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網游“實名制”“防沉迷”系統離真正落地還有多久?

鄔慧穎 劉智強
2019年05月24日15:20 | 來源:新華網
小字號
原標題:網游“實名制”“防沉迷”系統離真正落地還有多久?

日前,中消協發布的《青少年近視現狀與網游消費體驗報告》指出,被測評的50款網游產品中,強制實名游戲不足四成,並且有三分之一的強制實名游戲未啟用防沉迷時長提醒及強制退出機制。

除上述情況外,記者採訪了解到,不少青少年還通過多個游戲換著玩、借用父母身份信息等方式“鑽空子”,過度沉迷網絡游戲問題仍未有效解決。如何讓“實名制”“防沉迷”系統真正落地,並且引導青少年正確接觸游戲,是當下必須面對的問題。

系統漏洞多,有用戶從未收到過防沉迷提醒

“考慮到保護個人隱私,在玩手機游戲時我沒有選擇實名注冊,對游戲體驗並沒有什麼影響。”孟健輝是一名手游玩家,他告訴記者,很多游戲會提醒玩家需實名注冊,但並不會強制,“並且我有時候一玩就是5、6個小時,但從未收到過任何休息或防沉迷等提醒。”

記者在手機端下載多款游戲也發現了類似問題。例如,“節奏大師”可選擇游客模式登錄,以此進入游戲后並未收到需要實名注冊的提醒﹔“開心跳一跳”不需要任何注冊,即可直接開始游戲﹔“波克捕魚”登錄頁面有設置實名注冊,但也可不用注冊直接開始游戲。

中消協日前發布的《青少年近視現狀與網游消費體驗報告》指出,被測評的50款網游產品中,隻有17款游戲產品在登錄時強制用戶實名﹔19款游戲有實名功能但不強制用戶驗証﹔5款游戲僅在產生消費時才需進行實名驗証﹔9款游戲沒有體驗到實名制機制。而在17款強制實名的游戲產品中,僅有10款在使用12歲以下未成年人身份登錄測試時,當日游戲時長累計1小時后強制退出。

記者調查發現,在許多游戲中,雖啟用了實名機制,但方式卻是提供姓名、身份証號碼和當前游戲賬號綁定即可。“隻要知道我爸媽的身份証號碼,玩游戲就不會有任何限制了。”江西省宜春市高二學生小曾(化名)告訴記者,他身邊的許多同學也是借用長輩的身份信息注冊游戲。

此外,有多名青少年表示,即使他們游戲注冊是用自己的身份証信息,也可以多個游戲輪著玩。小學六年級學生肖振陽說:“我主要在玩‘絕地求生’‘王者榮耀’等幾款游戲,一個游戲下線了接著玩另一個。”

中消協的報告也提出,使用同一個未成年人身份注冊的賬號登錄騰訊游戲《天天愛消除》被強制退出后,該身份仍可以成功登錄同一公司的《絕地求生:刺激戰場》繼續游戲。

企業求生存謀利益 青少年身心健康易受損

針對游戲“實名制”與“防沉迷”系統,我國已有具體規定。《網絡游戲管理暫行辦法》明確要求,網絡游戲企業應要求玩家使用有效身份証進行實名注冊,並保存用戶注冊信息。《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送審稿)》中提出,網絡游戲服務提供者應當採取技術措施,限制未成年人連續使用游戲的時間和單日累計使用游戲的時間。

但多位業內人士表示,大大小小的游戲公司和團隊日益涌現,行業競爭壓力日趨激烈。游戲開發行業從業者王先生向記者透露,“實名制”“防沉迷”系統對中小企業來說處於“沒時間、沒成本”處理的尷尬境地。“一方面,部分企業隻關心所謂的拉新用戶、留老用戶,基本沒時間處理這些問題﹔另一方面,大量公司都在生存邊緣上掙扎,無經濟條件去處理。”

“游戲公司的領導認為,這些系統會影響經濟利益,削減用戶數量﹔開發人員則認為系統開發是一個負擔。因此大家都比較抵觸,隻當作是一個需要完成的任務,至於效果如何基本沒人過問。”曾長期從事軟件開發工作的林偉說。

而過度沉迷網絡游戲則會對青少年身心發育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南昌市民唐女士說,幾年前,剛上初中的兒子在同學的帶動下開始玩一款競技類手游,短短半年時間,視力就從1.5下降到0.5,脊椎也開始有些變形。

有專家表示,沉迷於網絡的青少年由於長期缺乏社會溝通和人際交流,往往會把虛擬的網絡世界當成現實生活,其思想和情感都會與現實生活脫節,並且還會造成父母和孩子關系疏離甚至對立,引發家庭矛盾。

“雙重系統”仍需完善 引導青少年形成良好習慣

第4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的數據顯示,截至去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到8.29億,其中21.6%的上網者年齡在20歲以下,不足10歲的網民佔比為4.1%。相關專家表示,對於緩解青少年沉迷網絡問題,“實名制”“防沉迷”系統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仍需從多方面進行完善補充。

江西財經大學教授李秀香說,她在與一些中小學生交流時發現,現在的“防沉迷”與“實名制”等手段並不能很好地規范未成年人玩手機游戲的行為。她建議,監管部門或游戲開發公司要借助高科技手段,如人臉識別和指紋識別等技術,促進實名制和未成年人防沉迷系統更加有效地發揮作用。

記者了解到,騰訊公司在人臉識別、視頻驗証、語音驗証等新技術上已開展了相關的技術探索,但整體而言,這些新技術還多處於實驗室環境的測試與驗証階段。

蘇州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劉成良表示,從暴露出的多重問題來看,部分游戲開發公司過於注重經濟利益而忽視了企業所承擔的社會責任。他建議,游戲開發公司應當嚴格落實網絡管理和網絡游戲的相關規定,主動強化責任意識,把未成年人權益保護貫徹到企業發展、游戲開發設計的全過程,做好軟件自評工作。

接受採訪的專家認為,對網絡游戲應該採取“疏堵結合”的應對方式,一方面政府需要加強文化執法力度,嚴防游戲中暗含的暴力和色情等不良內容侵蝕青少年思想健康,讓未成年在科學監控下有節制玩游戲。另一方面,需要從學校和家庭教育入手對青少年進行積極引導,提供更多的娛樂方式取代手機游戲。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