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新聞愛好者》>>2019年第5期

唱響小言論專欄的時代好聲音

——以《河南日報》《今豫言》欄目為例

劉嬋
2019年06月14日19:18 |
小字號

來源:《新聞愛好者》2019年第5期

【摘要】2018年6月1日起,《河南日報》開設新聞短評欄目《今豫言》,響應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精神,圍繞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回歸基層、小中見大,以“小切口”展現“大主題”,以“小角度”反映“大發展”,以簡明扼要、平實朴素的評論文風,努力奉獻發展與民生的“金玉良言”﹔以話題多樣、作者多元的專欄特色,精心打造冒熱氣和接地氣的“群言堂”﹔堅持創新引領,發揮品牌效應,讓“方寸地”長出“常青樹”,唱響小言論專欄的時代好聲音。

【關鍵詞】今豫言﹔新聞短評﹔品牌傳播力﹔輿論引導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新聞輿論工作掀開了新的篇章。從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到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習近平總書記對新時代新聞輿論工作的地位作用、職責使命、基本原則等內容進行了多次闡釋和強調,同時他還提出新聞工作必須尊重新聞傳播規律,結合時代特色創新方式方法,這對促進黨的新聞輿論的傳播力、影響力和公信力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

深入踐行“三貼近”“走轉改”,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作品,與黨和人民同呼吸、與時代共進步,為畫出思想輿論最大同心圓、廣泛凝聚改革發展力量作出更大貢獻,是新時代賦予主流媒體更大的職責、更重的使命。2018年6月1日起,《河南日報》開設新聞短評欄目《今豫言》,響應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精神,圍繞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回歸基層、小中見大,以“小切口”展現“大主題”,以“小角度”反映“大發展”,發現河南閃光點,唱響中原好聲音。

一、以簡明扼要、平實朴素的評論文風,努力奉獻發展與民生的“金玉良言”

新聞小言論是刊發在報紙要聞版新聞性較強的短評、微評,它精悍短小,在語言風格方面靈活多變,時而活潑、時而辛辣。對於黨報黨刊而言,新聞小言論拒絕長篇大論的評述,一改“大塊頭”的論述風格,猶如萬花叢中一點綠,新鮮而別致。這種特點往往更加吸引讀者,能夠增強讀者的閱讀欲望,同時也符合“短、實、新”的要求,言之有物,不空洞、不干巴,一定程度上能夠為報紙版面錦上添花,往往能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互聯網時代,吸引力決定著影響力,影響力決定著輿論導向和話語權。[1]伴隨著新媒體的發展不斷加快,紙媒也不斷創新形式和內容,以此來滿足新時代的文化需求。《人民日報》作為我國新聞戰線的排頭兵、領頭羊,其小言論專欄具有悠久的歷史傳統,《人民日報》的《今日談》專欄正是小言論專欄的典型代表,也是我國紙媒、新媒體宣傳中小言論板塊設置的標杆。事實上,《今日談》深受讀者喜愛不僅是因為其駐扎於國家媒體平台,更是因為其內容質量高,無論是歌頌還是批評,其內容都是來自於人民群眾,貼近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能夠滿足人民群眾的閱讀需要,同時,該板塊文風靈活多樣,文字朴實無華,給讀者以真實的感受,作為新聞小言論,該板塊的寫作角度新穎別致,能夠牢牢抓住讀者的眼球和閱讀需要,給人啟迪。因此,從策劃《今豫言》欄目開始,我們就把學習目標瞄准《今日談》,志在打造一個根植河南本土的、具有中原特色的精品小言論欄目。

選題注重新聞性,以小見大方能言近旨遠。一個好的新聞角度,對於提升報道的新聞價值至關重要。[2]《今豫言》小言論欄目,要想有效發揮其聚焦民心、服務大眾的作用,其內容方面就需要更加斟酌。首先,其評論的內容必須是人民大眾聚焦的、關心的、想知道或者應該知道的內容﹔其次,還要具有一定的時效性,盡管其時效性不能與新聞稿相比,但是,其所要評論的事件必須是最近出現的、最新的,而非早已被時間湮沒的事件。當然,追求新聞性不僅僅要注重時效性,還應該敲擊時代的脈搏,符合社會生活的需要,甚至有些時候,“慢一拍”正是為了“准一點”“深一度”。例如,2018年6月,《今豫言》刊發一篇小言論,其內容是評論洛陽黎明化工研究院90歲高齡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李俊賢,捐贈300萬元積蓄,設立黎明化工研究院博士創新基金和困難幫扶基金一事,此事一出立刻引起了公眾的熱議,大家紛紛為老院士的高風亮節點贊。《今豫言》欄目在第一時間將此事作為選題進行了評論,既曉之以理“李俊賢院士‘德不孤’”,又動之以情“繁霜盡是心頭血,洒向千峰秋葉丹”,並最終闡明論點“在人們心態有些浮躁的當下,時代的聚光燈應該多聚焦他們”。該篇文章的作者結合事件拓寬了話題,結合當前人們的社會心態以及年輕人的行為,做了更加深刻的內容引導。全文義正詞嚴之中不乏鮮明的導向性,正中讀者下懷,因而受到廣泛好評,得到了較高的社會反響。

語言強調有嚼頭,牽動人心、引人入勝,能夠用最朴實、最簡單的語言精准地表達作者的思想,這是小言論最典型的特性。要聞一版“寸土寸金”,“今豫言”篇幅很有限,每句話、每個詞都要用得恰到好處,不多一分也不少一寸。2018年8月10日《今豫言》刊發的小言論《城市“微改造”也得“巨用心”》,全篇加上題目隻有400來字。開頭由城市建設很粗放、不精細的現象談起,部分建筑及公共場所“雜草叢生,垃圾散落”,有的居民社區的停車位、停車棚“規劃欠妥”,給居民出行造成極大不便,沒有長篇大論,簡單的三言兩語,就已勾勒清楚事實,文章傾向也已經明朗。接下來作者就事論理,從老城區大拆大建的不足到小改造的優勢,僅用一句話就表明城市建設的關鍵所在。緊接著作者給出了原因,由小及大,從對“微改造”態度的散漫到城市發展的掉以輕心,層層深入並指出對於滿足和提升人民大眾生活質量的態度問題。最后總結,透過現象看本質,落到了“發展無小事,民生無小事”這一根本主旨之上。這篇小言論,簡單明了、一針見血,充分彰顯了小言論的特點和價值。

論述要有針對性,直面問題方能發人深省。“問題意識”的增強,是評論員理性提升、知識積澱的一種表現﹔是否具有“問題意識”,更是判斷評論員素質高低、業務強弱的一把尺子。但在評論寫作中,光有“問題意識”還不夠,“建設心態”也不可或缺,在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研究問題、調查問題、回答問題的過程中,積極推動問題合理解決,甚至把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才能集聚推動發展的正能量。2018年7月19日《今豫言》刊發的小言論《“網簽約號難”是一面鏡子》,“人才網簽”的設計初衷本是為了便民,在實際操作中卻遭遇約號難,其中原因復雜多樣。作者從該事件出發,指出數字化時代,網絡政務平台順應時代要求可以便捷為民服務,但是政策的制定既要滿足線上的平台需要,又要滿足線下的實際情況,因此在具體執行中存在不通暢、不合理之處也是在所難免,把個體事件擺在社會發展大背景下去考量,客觀分析,不偏不倚。問題提出不難,條分縷析清楚原因也不難,提出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議措施,是非常必要且需要遠見卓識的。這篇言論能夠深挖問題,給政策制定者以啟示,同時也能夠為讀者打開一扇能夠滿足信息共享需要的“窗”,這正是這篇小言論的價值所在。

二、以話題多樣、作者多元的專欄特色,精心打造冒熱氣和接地氣的“群言堂”

從專業評論員到跑線記者,從機關領導到文化名人,從基層干部到普通讀者,各行各業有思想、有觀點的人們都可以成為作者,使《今豫言》這塊“綠地”擁有深厚的土壤。也許他們說的不一定非常准確,但是不要緊,說錯了大家一起來修正,說對了大家還可以一起來完善。這裡是真正的“群言堂”、開放的“話語場”,在這裡大家可以平等地交流思想看法,兼容並蓄、博採眾長,這正是它最大的魅力所在。

如何激發《今豫言》的活力,使之一炮打響且具有經久不衰的生命力?2018年6月1日,《河南日報》創刊69周年之際,在《致讀者》中就提到,“進一步高舉黨報言論旗,讓引領輿論的能力得以提高”,當天《今豫言》欄目經過精心“裝扮”閃亮登場,搶眼而奪目,“開欄的話”寫明欄目定位,也第一次向廣大讀者伸出“橄欖枝”。此后,多次在欄目稿件末尾處刊登投稿郵箱,並最后固定在每日的評論版刊頭顯著位置持續刊登投稿郵箱。此外,編委會領導多次在不同場合鼓勵各部門編輯記者撰寫《今豫言》,評論員也發揮自身優勢,多方聯系籌措,建立特約評論員隊伍,打造專家學者智庫,共同為《今豫言》出謀劃策、提供優質稿件。與此同時,河南日報社所屬新興媒體積極推介,微信公眾賬號、評論微信公眾賬號、新聞客戶端等多次推出《今豫言》稿件及征稿信息,吸引了很多年輕讀者關注。多管齊下,效果顯著,可以說《今豫言》欄目將紙媒的宣傳水平又提升了一個台階,以其獨具特色的文風和角度,吸引了眾多讀者,同時引發了較好的社會反響。目前,該欄目每天可收到稿件幾十篇,除此之外,通過電子郵件以及聯系電話等方式實現讀者與編輯部的互動則更為頻繁。

《今豫言》選取熱門話題、百姓關注的話題,無論大事小情,隻要值得議論,隻要百姓關注,都能夠進入其視野,時而贊頌優秀作風,時而針砭虛偽丑惡,時而醍醐灌頂,時而當頭棒喝,能夠解答疑惑,也會發問警醒……

好評論需要到現場,因為離現場越近,離讀者就越近﹔離實踐越近,離真理就越近。[3]2018年8月23日刊發的《不提前打招呼走基層》一文,作者是河南日報社時政新聞部主任記者。他在採訪中發現,不打招呼、不發通知、不安排固定行程、不走常規線路,現已成為越來越多的河南領導干部下基層調研的新常態,從中引發對發揮好“關鍵少數”的領頭雁作用的思考,“不提前打招呼、直奔基層,才能不浮於表面、與群眾走得更近﹔不聽匯報、不要接待,才能掌握實情、作出科學判斷﹔帶著問題下基層,才能發現真問題、陣痛點,從而提升決策的針對性和指導性”。文章素材從記者採訪見聞中來,有感而發,一事一議,深入淺出。

2018年8月9日刊發的《快馬加鞭未下鞍》一文,作者是河南日報社農村經濟採訪部扶貧口的跑線記者。在河南脫貧攻堅戰進入集中總攻的關鍵時期,新縣、沈丘、新蔡3個縣成功脫貧摘帽,這一階段性勝利令人振奮。憑借對脫貧工作的深入了解,作者得知這個線索后,先是撰寫了一則消息稿,而后立即撰寫配發了《今豫言》小言論,言論中寫道,“脫貧攻堅到現階段,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集中總攻的號角已經吹響,誰更有毅力和韌勁,誰就能獲得最終勝利”。這篇言論時效性強,可謂“及時雨”,既總結了成績、鼓舞了士氣,也鞭策和激勵了各級各部門不鬆勁、不懈怠、不停頓,以“快馬加鞭未下鞍”的工作狀態,答好脫貧攻堅、全面小康這份沉甸甸的民生答卷。

2018年8月15日刊發的《服務重在“細、小、實”》一文,作者是一位機關領導干部。他在學習調研走訪基層時,聽到一些街頭巷尾的議論,說現在為群眾辦的實事、好事也越來越多,但也有一種服務的傾向值得警惕:“高、大、上”的方面往往很下勁,“細、小、實”的方面卻總是不走心。不在“實”字上下功夫,就達不到群眾的要求,難以讓群眾滿意,長此以往隻會怨聲載道。結合自己的職業經歷,作者對這個問題感受頗深,“一枝一葉總關情,為民服務別馬虎,所謂的作風、境界、黨性往往體現在一件件不起眼的小事中”。這是一篇出色的小言論,更是一篇從心出發的工作心得,是讀者願意看的真話、心裡話。

著名報人、評論家趙超構對《人民日報》的《今日談》情有獨鐘,幾乎每篇必讀,高度評價其是“微觀世界的解剖刀”。這是《今日談》欄目成功的原因,也是《今豫言》欄目未來的努力方向。

三、堅持創新引領,發揮品牌效應,讓“方寸地”長出“常青樹”,唱響小言論專欄的時代好聲音

在紙媒行業中,專欄是報紙版面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內容,它一方面具有一定的特色品牌效應,另一方面也具有相應的主題性,而言論專欄作為新聞評論的主要陣地,不僅能夠通過特殊的語言風格吸引讀者,同時也能夠以其質朴的語言感動讀者。事實上,業界常把言論比作是報紙的“眼睛”、報紙的“旗幟”,可見其在一份報紙上佔有的重要位置及其不可或缺性、無可替代性,“眼睛”必須保持明亮,“旗幟”必須高高飄揚,讓黨報在輿論陣地中永葆青春、煥發強大的生命力。

如今各行各業都在講創新,對黨報言論專欄發展來說,創新是不變的追求,但途中也充滿困惑和不易。《今豫言》是一塊黨報言論新探索的“試驗田”:欄目名稱是創新,“今”強調時效性,“豫”指向本土化,“言”則是指言論的本質屬性,同時諧音“金玉良言”,表達了對本欄目的清晰定位和美好願望﹔欄目設計有創新,“今豫言”三個大字以精心設計的書法字立體展現,加以紅色半框托起,大氣庄重,更史無前例地擺布在文章中間位置,突出醒目﹔欄目形式也有所創新,專欄固定設在要聞一版,有時會把相關新聞內容附於欄內,“聞”“論”呼應,以“聞”引“論”,以“論”說“聞”,吸引讀者閱讀﹔最重要的創新是內容新、觀點新、思想新,在言論文章的質量上狠下功夫,在言論的深度和廣度上狠下功夫,創造出“第一時間,精彩呈現,深度啟迪”的良好效果,微言大義,激濁揚清,就能受到讀者的廣泛歡迎。

言論專欄是黨報黨刊競爭力的綜合體現,也是參與新媒介競爭的重要資源。加強品牌化建設、把品牌變“王牌”的征程中,我們既要繼續發揮優勢,也要著力補足短板。如何在新技術重構媒體版圖之時,更好地發揮主流輿論引領作用﹔如何加快媒體融合發展,全面實現從“時效性”到“實效性”的跨越﹔如何在言論撰寫的過程中,進一步提升公信力、發現力、判斷力以及策劃力﹔如何更加深入踐行“開門辦報”的探索與實踐,讓欄目活起來、火起來?打造小言論欄目仍然任重而道遠,未來我們將與讀者朋友們一起,向外探索、向內生長,尋求更持續、寬廣、穩步的發展空間,同時也更深地扎根於我們熱愛的這片土地中。

參考文獻:

[1]肖建中.用真實精彩的故事打動讀者:新時代黨媒新聞宣傳如何講好故事的思考[J].新聞愛好者,2018(11).

[2]劉華.新聞角度選擇與記者自身因素探討[J].新聞愛好者,2017(12).

[3]盧新寧.提升“四力”,打造大評論[J].新聞戰線,2018(11).

(作者單位:河南日報新聞評論部)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