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八子》六月上映 高希希:細節決定成敗別想糊弄觀眾

2019年06月06日07:10 | 來源:羊城晚報
小字號
原標題:導演高希希:細節決定成敗別想糊弄觀眾

  《八子》講述一位母親把八個兒子送上戰場的故事

  劉端端和邵兵(右)

  高希希

  根據贛南真實事件改編,由高希希執導,邵兵、劉端端領銜主演的戰爭史詩電影《八子》,近日在江西贛州舉行發布會。該片講述一位母親把八個兒子送上了戰場,為家國付出的感人故事:在1934年的贛南中央蘇區,楊家八個兒子悉數參軍,有六人先后陣亡,最后大哥楊大牛(邵兵飾)帶領幼弟滿崽(劉端端飾)和全排戰士,與敵人血戰到底直至拼盡一兵一卒。該片將於6月21日登陸內地院線。

  拍攝地贛州是高希希的老家,這是繼2012年執導電視劇《毛澤東》之后,他第二次回家鄉拍戲,曾執導過多部戰爭戲的高希希坦言壓力很大:“家鄉領導跟我說,希望這部戲成為高希希的扛鼎之作,所以接受這個任務,我不踏實,不知是否能完成好。但拍的時候,我的壓力在減輕,信心在增強,覺得自己有義務把家鄉的故事拍好。”發布會結束后,高希希接受了羊城晚報記者的專訪。

  A 理念 拍攝主旋律電影,應該避免喊口號

  談及創作,高希希表示,希望在拍攝手法上,《八子》能避開某些主旋律電影的模式和套路,希望這個真實的故事,能做到雅俗共賞,讓這代年輕人感受到革命先烈的不易。

  羊城晚報:近十年來,你認為國內主旋律電影是什麼模式?

  高希希:我想回避一拍主旋律影片就喊口號的模式。《八子》裡有句台詞是:“全排都有,給我上!”還有一句母親跟兒子說:“你一定要給我把弟弟們帶回來,全村人都指望你們過好日子。”這已經是最像口號的台詞了,但這種話特別朴實,當時老百姓就是這種心情。

  拍戰爭片,我們是在真實面對戰爭和人性,真實很重要。我之前拍《三國》,強調真實性﹔拍《八子》,也強調真實性,而且細節是成敗的關鍵。

  羊城晚報:在細節上,你做了哪些努力?

  高希希:細節體現在每一寸服裝上。這次我們還用了好萊塢級爆破師。拍戲前,他備了2000多個炸點,我說不夠,要照4000個准備,最后拍完是4500個炸點。我要求演員親力親為,不用替身,都要自己踩在炸點上。

  羊城晚報:投入有多大?

  高希希:成本很高,例如,用了不計其數的子彈。子彈是6塊錢一個,制片對我說,你崩兩槍就是一份盒飯。沒辦法,機槍一響起來,一箱子彈就沒了。這次我們請了好萊塢團隊來設計“特效合成”,但有些設計成本太高,我們有點“合”不起,就用了一些好的設計,剩下的找國內公司做。

  羊城報社:聽說這次的拍攝環境異常艱苦?

  高希希:拍攝時,贛州地區的氣溫一般都是1℃到2℃,而且陰雨綿綿,比北京-5℃都冷。演員穿得不多,躺在水裡很難受,有時候還做了一些極致的化妝,刀口不能泡水裡,得懸在水面上,很不容易。

  B 拍攝 拍電影就得辛苦,別想給自己加戲

  邵兵在發布會上說笑:“高希希每次叫我演的都是很累的戲,戰爭戲有很多黑煙,每天拍完,咳的痰都是黑的。”高希希受訪時也直言:“連續46天沒有晴過,一直陰雨天,整部戲奮戰了接近三個月。”

  羊城晚報:演員們在片場應該很怕你吧?

  高希希:我說你們全體人員千萬不要怕我,隨時都可以想象,攢一些好戲,隻要我最后用了,晚上可以獎勵一杯酒。拍攝氛圍特別好,大家都在想著怎麼拍得更好。但也有演員想完后,戲變得牛頭不對馬嘴,我一通罵,一腳踹過去說:重新想,你這就是為了給自己加戲!

  羊城晚報:艱苦的環境,演員沒有抱怨麼?

  高希希:拍電影就應該要辛苦,有付出才有收獲。在片場,我就看到地上一灘水,對演員說:躺下!也沒人給他們換衣服,他們就自覺躺下了。這部戲一開始招募了四五十個群戲演員,才拍了一周,就跑了一半。我很感謝留下來的群演,問他們為什麼沒跑?他們說就愛演我的戲,願意聽我講戲,就算一直躺著也願意。邵兵他們也是這樣,到現場自己嫌臉太干淨了,在地上撿一坨濕泥巴就往臉上、頭發上抹。

  羊城晚報:看這次陣容,一線演員不多,選角方面是怎麼考慮的?

  高希希:除了邵兵,我最初也請了一些所謂的一線演員,但一些演員一聽說要吃這麼多苦,聞風就跑。在選角方面我的確做了一些取舍,必須嚴格按照人物來選角,基本上放棄(用流量演員)。

  羊城晚報:好像何潤東來客串了幾場戲?

  高希希:何潤東演個狙擊手,最后為了救“滿崽”被炸死了。他的台詞隻有一段話,不超過一分鐘。何潤東和我合作很多年了,我讓他來,他二話不說就來了,他還想多演幾場,我說,隻有一兩場戲。

  C票房 影片真正有質感,就可以實現“逆襲”

  在拍《八子》之前,高希希就准確評估了觀眾群:“現在的觀眾不是這麼好糊弄的,如果做得虛假了,他們是不會原諒你的。我看過《血戰鋼鋸嶺》,非常好。如果把真正有質感、有溫度的片子呈現給觀眾,他們是會接受的。”本來准備隻做部小電影的高希希,看完劇本,決定要做大片,找人追加了投資。

  羊城晚報:在發行方面有信心嗎?

  高希希:《八子》審片的時候,聽說有領導站起來說:既叫好,又叫座!發行公司准備在上映前幾天,提前讓記者看片,讓他們寫真實的感受,希望這部片能“逆襲”。

  羊城晚報:為什麼會有“逆襲”這種想法呢?

  高希希:之前的《我不是藥神》,我光聽這個片名就煩,覺得又是招搖撞騙的。可周圍人都說不錯,我就去看了,這片子好,把我感動了,應該有很多人像我這樣,這就是“逆襲”的結果。而且我問了年輕人,為什麼會去看?一是徐崢有票房號召力﹔二是故事真實且沉重地反映社會問題。我覺得《八子》也能給觀眾帶來這樣的感受。這兩天《八子》在我老家點映,有朋友去之前是不抱希望、硬著頭皮看的,沒想到他還哭了一場。

  同場加映

  高希希擔任白玉蘭獎評委會主席

  拍電影其實是高希希的“副業”,他的電視劇作品《歷史的天空》《幸福像花兒一樣》《甜蜜蜜》《三國》等更加膾炙人口。今年,高希希擔任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電視劇單元評委會主席,將和編劇陳彤,演員黃志忠、馬伊琍,導演張永新共同評選出“白玉蘭獎”。

  羊城晚報:拍電視劇和拍電影,感覺有什麼不一樣?

  高希希:有人說我拍電影時有點矯情,太較真了。結尾的戲,我反反復復拍了很多次。浮橋的景都搭完了,后來又重新搭景,把浮橋改成了索橋。之前搭的景,浪費就浪費吧,這需要勇氣和膽略。

  羊城晚報:你拍電視劇就不這樣了?

  高希希:拍電視劇的載體結構、關系不一樣,它比電影有優勢,我可以娓娓道來,這場說不清楚,下一場一定能說清楚,而且可以通過對白推進劇情,“菜”糊了,也可以接得上﹔電影就需要場面去推動劇情。

  羊城晚報:你好幾年不拍電視劇了,最近又開始拍劇,是怎麼考慮的?

  高希希:現在電視劇的制作水准上來了,國民的觀賞標准也上來了。我想拍幾個像《權力的游戲》那樣的大劇,比較可能選擇歷史題材。之前幾年,各類老板、民營企業“哐哐”往影視圈裡鑽,有時完全沒有考慮到質量水准,出現了一大批質量不高的作品﹔現在的趨勢更健康,去粗取精,雖然作品數量有所減少,但質量上來了。今年我看了一部分白玉蘭獎入圍作品,特別是改革開放40周年的一些題材,挺有質感。

  羊城晚報:很多人很好奇,白玉蘭獎到底是怎麼評出來的?

  高希希:白玉蘭獎非常尊重評委會的意見,專業性更強一些,基本就是五個評委坐下來討論現有的提名名單,是個集體決策的過程,我可能會比別人多一票,投票評出獎項。我們幾個評委不會私下溝通,要到會上溝通。

  羊城晚報:網上很多人力捧《都挺好》裡飾演“蘇大強”的倪大紅拿最佳男主角,你會聽取網民的呼聲嗎?

  高希希:我還沒來得及看《都挺好》,但聽周圍的人群反饋這部劇不錯,是熱門的現代題材。至於誰能得獎,呼聲是一方面,但最后還是投票來定,大家覺得誰合適就投誰。(記者 龔衛鋒 實習生 李依桐)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