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影產業指數(2019版)”發布
傳媒視線:中國電影產業綜合實力進入世界第一陣營
日前,國家電影智庫組織發布了“中國電影產業指數(2019版)”成果。電影產業指數,是將有關電影產業的眾多不同計量單位的指標,通過計量與統計的方法予以匯總計算,以綜合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某個時期電影產業所處的狀態或發展趨勢的綜合評價指標體系。
2019版指數研究發現:(1)從世界電影產業指數看,近年來,中國電影產業綜合實力提升較快,已經從世界電影產業的第三陣營升至第一陣營。
(2)從中國電影產業指數看,中國電影產業已進入“新常態”,亟需轉型升級。
(3)從中國電影產業分項指數看,電影產業效率尤其值得關注,亟待提高﹔電影產業的國際影響力,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4)從中國31個省(區、市)電影產業指數看,電影產業政策促進的效果較為顯著。其中,2019版指數TOP5為:廣東第一,北京第二,上海第三,江蘇第四,浙江第五。
(5)中國電影產業集中度總體上處於下降趨勢,而中國電影行業的發展需要集中度的提升。
習近平同志指出:“要堅守文藝的審美理想、保持文藝的獨立價值,合理設置反映市場接受程度的發行量、收視率、點擊率、票房收入等量化指標,既不能忽視和否定這些指標,又不能把這些指標絕對化,被市場牽著鼻子走。”我國《電影產業促進法》第6條規定:“國家支持建立電影評價體系。”
據中國電影產業指數課題組負責人、國家電影智庫常務副秘書長劉正山介紹,為客觀反映電影產業綜合發展情況,避免單一指標偏差,構建科學的電影評價體系,為電影決策提供智庫參考,為電影行業提供服務,為電影業培養人才,中國電影產業指數課題組自2014年開始醞釀,2015年正式啟動和定期發布電影產業指數。2016年,基於指數研究的課題入選北京社科基地重點研究項目。2017年,團隊獲批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大項目,電影評價是其中一個子課題。
在2014年以來的指數研究基礎上,2019版指數研究進一步完善了理論體系和指標體系,構建了四位一體的電影產業綜合評價模型,主要包括:(1)電影產業發展環境與支撐條件﹔(2)電影產業規模﹔(3)電影產業效率﹔(4)電影產業影響力。在此基礎上,考慮數據的可獲得性、指標設計的科學性等,收集若干二三級指標數值,進行無量綱處置,賦權計算,合成指數。
2019版指數計算結果如下:
(一)中國電影產業綜合指數
自2015年開始,中國電影產業綜合指數躍升到一個新的水平,走勢趨緩,表明中國電影產業進入“新常態”。
圖1 中國電影產業綜合指數(2009-2018)
需要說明的是,中國電影產業並非此前某些觀點所說的遭遇“拐點”。從指數結果看,中國電影產業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未來的發展是否波動,尚需要結合政策基本面等因素判斷。
(二)中國電影產業分項指數
分項指數計算結果顯示,中國電影產業規模持續增大,但是產業發展環境改善的趨勢較為平緩,這必將影響電影市場的潛力或者說限制電影市場的“天花板”的高度。
電影產業效率是持續走低的,這與這些年外延式擴張的發展思路有關,各類資金進入電影行業跑馬圈地,院線走渠道下沉之路等等。這種趨勢並非健康態。2018年以來的個別院線出現經營困局,表明粗放式模式不可持續,應當引起重視。
從電影的科技、研究與教育看,2016年以來,數值有波動。從數量上看,電影教育發展非常迅速,很多地方都在上馬電影學院建設項目。但是,電影學術研究和電影專利等方面未能跟上產業發展的步伐。
值得欣慰的是,電影藝術創新方面不斷進步。尤其是2018年和2019年以來的市場情況,充分體現了口碑引致票房的新趨勢。
圖2 中國電影產業分項指數(2009-2018)
(三)中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電影產業指數
從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電影產業綜合指數看,廣東第一,北京第二,上海第三,江蘇第四,浙江第五。
和前幾年的指數比較,前幾名的排序變化程度不大,廣東、 北京、上海、江蘇和浙江一直位居前5名,只是北京和上海在二三名的位置上波動,浙江和江蘇在四五名的位置上波動。
各地均越來越重視電影產業,北京、上海、浙江、廣東等地都出台了諸多的促進電影產業發展的政策文件,對當地的產業發展起到顯著促進效果。
圖3 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電影產業指數(2018)
(四)中國三大經濟區電影產業指數
從三個重點經濟區域的電影產業指數分析,珠三角地區一直位居第一,長三角位居第二,京津冀位居第三。
這三個區域中,京津冀區域的主要問題是區域內的電影產業發展很不平衡,有些城市的電影產業發展水平亟待提高。
圖4 三大經濟區電影產業指數(2013-2017)
(五)中國電影產業貝恩指數與勒納指數
使用貝恩指數(CR4)比較分析可見,中國的CR4基本上在40%以下。若從貝恩指數的長期趨勢看,中國電影市場和院線的集中度,從2015年開始是趨於上升的。有向好萊塢靠近的趨勢。
嚴格地講,貝恩指數有很大缺陷。為此,課題組使用勒納指數予以校正。勒納指數可以大體上度量整個電影市場的集中程度,而非單純的院線集中度。計算發現,2018年的勒納指數與上年同比略有上升,但從2009年以來的情況看,總體趨勢上是處於下降的。也就是說,電影市場的競爭程度並沒有下降,而是增加的。
圖5 中國電影產業貝恩指數與勒納指數(2009-2018)
(六)世界電影產業指數
考慮數據收集的可行性問題,課題組對票房收入全球排名前9位的國家電影情況進行分析。這9個國家為:中國、法國、德國、日本、韓國、俄羅斯、印度、英國、美國。計算發現,美國的電影產業綜合指數值一直保持世界第一名。
使用K-均值算法,將9個國家分為三類:(1)以2017年的綜合指數分類,第一類是美國、中國﹔第二類是法國、英國、俄羅斯﹔第三類是韓國、日本、德國、印度。
(2)作為對比,使用2010年的綜合指數分類,第一類是美國﹔第二類是英國、韓國、俄羅斯﹔第三類是法國、德國、日本、中國、印度。
可見,近年來,中國電影產業迅猛發展,已經從世界電影產業的第三陣營升至第一陣營。各個陣營中,法國有所上升,韓國則有所下降。近年來勢頭非常猛的印度,則仍保持在第三陣營之中。
電影產業規模分項指數,產業規模上,中國增長最快,到2017年,中國電影產業規模指數穩居世界第一,已超越美國。按照當前的預計,2020-2022年左右,中國電影票房或許將超過美國,位居世界第一,屆時中國電影產業規模分項指數也將穩居世界第一。
從電影產業效率分項指數看,中國的世界排名不佳,並沒有隨著票房的增長或者電影產業綜合實力的增長而上升,基本上處於九個國家中的最后一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