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醫療人文紀錄片《醫心》 十大主題講述醫患真情故事

楊雯
2019年05月29日13:35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醫療人文紀錄片《醫心》鏡頭對准醫護人員十大主題講述 醫患真情故事

  5月27日至30日每天23點,由健康報社和樂正傳媒聯合策劃出品,樂正傳媒拍攝制作的大型醫療人文紀錄片《醫心》前四集節目在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文國際頻道(CCTV-4)播出。

  在《醫心》之前,電視熒屏並不少見醫療類人文題材紀錄片,《人間世》《生門》《急診室故事》都曾受到過廣泛關注,那麼此次,《醫心》又有什麼不同呢?

  “在中國,每天有2000多萬人次到醫院就醫或陪同就醫,中國的醫院承受著難以言喻的超級壓力,中國的醫生更是被當成了‘超人’。然而,絕大多數人對於醫院和醫療系統卻處於一種‘時刻在依賴,時常在忽視,時而在抱怨,從來不了解’的狀態。”《醫心》導演張建珍告訴《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此次《醫心》正是將鏡頭對准醫護人員而非患者,分別以初心、摯誠、信念、希望、守護、成長、契約、妙手、抉擇、重生為主題,呈現了幾十位高尚但不高冷、有血有肉的醫生。

  建立大眾對醫護人員新認知

  據介紹,《醫心》深入全國6家大型三甲醫院(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南京鼓樓醫院、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浙江省人民醫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河南省人民醫院)的不同科室,進行了長達一年的紀實拍攝。通過跟蹤拍攝一個個有溫情、有責任、有矛盾、有希望的醫患故事,樹立醫護人員和醫療行業的正面形象,探尋生命的意義和價值。

  “不是別人說你是好醫生,你就是好醫生,你要問問你自己是不是真的對病人負責。”這是河南省人民醫院腦血管二病區主任醫師朱良付的良心話,也是《醫心》中每一個醫護人員令人感動的共同特點。

  在《醫心》中,醫護工作者對病人付出的例子不勝枚舉。西安交大一附院整形外科主任舒茂國,周末參加“微笑行動”公益活動,深入多省市偏遠地區為當地唇腭裂患兒進行免費手術﹔南京鼓樓醫院心胸外科主任王東進,將周末的所有時間都用於下鄉科普講座和義診,以此踐行他作為醫生對社會、國家乃至全人類的情懷﹔浙江省人民醫院感染病科主任潘紅英,守護肝癌病人辛月芳整整10年﹔西安交大一附院門診部換藥中心副主任阮瑞霞,11年耐心護理了600多位糖尿病足患者……守護人類健康的初心,為追求醫術進步的恆心,為幫助病人重獲健康的愛心,這些都是中國醫生的醫心情懷。

  除了展現醫護人員的無私奉獻,《醫心》還讓大眾看到了醫護工作者更具親和力的另一面。失聰患兒“救星”孫敬武淳朴低調,“器官協調員”姚自勤有理想有熱血,外表怪咖、內心火熱的朱良付有情有義有擔當……這些醫生獨特的性格特點和人格魅力,讓大眾對醫護人員建立起新的認知,進一步拉近了雙方的距離。

  海量素材加大剪輯難度

  雖然成片隻有短短10集,但是拍攝的素材卻稱得上是海量。“我們是完全紀實跟拍的,這是我們拍攝中一個很大的難點。有時候會遇到一些突發狀況,比如突然送來一個急診病人進行搶救,可是我們當時並不了解這個病人到底是什麼情況,有多嚴重,又不能在那時干擾醫生搶救,所以我們一開始隻能無目的地拍,導致后期素材剪輯工作量非常巨大。”張建珍說,其實很多醫生的常規工作就是先和病人談話,然后討論治療方案,最后再去手術,看上去都是這麼一個流程。但是在這樣常規的流程中,裡面的事情千變萬化,而拍攝團隊隻能先全部拍攝記錄完,再去找病人和醫生詳細了解情況,之后才能把劇情結構建構出來,否則就成了沒有重點的流水賬。

  在《醫心》的拍攝過程中,攝制團隊也與醫生,甚至是患者建立了良好的關系。“很多患者之所以同意我們拍攝,是因為我們在拍攝過程中,也給予了他們盡可能多的理解和傾聽,而不是將他們作為一個工具,拍完就完了。”張建珍說,一年多的時間拍攝下來,攝制團隊和許多患者成了朋友,甚至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幫他們解決了一些問題,比如為在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拍攝的一對夫妻發起了募捐等。

  除了真實客觀地記錄醫生的工作生活和醫院的運轉狀態,《醫心》更從觀眾關心的角度出發,呈現醫院為服務患者實行的便民措施,傳遞健康宣教知識。例如心腦血管疾病發病緊急,短時間內得不到救治就容易致殘乃至致死,許多大型醫院都為此專門設置了24小時開放的綠色通道﹔中科大附屬第一醫院血液內科主任醫師孫自敏救治白血病人的故事,展示了臍帶血移植的常規流程、造血干細胞移植艙病房無菌封閉的環境﹔急診科醫生苗常青和住院醫師馬雲龍救治心梗患者尹志林的過程,向大眾普及了急性心梗這一死亡率在三成以上的疾病、12個小時的黃金治療時間等醫學知識。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