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上半年熒屏刮起現實主義風潮 "話題劇"要出爆款有多難

徐顥哲
2019年05月29日07:10 | 來源:北京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話題劇”要出爆款有多難?

  ▲電視劇《都挺好》是上半年的一部爆款“話題劇”。

   《逆流而上的你》涉及很多社會話題,卻經不起多少推敲。

  今年上半年的電視熒屏,關注社會現實的“話題劇”幾乎佔據了各大衛視黃金檔。《青春斗》聚焦剛畢業走上社會的大學生,《都挺好》關注中國式原生家庭帶來的一系列問題,《我們都要好好的》則講述中年女性如何走出喪偶式育兒危機。乍一看,每一部作品,都有足夠的素材給觀眾呈現一個好故事,但從播后口碑、收視表現等綜合效果看,隻成就了一部《都挺好》。

  細數這幾年的爆款“話題劇”,基本都是填補市場空白之作。《都挺好》的故事圍繞“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展開,劇中的蘇家是原生家庭問題的集合體:母親強勢重男輕女,父親常年被壓制,大兒子軟弱、“愚孝”,二兒子粗暴、啃老,小女兒有出息但冷漠無情。而2017年的“劇王”《人民的名義》播出的時間節點,正是全社會關注反腐而反腐題材力作已缺席中國熒屏多年,該劇在深入描寫反腐斗爭的同時,也表現了“鳳凰男”、互聯網輿情、“丁義珍式”窗口、形式婚姻等社會問題。

  “話題劇”取得全民熱議的效果,故事內容和人物設定必須要貼切現實。而不少所謂“話題劇”的創作,人物設定上用力過猛,和現實生活相去甚遠。在編劇劉開建看來,為了制造矛盾沖突而讓人物吵架,不得不把人物都扭曲成極品人物,這種唯“沖突”至上,是片面追求“話題性”的結果,“沖突的構建不是建立在正常的人物邏輯和合適的故事情境之上,而是為了達到沖突的強烈系數,不得不讓人物脫離各自的邏輯,這種沖突是為了沖突而沖突,是生硬而劣質的沖突。”

  今年初播出的《逆流而上的你》,囊括了閃婚、住房、婆媳關系、生子、女性職場等社會問題,但劇情卻經不起推敲,劇中楊光的媽媽和劉艾先后掉進泳池、劉艾以500元蕾絲裙拿下百萬元大單、楊光因耿直被領導變相開除等橋段的設置都過於想當然。匯集了喪偶式婚姻、中年危機、全職媽媽、性別歧視等社會問題的《我們都要好好的》熱而未爆,因為觀眾很難接受這樣的劇情:男主角忙得極其夸張,不知道孩子花粉過敏、上學是上大班還是上中班,連聽到老婆自殺的消息也依然忙著工作﹔女主角則抑郁得極其矯情,完全不能見兒子,連通話都抗拒。

  優秀的“話題劇”和實力派演員也往往是相互成就的。《人民的名義》帶火了“漢東男子天團”,吳剛、張志堅等都是在話劇舞台上浸淫多年的優秀男演員﹔《我的前半生》成就了雷佳音,他也因此被觀眾送上“前夫哥”的外號﹔而因為《都挺好》,年近花甲的倪大紅成為“中老年流量”擔當,並獲得今年電視劇白玉蘭獎最佳男主角提名。

  在故事邏輯經得起推敲、演員表演水准過硬的前提下,營銷才可能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比如《都挺好》開播后,“媽寶男”蘇明成讓觀眾恨得牙痒痒,飾演者郭京飛不忘在微博等平台上添把火,“最近被蘇明成搞得掉粉嚴重,敷厚點”“感覺明天蘇明成又要給我惹麻煩了,崩潰”……《都挺好》播出期間,隨著劇情出現的各種段子以及劇中人物的表情包,傳播極廣,反而更加引發了觀眾追劇的好奇心。

  記者觀察

  “話題劇”應拒絕商業元素傾銷

  在中國電視劇的發展史上,“話題劇”這一類別由來已久,並且不乏精品,充滿現實主義關懷。上世紀90年代一直有以社會話題為導向的電視劇播出,如1991年《外來妹》,對當時社會剛剛興起的外來務工群體給予關注﹔1994年的《北京人在紐約》針對彼時正熱的移民話題進行了反映﹔1999年《牽手》直面婚戀關系中的“第三者”話題。進入新世紀后,“話題劇”也從未缺位,2002年《不要和陌生人說話》是對“家暴”問題的深刻展示,《新結婚時代》反映城鄉婚姻的錯位,《雙面膠》對婆媳關系話題進行探討等。2007年,趙寶剛執導的電視劇《奮斗》,圍繞80后一代青年的奮斗話題展開討論,更是反響強烈。

  這幾年,隨著大數據算法、熱搜、流量排行等看似可衡量的指標的出現,讓“話題熱度”逐漸有了數據依據,“話題劇”又開始流行。這些劇以“話題”為導向進行創作,將“唯話題論”提到了新的高度,甚至活在“話題”營銷中。沒有人物就生造人設,沒有劇情就硬編情節,在各類自媒體的營銷和推廣下,這類“話題劇”看似極為繁榮。

  需要正視的是,在當下這個被資本裹挾的流量時代,不少“話題劇”純粹是商業邏輯下的產物,體現出了強烈的逐利屬性。“社會話題”只是一種吸引收視的噱頭,對於真正的社會痛點淺嘗輒止,甚至劇集根本無意對社會問題進行反思,更遑論試圖找尋解決思路,常常在披著“話題”的外衣下,實現大量商業元素的傾銷。所以我們看到,彼時的“話題劇”,圍繞一個話題“剝洋蔥”,由表及裡,常能引發觀眾共鳴,但如今的“話題劇”,卻越來越不走心了。

  當話題成為一種新的“套路”,能講好故事才怪了。本質上說,影像敘事應當是“擺事實”,不必“講道理”,理念傳遞應融會貫穿於具體情節表現中。但很多“話題劇”,在渲染突出其話題屬性時,不是利用巧妙的情節設計,而是通過角色之間大量生硬的台詞對白,對“話題”進行闡述,讓電視劇生生變成了“辯論會”。快時代的“話題劇”要贏回觀眾的心,最需要的是慢下來——好故事需要大量時間打磨,這比簡單的技巧堆砌,能打動人多了。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