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出版融合轉型:六大成果和五大問題

李婧璇
2019年06月17日14:52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出版融合轉型:六大成果和五大問題

核心閱讀

在不斷優化的頂層設計指引下,出版單位積極探索,對轉型升級、融合發展有了更加清晰、更為全局化的部署和規劃,視野更加開闊,融合發展步伐邁得更大,傳統出版單位轉型升級、融合發展無論是深度還是廣度都邁上了新台階,數據共享與應用能力、創新能力大大增強,出版業轉型升級具備了進入深化階段的基礎條件。

自2003年中央大力推動文化體制改革、促進文化產業加快發展以來,我國出版業的數字化轉型升級工作拉開序幕。其后,得益於新技術的發展、市場趨勢的變化,數字出版開始出現“井噴”,10多年的快速發展,出版融合成績巨大,但也面臨諸多挑戰。

作為一名行業記者,筆者在記錄這一飛速發展的歷程中,注重不斷加以總結思考,梳理成果、發掘經驗、觀察問題,目的在於力爭為讀者、為行業同仁提供服務的同時,也為自己進一步做好報道工作夯實專業基礎。

一、出版業轉型升級、融合發展呈現六大成果

在實踐中探索,在探索中實踐,讓我國傳統出版單位轉型升級步伐不斷加快,成效不斷彰顯,已初步形成數字化轉型升級工作模式和技術支撐體系。如果要從宏觀層面加以梳理,六大成果可圈可點。

1.頂層設計持續優化

自“十二五”時期以來,行業主管部門推動傳統出版業轉型力度逐步加大,推動行業轉型升級、融合發展的政策體系不斷健全,頂層設計日臻完善。

2013年,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按照“相對擇優、示范引領、立足現實、著眼未來”的總體思路,部署實施了“數字出版轉型示范評估”工作,先后在2013年和2015年遴選兩批共170家在圖書、報紙、期刊和音像電子領域走在前列的數字出版轉型示范單位。事實証明,這些示范單位發揮了重要的引領作用,筑牢了轉型升級以及融合發展的基礎。

2014年4月,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和財政部聯合發布《關於推動新聞出版業數字化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從政策層面上進一步明確了轉型升級的總體要求、主要目標和主要任務。2014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強調將技術建設與內容建設擺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要遵循新興媒體發展規律,強化互聯網思維,推動傳統出版與新興出版在內容、渠道、平台、經營、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

2015年3月31日,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和財政部聯合下發《關於推動傳統出版和新興出版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從轉型升級到融合發展,出版業的發展目標和任務步入了新階段。進一步深化出版融合發展,要求把創新內容生產和服務、加強重點平台建設、擴展內容傳播渠道、拓展新技術新業態、完善經營管理機制和發揮市場機制作用作為重點任務來完成。

步入“十三五”時期以來,數字經濟迅猛發展,逐漸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新引擎,以數字出版為核心的數字內容產業在加快“數字中國”“網絡強國”建設、發展數字經濟等方面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出版業轉型升級、融合發展的緊迫性進一步加強。2016年,“數字出版”作為新興文化產業首次列入國家“十三五”發展規劃綱要之中﹔數字創意產業被列入“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出版業轉型升級、融合發展創造了更好的實施環境。

主管部門推動力度不斷加大,相關政策舉措持續出台,極大地推動出版業轉型升級、融合發展邁向深化。2017年3月,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和財政部聯合出台《關於深化新聞出版業數字化轉型升級工作的通知》,為新聞出版數字化轉型升級工作進一步深入開展指明了方向、明確了任務。2017年9月,《新聞出版廣播影視“十三五”發展規劃》正式對外公布,將深化轉型、融合發展作為“十三五”時期新聞出版業發展的重要任務。

在不斷優化的頂層設計指引下,出版單位積極探索,對轉型升級、融合發展有了更加清晰、更為全局化的部署和規劃,視野更加開闊,融合發展步伐邁得更大,傳統出版單位轉型升級、融合發展無論是深度還是廣度都邁上了新台階,數據共享與應用能力、創新能力大大增強,出版業轉型升級具備了進入深化階段的基礎條件。

2.項目帶動作用日益顯著

多年來,新聞出版業持續實施項目帶動戰略,以項目推動新聞出版業轉型升級、融合發展成果顯著。經過實踐,新聞出版業已經形成了“規劃一批、實施一批、儲備一批”的項目滾動發展機制,實現了以項目帶動集聚生產要素、促進投資增長的良性發展,從而大大增強了行業發展后勁,對新聞出版業轉型升級、融合發展起到重要支撐作用。

2016年12月,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遴選出首批共35個新聞出版產業示范項目。與此同時,新聞出版單位在項目規劃設計上更加注重結合自身優勢和產業發展實際需求,更加注重項目的戰略性、引導性和帶動性,在轉型升級項目的實施推動過程中,不斷加深對轉型升級、融合發展的認識,不斷提高內容整合能力,提升新技術、新裝備、新媒介的應用水平,重塑出版流程,調整業務布局,豐富產品形態,優化人才結構。

3.轉型融合路徑日漸明確

在轉型升級的實踐過程中,新聞出版單位不斷更新發展理念,持續進行內容創新、科技創新、要素創新、管理創新的探索與嘗試,轉型升級、融合發展的思路日漸清晰,路徑日漸明確,且呈現諸多亮點,在三大領域已初步實現了傳統出版與新興出版融合發展。

在教育出版領域,在線教育、翻轉課堂、數字教材、電子書包、微課、慕課等教育教學服務模式與產品不斷涌現,基礎教育、高等教育、職業教育、在線培訓各個領域基於優秀出版資源和教育資源,已經初步形成了面向多層次需求的多元化發展模式。如南方出版傳媒集團通過搭建南方雲教育平台,圍繞“課前—課中—課后—課外”四大場景,傾力打造的AR教材、虛擬實驗室、VR資源庫等優質產品已廣泛進入校園,成為出版業與教育領域跨界融合的知名品牌。

在專業出版領域,專業出版單位以知識服務為突破口,加快推進轉型升級、融合發展。不少出版單位的特色資源數據庫、知識服務平台等知識服務模式取得了較大突破。如法律出版社正在著力打造的法文化資源融合平台,建成后將具備以法律文化為主體的法律文化數據庫、法律文化產品和法律文化服務三大板塊,形成互動性、個性化、定制性的知識服務模式。除了搭建平台,專業出版社還利用自身優勢,精選內容資源並進行結構化、知識化深加工,利用知識地圖、知識導航等方式對知識體系進行展現,提供知識分類,打造多種產品形態和服務形態,幫助用戶快速、系統、深入地學習相關知識,尋求解決問題的思路與方案。

在大眾出版領域,基於數字閱讀和網絡文學為原點和圓心的IP全產業鏈開發運營方面呈現出較大亮點。傳統出版單位開始逐步參與到網絡文學領域中來,帶動大眾出版從一次性售賣轉向對內容的深度、長線開發,產業鏈不斷延展,帶來越來越多的跨界合作。同時,隨著“閱讀”向“悅讀”擴展,有聲讀物發展勢頭良好,通過充分挖掘內容價值、版權價值和品牌價值,成為融合發展的重要突破口,為新聞出版單位拓展了新的市場,提供了新的收益增長點。

4.新技術應用推動業態創新

隨著轉型升級的深入,新聞出版業對高新技術的依存度越來越高。科技對新聞出版業轉型融合、發展起到越來越大的支撐作用。從某種程度上講,新聞出版單位的科技應用水平反映著其轉型升級、融合發展的實力。

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AR、VR、MR等技術與出版業的結合不斷深入,推動出版業內容呈現和產品形態的持續創新。在大數據產品方面,如人民法院出版社的法信大數據、知識產權出版社的DI Inspiro大數據新產品已開始推向市場。在AR產品方面,中信出版集團、人民文學出版社、江蘇鳳凰教育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中國法制出版社等一大批出版單位分別出版發行了自己的AR圖書,掀起了一股AR圖書熱潮。

人工智能的發展正在給出版業帶來深刻影響,出版單位紛紛加大對人工智能的布局,特別是幼教領域和學前領域,成為人工智能應用的重要領域,主要是開發智能機器人,通過智能化的強交互性,提升兒童的學習興趣。

5.標准化建設進展顯著

當前,數字出版標准建設正在向新型標准體系過渡。標准的制定工作正在向由追求數量到追求質量、由追求規模到追求精品、由追求概念到追求實踐的方向不斷發展轉變。

在標准體系建設方面進一步完善。《內容資源數據化加工》等10項國家標准的立項和《數據加工規格》等12項資源加工行業標准的申報制定,為形成一套完整的內容數字化加工規范系統奠定了基礎,豐富和拓展了標准的涵蓋領域。《數字出版產品內容標引規范》行業標准的申報立項和《新聞出版知識服務系列標准》的制定使關鍵技術標准問題有望得到進一步解決。

在標准應用方面積極推廣應用。步入“十三五”時期以來,大力推進出版物在線信息交換標准(CNONIX)和ISLI/MPR標准在行業內的推廣應用,於2016年3月正式啟動基於CNONIX標准平台的交易單証交換試點項目,並於2018年2月,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布了《關於征集第二批CNONIX國家標准應用示范單位的通知》,同年5月公布了第二批示范單位名單。目前,CNONIX已在部分出版單位業務流程中得以應用。2016年8月,原國家質檢總局、國家標准委正式批准發布《中國標准關聯標識符(ISLI)》,標准編號為GB/T 32867-2016,並於同日起開始實施﹔同年11月召開的全國新聞出版標准化技術委員會年會上公布了8家專業數字內容資源知識服務模式企業標准示范單位和5家新聞出版標准示范基地。

6.人才培養屢開先河

近年來,數字出版人才隊伍建設有力推進。一方面,“數字出版千人培養計劃”有序實施。作為數字出版“十三五”時期發展規劃的重點項目,其將分年度、分類別、分層次為書報刊新聞出版企業培養高端復合型戰略人才和精通專業技能的骨干人才。另一方面,自2017年以來,出版單位在人才建設方面也實施了多項舉措,大力推進體制機制創新,以滿足融合發展需求。如安徽出版集團在人才隊伍建設方面制定了清晰的線路圖,大力推進體制機制創新,持續推行首席編輯制度、工作室制度,並制定人才發展規劃綱要,實施“四個一批”人才培養工程、后備人才培養計劃、高端人才培養工程等人才培養計劃,分類別、分步驟、階梯式培養出版領軍人才、骨干人才與專業人才。

同時,數字出版人才考核評定機制逐步健全。2016年,原北京市新聞出版廣電局首開全國先河,推出了國內數字出版的第一個職稱序列——數字編輯職稱。以數字新聞、數字出版、數字視聽為“三橫”,以內容編輯、技術編輯、運維編輯為“三縱”的“三橫三縱”職稱設置廣為行業內稱道。2017年、2018年,北京市數字編輯職稱考試工作持續推進,方式進一步創新優化,完善了考試指導用書體系,完成並成功組織了無紙化考試命題及考試工作。此外,值得關注的是,2017年全國出版專業高級職稱評審工作中,將數字編審、數字副編審明確列入其中,從全國層面上,為數字出版的正副高級職稱評審建立了通道。

二、出版業融合發展亟須解決五大問題

作為新舊動能的融合轉換,出版融合發展成就顯著的背后,也存在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

1.人才缺乏,編輯轉型迫在眉睫

人才是數字出版產業發展的基石。數字出版產業發展要實現高速度向高質量的轉變,對數字出版人才隊伍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依照傳統模式培養出來的編輯,已無法適應當下及未來產業融合發展的趨勢。網絡時代的編輯需要在策劃選題的時候就考慮,有沒有可能衍生出音頻課程、短視頻產品等。人才缺乏既是出版業融合發展面臨的問題,也是出版業融合發展面臨的困境。

要進一步樹立開放的數字出版人才發展觀念,出版單位制定可以廣泛吸納以及留住數字出版領軍人才和骨干人才的選拔聘用制度,創新完善人才管理機制。出版企業可根據發展需要,制定人才發展規劃。著力打造高水平、專業化、復合型、創新型數字出版人才隊伍﹔以職業准入和崗位准入為抓手,建立科學完善的人才培養、引進、評價、激勵機制﹔傳統出版單位和新興出版企業在人才建設方面應互相交流,建立長效化人才流動機制,實現人才優勢互補。

“數字出版千人培養計劃”是“十三五”時期數字出版發展的重點項目之一,目前正在國家新聞出版署的統一部署下有序實施。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由該計劃推動培養的人才,將在整個出版產業融合發展的進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2.傳統出版企業動力、能力不足,需要相關扶持

目前,傳統出版企業在自身發展過程中,對於其紙質出版物的依存程度依然較高,並且由於現階段,相較於科技研發企業,傳統新聞出版企業的技術能力與資金實力依然偏弱,體量、規模不佔優勢,從而使得企業核心競爭力不足。如無外部資源支持,企業自身主動進行設計、研發、銷售的動力和能力依然不足,進而影響行業融合發展的整體進程。

傳統出版要實現融合發展,需要在技術手段、運營平台、社交媒體等方面投入大量資金來進行維持和運作。若想解決轉型升級動力不足這一問題,需要國家層面立項,管理部門進行統籌、規劃、設計,並制定相應的獎勵、鼓勵措施和辦法,圍繞產品、技術、人才培養等方面,持續對企業給予一定程度上的資金扶持和投入。出版業的融合發展絕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需要久久為功。因此,對於其進行的資金扶持及投入要實現短期目標與長期規劃結合進行,才能有效推進,讓出版企業的融合發展沒有后顧之憂。

3.出版機構組織架構調整與管理機制改革有待深化

當下,出版社的組織架構跟不上融合發展的新態勢,其組織架構調整與管理機制改革有待深化。傳統出版社金字塔式的組織力量在出版融合的趨勢下,容易顯得分散、反應遲緩,易產生職能越位、錯位、缺位,很難適應出版融合新形勢下的變化需求。

出版機構組織架構調整與深化管理機制改革,可以說是推進其融合發展戰略的關鍵所在。出版機構或多或少都存在著機構冗余、層層匯報、權力分散、決策緩慢和“部門牆”厚重等問題。進行架構調整和深化機制改革,就是要打破條塊分割,垂直領導,打破“部門牆”,讓相關項目人員能充分調動各類資源,形成快速反應和響應機制。並且,能夠實時建立以項目為中心的協同工作團隊,用項目來重塑傳統出版的生產系統和體系。

4.融合發展產品難與豐富的線下場景匹配

目前傳統出版社融合發展開發的單薄產品形態與豐富的線下場景實難匹配。事實上,隨著當下科技的快速發展,用戶在生活、生產和學術場景下都有旺盛的知識需求,但目前較為成熟的出版融合產品主要集中在幼兒繪本、教育教輔、科普讀物等部分領域中,其他領域的出版融合產品普遍存在形式單一、內容匱乏、交互性差、體驗感弱的缺陷,與豐富的線下需求不成正比。對於傳統出版機構而言,如何滿足多元的線下需求,打造多業態融合出版產品,依然是其融合發展必然要面對的考驗。

5.難以建立的全版權運營機制成制約核心

融合發展背景下,傳統出版社要想真正實現一個內容多種創意、一個創意多次開發、一次開發多種產品、一種產品多個形態、一次銷售多條渠道、一次投入多次產出、一次產出多次增值的生產服務方式,其核心是內容的版權問題。如果沒有全版權運營機制作為保障,這些只是美好的設想,無法實現真正的“落地生根”。

“歷史的原因導致現在我國的作者習慣於隻授權出版社紙介質圖書的出版權,電子書以及其他數字產品形式的開發權另議,這使出版社在媒體融合發展方面陷入被動。”中國編輯學會會長郝振省的這番話,道出了傳統出版社在融合發展中所面臨的關鍵問題,即傳統出版與數字出版中的著作權授權分離問題。此外,出版社如果沒有各種音頻、視頻以及影視劇改編的數字版權,則很難形成聯動營銷,或者打造IP。因此,對於出版機構而言,如何建立並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全版權運營機制,則是融合發展能否見成效的核心。要對版權資源進行有效開發與運用,實現從從紙書到電子書、有聲產品、影視、游戲、動漫等產業鏈的延伸。

總之,融合發展既是出版業適應國家戰略、推動自身發展的迫切要求,更是出版業未來謀求生存發展的客觀需要。它為行業的發展帶來嶄新氣象,推動行業進行自我革新。我們如何在抓住機遇的同時,充分應對其所帶來的挑戰,一切都需要時間以及實踐來驗証。

(作者單位: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社)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