前景下,大多數業內人士的第一反應就是“尺度如何把握”。在電視劇《破冰行動》編劇陳育新看來,這個問題恰恰是他在創作該劇劇本時最不需要擔心的問題。在《破冰行動》之前,陳育新就以《紅蜘蛛》《征服》《湄公河大案》等劇作著稱,數十年長期從事涉案劇的寫作。

  “《破冰行動》的劇本創作期,正好趕上了《人民的名義》全國熱播,當時反腐、涉案劇在市場上是大熱門,創作者們普遍擔心的不是尺度如何控制,而是怎麼大尺度才更好看。”基於多年罪案題材的編劇經驗,陳育新選擇了與之相反的路徑,更加重視劇作中價值觀的塑造,重視對善惡的評判,而不是一味地為了戲劇沖突而選擇大尺度的故事。陳育新介紹,《破冰行動》的一稿劇本出來后,大體的結構和人物設定,在公安部層面就很順利地通過了,后續在拍攝前的幾稿劇本也沒有進行大的調整,基本就是目前劇作呈現出來的框架。

  陳育新直言,《破冰行動》的故事能夠順利過審,體現了公安部門的決心和態度,“公安部門是希望通過這部劇來宣傳我們的緝毒警,也向普通觀眾展示毒品的危害。在這個大背景下的藝術創作,相關部門給了最大力度的支持。”導演傅東育也透露,《破冰行動》可以說是有史以來得到公安部拍攝支持力度最大的劇集,“廣東省直接成立了一個警務協調小組,拍攝時需要多少輛警車、取景是否需要封路、配備的特警數量多少,公安部門的配合都是按照劇組的通告走的,這在以前根本無法想象。”

  為張力深挖人性復雜面

  從《湄公河大案》的上層視角,到《破冰行動》自下而上的“破冰”,緝毒劇通過《破冰行動》第一次正面描繪了魚龍混雜的緝毒一線。陳育新透露,和之前寫《湄公河大案》不同,這次他對緝毒警的理解在兩年間有了很大轉變。這種態度上的轉變來自於《破冰行動》的新聞原型,也就是2013年廣東省的雷霆掃毒“12·29專項行動”。據他介紹,這次行動的新聞背景是2013年前后廣東省陸豐地區,制販冰毒量超過全國三分之一,盡管當地曾先后有過多次掃毒行動,卻始終無法打掉制毒源頭。

  “這樣一個制毒販毒的窩點能夠長期存在,必然有一定的社會、經濟和歷史原因存在。”陳育新說,這種原因的探究在《破冰行動》中也有了比較具體的展示,如緝毒警在當地的被動形勢,當地盤根錯節的宗族勢力和血脈關聯,相對於傳統緝毒涉案劇就有了更多人性層面的東西可以深挖。

  傅東育表示,他第一次看到劇本時是“毛骨悚然”,對不了解中國禁毒情況的普通民眾來說,這種故事天然帶有極強的戲劇張力,不管是劇中敵我之間的沖突,還是具體到緝毒警個人的善惡,都帶有人性的復雜面,“這兩天大家討論最多的蔡永強到底是忠是奸,其實很難給出定論。一方面,他身為緝毒警深知當地的制毒販毒十分猖獗,另一方面又堅守在緝毒一線,沒有選擇同流合污,恰恰是這種模棱兩可的人物帶來了戲劇張力。這種張力並不是我們賦予和編造的,而是取材於現實,所以才更讓人覺得震撼。”

  雙平台雙剪輯是嘗試

  《破冰行動》播出后,最為人稱道的就在於該劇美劇化的影像和敘事節奏,宛如狼人殺的懸念設置,留白的拍攝,多細節、多維度展現劇情和人物,邏輯嚴密的故事推進,都讓該劇成為近期以來最為燒腦的罪案類劇集。

  傅東育直言,大家如今普遍稱贊《破冰行動》的敘事和表達創新,其實說到底是因為有一個成熟的類型化文本,導演才可以在此基礎上進行創作。“我們以前很多涉案劇的劇本,可以說基本功都沒有做好。”在他看來,《破冰行動》下定決心要做緝毒劇,就一定不會在緝毒和推理的故事中讓主角糾結於男男女女的戀愛問題,去做那些挂羊頭賣狗肉的煙幕彈。

  “當我們的劇本故事結構類型化,我從導演的層面就可以進行美劇化的創作。比如大家今天看到的整體警匪戲的影調、表演節奏的把控、音樂和剪輯的設定,都是在類型化方向上去做嘗試。”在他看來,如今看著美劇等海外劇長大的年輕觀眾早就有清晰的觀劇理念,對類型劇也有很高的接受度和審美門檻,“做類型劇就是往類型化的極致上走,不要一會兒加點這個一會兒加點那個。”

  被觀眾交口稱贊的雙平台雙剪輯,對傅東育來說也是創作者的分內事。“因為網絡平台和電視平台的受眾不同,網絡可以回放去找點,而電視則不可回放,受眾群在年齡和觀看習慣上也有很大差別。”對他來說,制作不同的剪輯版本不過是工作量加倍,並不存在難度問題,“如果效果好,工作量達到3倍我也是願意的。如今觀眾的反饋很好,也說明了我們的嘗試是有意義的。”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