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版權開發讓國寶變文化交流之寶

湯廣花
2019年06月13日14:35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版權開發讓國寶變文化交流之寶

  蜀繡中常常出現大熊貓形象。 資料圖片

  憨厚可愛,體格健壯,獨特的黑白色彩也在無意中體現著中國傳統文化裡最本真的東西……提起大熊貓,不少外國友人會聯想到它的可愛形象,聯想到中國。

  的確,大熊貓已成為國外民眾感知中國最重要的品牌形象之一。圍繞熊貓元素,人們已開發出上萬個版權作品。

  打造爆款版權形象最需要的是什麼?“一是創作過程的標准化、產業化,二是發展過程中有科技與金融的雙重支持,深度投入。”在成都國際版權交易中心主任李華南看來,在數字化、信息化、網絡化時代,一個好的IP應該具備新穎有趣的原創力、制作技術的國際競爭力、讓傳統文化持續綻放異彩的創新力,以及基於版權保護下的市場發展力。李華南說,在大熊貓+數字文創的組合下,目前四川已經開啟了熊貓版權的全面開發。

  運用創新元素 讓熊貓產品無處不在

  2018年,韓國平昌冬奧會閉幕式上,來自四川南充的憨厚可愛、舞動自如的“熊貓隊長”以聲光電+傳統木偶+現場表演的形式,征服了很多觀眾。

  “大熊貓+科技通過數字技術有效實現了文化創新。”在李華南看來,高科技的制作水平,可以提高版權形象的成品效率,特技等技藝的炫酷和逼真度,能夠帶給人們更好的沉浸式體驗。智能APP“熊來瘋”便是一個案例。作為一款互聯網智能文化旅游服務產品,智能APP“熊來瘋”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和扁平化數據集成等技術,讓熊貓向導在實景中導航,穿梭在虛擬與現實之間,一步步帶用戶到達目的地。用戶隻需授權開啟攝像頭權限,就可以直接看到周邊實景,足不出戶看到別人沒有看過的風景,走別人沒有走過的路,聽別人沒有聽過的故事。

  大熊貓文創也在細微之處展現魅力。“熊貓愛游”成立於2014年,是成都著名的版權企業。該公司已出品200余款熊貓主題文創產品,包括明信片、書簽、筆記本、冰箱貼、鑰匙扣、毛絨玩具、手機殼、服飾、飾品等。公司先后在杜甫草堂、寬窄巷子、熊貓基地、錦裡、春熙路等成都旅游熱門地區推出熊貓文創產品,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GOGOPANDA熊貓出發”也是一個以大熊貓為創作元素的四川本土文創品牌,目前已開發產品近百種,並在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了數百場各類熊貓文化主題活動。GOGOPANDA倡導人人參與、人人分享,無論來自哪個國家、擁有何種膚色,在這個大家庭裡,每個人都可以是一隻“熊貓”,它讓熊貓成為世界上的另一個自己,將自我情感賦予產品之中,實現了二次創作的無限可能。

  融入特色文化 版權開發有無限可能

  成都擁有蜀繡、蜀錦、銀花絲、竹編、成都漆藝等具有鮮明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而這些產品也早就把大熊貓作為“形象大使”。

  “大熊貓和鯉魚一樣,一直以來都是蜀繡最經典的圖案。”蜀繡大師、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郝淑萍說,蜀繡藝人們研制出一種特別的針法——絲毛針,能繡出大熊貓光亮的毛色。蜀繡大熊貓擺件是各種外貿訂單最愛的定制產品,也是最受旅游市場歡迎的產品之一。

  在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道安的銀花絲工作室,大熊貓同樣是銀花絲擺盤的主要圖案,這是因為大熊貓實在討人喜歡,同時,大熊貓吃竹子的形象還有另一層美好寓意:竹報平安。成都漆藝的創作主角同樣是大熊貓,成都漆器廠負責人王岳峰表示:“古色古香的大熊貓漆盤是成都漆藝最傳統的產品,很多外國人看到就‘走不動’了。”

  四川還利用大熊貓友善、吉祥的形象,結合四川非遺產品登上國際舞台,從而成為中國對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名片。如金熊貓文創設計獎是成都創意設計周攜手德國iF設計獎共同打造的中國西部第一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意設計獎項。設計大師許燎源為其設計的“金熊貓”獎杯,突破傳統的視覺概念,用流線型的方式高度提純熊貓憨態可掬的特征:鵝卵石的獎杯底座上,大圈代表熊貓的肚子,小圈代表熊貓的頭部,雖是流線的設計,熊貓耳朵和眼睛處的厚重感又盡顯萌態。這種自然有機的形態給藝術品注入了生命力,獎杯也因此成了一件極具收藏價值的藝術品,使中國獎項聞名世界。

  成都是美食之都,大熊貓的版權開發自然少不了與川菜結合。去年,在成都旅游勝地寬窄巷子開業的金熊貓餐廳,讓熊貓文化、美食文化進行交集與疊加,讓“成都style”逐步為世界所知。成都人最愛喝蓋碗茶,熊貓蓋碗也以其人性化的設計獲得人們的喜愛。

  “版權,呵護優秀IP的誕生,促進其健康發展﹔創意,體現的正是中國的創新、開放、包容和蓬勃的發展力、創造力。”李華南說,大熊貓,傳遞著中國對世界的友好之情,而無處不在的熊貓文創,則以樂觀積極的生活方式,讓世界感知歷史久遠又充滿活力的中國。未來,大熊貓IP開發還有更多可能。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