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播節目傳播多元化立體化 電台網絡直播熱度攀升
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實現廣播節目傳播的多元化和立體化,除了線下的調頻傳播以外,連同“移動網絡電台+自營APP+微信公眾號+小程序+官網”形成一個矩陣傳播模式。
據賽立信媒介研究在2017—2018年的媒體用戶調查數據顯示,2018年車載收聽、移動智能收聽和傳統收聽三大終端中,前兩個終端的用戶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移動智能收聽終端的增幅接近10%。並且,數據顯示,移動智能收聽終端用戶使用的平台較多是移動網絡電台,如蜻蜓FM、喜馬拉雅等,其中蜻蜓FM的終端使用佔比超過65%。
用戶10年增長15倍
近3年來,電台網絡直播的用戶量在持續增長,2018年的用戶量達2.05億,在手機用戶中,上網收聽電台直播流的用戶佔比超過25%,與2009年相比,用戶量增長了15.7倍,說明電台的直播流在移動互聯網平台上的傳播效果日漸出色。
對比2017—2018年兩年的電台網絡直播用戶畫像,可以發現以下趨勢:年齡呈上行趨勢,“80后”和“70后”用戶佔比逐漸增多﹔女性用戶佔比在持續上升﹔高學歷人群在逐步攀升。
作為新中產階層,“80后”與“90后”人群的文化程度、消費觀念等與前輩截然不同,他們對新鮮事物接受程度高,但對廣播內容的變革與創新也更為渴望。
雖然廣播聽眾對節目或電台的線下活動參與度不高,但是對網絡直播的各種參與形式則較為捧場。數據顯示,超過75%的電台網絡直播用戶表示會參與線上的活動,例如留言、收藏、點贊、打賞等,其中留言/評論的參與用戶量最多,其次是收藏、點贊的用戶也有超過20%的比例。從這點上看,電台網絡直播用戶對節目的黏性會更強,有利於節目聽眾穩定性的維系。
固定日活躍用戶接近30%
電台網絡直播用戶的收聽頻次較高,大多為周活躍用戶,即每周至少收聽一次。其中,每天都收聽的用戶佔比接近30%,略高於傳統收聽用戶的頻次,說明電台網絡直播用戶中,接近30%是固定日活躍用戶。
超過95%的電台網絡直播用戶每次收聽網絡直播的時間在60分鐘以內,除了早高峰以外,電台網絡直播和網絡音頻在各時段的用戶量波動不大,晚上的用戶量均高於線下的廣播電台直播,說明電台網絡直播用戶的收聽時段較為碎片化,網絡音頻的收聽時間更為明顯。
從場景來看,除了家裡,戶外也成為電台網絡直播用戶的主要收聽場景,包括車場景、運動場景等,與去年相比,運動場景的用戶量有明顯的增多,上升幅度超兩倍。收聽場景的多元化為廣播節目的經營帶來更大的空間。
本地化趨勢明顯
雖然移動互聯網打破了廣播節目傳播的區域性,據蜻蜓FM電台直播流的用戶點擊狀況數據顯示,60%的直播流用戶基本上是當地的用戶,除了中央電台對異地用戶有較大的吸引力以外,很多城市的電台直播用戶還是選擇當地電台,接地氣的節目還是頗受直播流用戶的青睞。
同比2017年,2018年省級電台和城市電台的點擊量佔比分別上升了12.5%、32.5%,隨著城市電台融媒體進程的加快,城市電台的網上直播流用戶的點擊量會逐漸增多。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進步和廣播融媒體腳步的加快,廣播用戶及其收聽方式均有所改變,電台在線直播流的用戶也將越來越多,電台網絡直播熱度逐漸攀升﹔同時,傳統媒體借助新媒體先進的技術和多元的表現形式,豐富了節目內容,也擴展了粉絲群,為進一步擴大廣播的影響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賽立信用戶調查數據顯示,2018年傳統媒體的活躍用戶到達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廣播是四大傳統媒體中下滑率最低的媒體。隨著廣播節目在移動智能終端的活躍,為廣播媒體帶來一批新生力,廣播繼2003年以后再次找到用戶的新增長點。
(作者單位:賽立信媒介研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