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編輯部忙碌著,在外頭跑的記者們也不知疲倦

《解放日報》創刊 那一天,"報社裡像在辦喜事"

孔令君
2019年05月28日07:29 | 來源:上觀新聞
小字號
原標題:那一天,“報社裡像在辦喜事”

  在申報館裡的地下黨員盛步雲,在70年前的5月27日,終於盼來了人民解放軍與新聞大隊,大家都知道,“新報紙”《解放日報》要出版了。他回憶:27日那一天的報社裡,好像在辦喜事,熱鬧非凡。其實何止是“那一天”,又何止是“報社裡”,那段時間,全上海都很熱鬧。

  那幾日,上海毛毛細雨,好多解放軍戰士露宿街頭,衣衫單薄,有的抱著槍席地而坐,有的蜷縮著身子躺在街沿上睡覺。見此情景,不僅是盛步雲,多少上海市民與工人,都忙著去買紅布,趕寫橫幅標語,有的人到馬路上張貼“歡迎人民解放軍”,有的人提著茶水桶去南京路一帶慰問戰士們。

  報館裡一些老工人說,這已經是他們第二次被接管了,語氣卻是高興的:上一次被接管是日本投降后,“接收大員”們有的是從天上飛來的,有的是從地下冒出來的,名曰接管實為“劫管”。而解放軍紀律嚴明,秋毫無犯,工人們從未看到過這樣的軍隊和這樣的接管工作——當時,新聞大隊的很多同志還穿著布鞋,給工人們留下了艱苦朴素的良好印象。“我們嚴格要求自己,對待工人很親切,工人對我們也很喜歡接近,常向我們問長問短。”那時剛隨新聞大隊接管申報館的新任報社印刷廠廠長吳以常回憶道。

  那幾天,編輯部陸續來了一批拿筆杆子的“秀才”。他們有的穿褪色軍裝,有的腰佩槍支,有的西裝革履,還有人長衫翩翩。有老革命、老黨員,也有小青年、小姑娘。別看有的人“土裡土氣”,但講出話來滿是馬列主義新名詞。

  盛步雲聽說,他們都是寫文章的佼佼者,但一點沒有大編輯、名記者的架子,解放區來的同志們不以功自居,對待工人們親密無間,報社內充滿著熱氣騰騰、團結友好的氣氛。即便編輯部同志都是南下的,排字工人都是本地的,要求不同、業務熟悉程度不同,但大家共同克服困難。“好多職工的家屬剛從敵人的控制之下解放出來,但是大家一心為了出版《解放日報》,顧不得回家看一看﹔當時有的年輕編輯、記者業務不熟練,返工多,變動多,可工人們百改不厭﹔原《申報》的廣告多新聞少,不少廣告排字工人一貫上日班,不習慣於做夜班,現在也主動趕來幫忙……”盛步雲如此回憶。

  編輯部忙碌著,在外頭跑的記者們也不知疲倦。原解放日報記者劉時平25日黎明進入上海市區,與戰士們露宿在潮濕馬路上,與同行記者們趕著發稿﹔原解放日報記者葉誠從5月26日起,連續兩天去採訪地下黨領導的上海人民保安隊。上海解放時沒發生過大的社會騷亂,也沒發生過匪特歹徒趁火搶掠,這都與保安隊存在有關。原解放日報記者印輝與同事們,26日一進報館大樓,就放下背包分頭出去採訪,剛開始連方向都辨不清……他們回到報社,各自又緊張地開始夜以繼日工作。

  1949年5月27日,在《解放日報》創刊號的拼版過程中,有這樣一件事:大約晚上10時左右,拼頭版的同志從編輯部拿來一塊制好的“解放日報”報頭鋅版,排字房裡工人們都放下手上的活,搶著圍上來看——之前大家都知道排印《解放日報》,但不少人都沒見過報頭的字樣。眾口一詞夸“字寫得漂亮”,鐵筆銀鉤,風格特別。

  “大上海解放了!”27日那一夜,前后那幾天,乃至那段時間,都像在辦喜事。

  報社的老同志回憶,一方面慶祝翻身,大家心情舒暢,生活無牽無挂,不要再為柴米擔憂﹔另一方面,在黨報工作,每個人都有一股自豪感、光榮感,有使不完的勁……尤其是在夜班工作的,差不多天天都要等前線勝利的消息,電訊稿截稿很遲,連續工作十幾個小時不足為奇。在等稿間隙,若實在感到困倦,就有人來動員大家扭秧歌,既是慶祝,又可消除疲勞……中午,大家在報館大樓屋頂涼台上用餐,有時候范長江同志來了,也端著一碗白米飯、一碗咸菜湯,和大家一道圍著四方桌,站在那裡吃,邊吃邊問解放區來的同志:聽不聽得懂上海話,有沒有迷路?還有一天中午,范長江在大辦公室看到採訪部的同志們都在,便大手一揮,要大家出去,到群眾中去:上海解放了,外面熱火朝天,有很多新鮮事,也有那樣這樣的問題,應該到工人中去,到農民中去,到學生中去……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