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胡玫新片《進京城》 一出戲告訴你乾隆年間京劇起源

2019年05月22日07:20 | 來源:新京報
小字號
原標題:一出戲告訴你乾隆年間京劇起源

  岳九(富大龍飾演)在台上飾演的旦角,風姿綽約。

  汪潤生(馬敬涵飾演)在台上飾演的武生,有板有眼。

  富大龍飾演名角岳九。

  馬伊琍飾演鳳格格。

  焦晃飾演乾隆。

  胡玫

  老北京人有句流傳很久的俗語:“一口京腔,兩句皮黃,三餐佳饌,四季衣裳。”可見京劇在京味文化中的濃重痕跡。但是近年來關於京劇等傳統曲藝文化的電影可謂鳳毛麟角,以徽班進京為創作背景的影片《進京城》算是相對“勇敢”。但這樣的題材對京劇並不感冒的很多年輕受眾來說,即使有王牌班底、實力卡司,也不是一個能夠討好的題材,截至發稿前,該片票房僅600多萬元。對這個現實,《進京城》的主創們大都心知肚明,但依舊堅持著片中傳遞的“戲比天大”的精神耗時六年、用匠心傳承這項流傳百年之久的國粹藝術,就像《進京城》的女性導演胡玫所說,“我拍這部戲是特別執拗的,拼上命也要讓它公映了。我始終有那麼一股勁在那兒,再難,我也必須把它拍出來,這裡面有一個文化傳承的魅力和生生不息。”新京報獨家專訪《進京城》導演胡玫,一起探尋這部並非主流題材電影背后蘊藏的故事。

  取材

  鄒靜之三年撰寫劇本,胡玫四度安徽採風

  從《雍正王朝》到《漢武大帝》再到《喬家大院》,胡玫的執導風格被她的老友調侃為是“小女子拍大男人的歷史戲”,這次她探究的是京劇這門藝術形成的始末緣由。胡玫初次接觸到《進京城》劇本是2015年,當時她還是個不折不扣的京劇門外漢,“鄒靜之老師寫了三年,這個劇本讀著就很舒服,你看幾段就知道那個時代京劇藝人的生活氛圍,打動我的還有情節,比如講伶人岳九勤奮練功,在豆子上練雲步,到最后為爭一口氣進京演出,寧可捐出全部家當,這就是一個久違的好劇本。”

  胡玫和創作團隊去了京劇的“娘家”安徽多次,走訪當地深山老林裡非物質文化遺產傳人,通過尋訪胡玫找到很多珍貴素材,“山裡人張嘴就唱。我把唱的那些錄音錄下來,一句都聽不懂,也不是現在的京劇,但他們唱得特別的投入。他們把我帶到大祠堂裡,裡面幾百個大樟木箱子,一打開裡面全是嶄新的那種穿了金線、珍珠、瑪瑙串的戲服,上面都是‘×××在乾隆年捐’,他們都收藏著,進行著很好地保留,整個村子無論經歷了什麼,村民們都保護了200多套戲服。”

  取材

  改編

  現代恩怨情仇演繹徽班進京

  京劇作為享譽世界的民族國粹,富有強大的感染力和號召力,在京劇形成和發展的過程中,徽班進京可謂是裡程碑式的事件。公元1790年(即乾隆五十五年),為給乾隆八十大壽祝壽,四大徽班陸續赴京演出,並很快贏得了廣大觀眾的喜愛,此后,經過一大批戲劇名家以及無數演藝人員近半個世紀的經營和發展,最終誕生了國粹京劇。

  《進京城》取材於真實歷史事件,講述清代乾隆年間,揚州春台班進京為皇帝祝壽,一代名角汪潤生、岳九和由馬伊琍出演的鳳格格等為代表的戲迷之間發生的梨園恩怨與愛情糾葛,胡玫介紹在故事上做了比較大的改編:首先戲裡的主角是個旦角,同時戲裡說的是春台班的事兒,春台班按說都是小孩,但電影裡我們讓它唱關公戲,只是在揚州菊花裡拍的時候,專門讓一群唱戲的小孩躥上台來,就是為了點上一筆。“我們其實有考慮《進京城》公映后會不會引起爭議,也給史學專家留了牙口,你們吵起來,那就會令事情越辯越明,也讓更多人關注京劇藝術。為了傳遞國粹,有些調整也是必要的。”

  取材

  角色

  焦晃飾乾隆,富大龍親自唱戲

  “要是有可能,我的每一部戲都想讓焦晃老師出演。只是一沒那麼多合適的角色,二也要看他身體情況。這次演乾隆非他莫屬,他之前就演過乾隆,對這個角色他很熟,簡直舍我其誰。”對於繼《雍正王朝》后再次與焦晃老師合作,胡玫覺得非常慶幸。“焦晃老師覺得在乾隆的一生當中,這個事也是他很傳奇或者說很重要的一點,因為乾隆自己很有文採,學富五車,他能夠把全國的戲劇經過一番篩選,然后請到宮裡、養在宮裡,沒有他這種點石成金的能力也不可能誕生后來的京劇。可以說對於我們國家的國粹藝術來講,乾隆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焦晃老師也願意來承擔這樣一個角色,他一出場便渾身是戲。”

  另外,飾演心比天高、戲比命大的戲曲名角岳九,富大龍飾演的這一角色在被同行陷害逐出京城之后從未放棄練功,可謂愛戲如命。在表演過程中,胡玫提到富大龍也贊其敬業,戲曲零基礎的他從一個手勢、一個眼神學起,跟隨戲曲老師每天早中晚三遍功,“從拍攝到殺青從未停止,片中所有和戲曲有關的戲他沒有一個鏡頭用替身,全部為自己演繹,就連岳九所有的戲曲唱段也是由他本人親自完成。”

  ■ 專訪胡玫

  盡量讓更多的人看到片子

  新京報:拍攝過程中經歷了很長的時間和磨難,你也說自己執拗,為什麼這麼堅持呢?

  胡玫:我覺得京劇是中國人的根,但我們現代人缺少這種文化的創意、藝術的傳承。雖說也可能我拍出來沒多少人看,我無所謂,但作為一個中國的導演,我不了解國粹的藝術,是欠缺也是遺憾。雖然我不懂京劇,但這對我來說是次最好的學習,我可以完整我作為中國人的一部分,對我來說更是一次特別好的中國文化的浸潤或是洗禮,這就是我的初衷。

  新京報:那對於《進京城》,你更希望獲得多大市場回報?更看重口碑還是文化上面的傳承?

  胡玫:我不是不在意,我很在意但我左右不了,那就隨便是什麼樣就什麼樣,我是盡力而為。至於票房,我覺得我們控制不了、也操作不了,說了也白說,所以就干脆別說。只是盡量讓更多的人能夠看到片子,片子的質量很重要,但我覺得也不完全取決於片子怎樣,有時候題材可能也會有些障礙,但是隻要拍了,就沒關系。(新京報記者 周慧曉婉 實習生 張博雅)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