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老而彌堅不算老 文求有骨詩求魂

2019年06月17日07:04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老而彌堅不算老文求有骨詩求魂

  我是光明日報的忠實讀者。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我還是年輕教員,是光明日報培養了我,給予我學習寫作的機會。可由於水平限制,發表文章很少,來往更少。真正與光明日報來往較多的是自己進入80歲后,特別是近幾年,用一句“自我標榜”的話,有點重新煥發青春的樣子。這第二次青春,應該歸功於光明日報,為此我曾賦詩一首——

  八五初度增一春,彎腰拾箸漸不能。

  天地大仁無私愛,未聞造物獨憐人。

  少年舊夢成碎影,頭白反覺意更真。

  老而彌堅不算老,文求有骨詩求魂。

  光明日報的理論版面自創刊以來,一貫堅持馬克思主義,緊跟改革開放步伐,針對重大的理論和實際問題,發表過一批有影響的理論文章,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作發揮了重要作用。在這種精神的鼓舞和感召下,我在理論版也發表過具有現實針對性的文章,其中包括《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的社會責任》《批評、抹黑及其他》《自由與任性》等多篇專欄文章。這些文章有點辣味。

  有人看過文章后對我說,你何必冒尖,搞點純學術問題不好嗎?我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我出版的《走向歷史的深處》《馬克思早期思想研究》《被肢解的馬克思》以及在《中國社會科學》《哲學研究》發表的關於費爾巴哈的文章、關於馬克思異化思想兩次轉折、關於人道主義的文章,都具有較強的學術性。我本可以繼續沿著這個方向走下去,但到晚年有點轉向了。我深深感到理論要發揮作用,應該立足現實,以現實問題為導向。純學術研究自然是一條路,但現實性文章並不掉價。既然我是共產黨員,畢生從事的是馬克思主義研究和教學,我寫文章當然站在黨的立場,站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立場,站在捍衛社會主義制度的立場。我不能閉目塞聽,自說自話。理論部編輯對我的文章來文照登,表現了對作者極大的信任和支持。

  85歲以后,我名副其實地進入老年期。理論版對我的支持更大。網上有個微信,名為“最近3年,14篇整版文章都出自這位人民大學‘85后’”的報道:“在中國人民大學有這樣一位‘85后’教師,年至耄耋,筆耕不輟。”承蒙高抬,這個“85后”指的就是我。85歲以后這幾年,我陸續在理論版發表了一些現實性較強的文章。針對道路之爭,我發表了《歷史唯物主義與中國道路》《中國百年歷史變革中的辯証法》﹔針對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堅持姓馬應信馬問題,我陸續發表了《做堅定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雄踞人類思想高峰的馬克思》《佔據真理和道義制高點的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的素養和品格》﹔針對有關文化自信和如何對待中國傳統文化的問題,我發表了《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傳統文化》《文化自信中的傳統與當代》《文化傳承的自覺性和制度化》《文化自信中的政治與學術》《論文化自信的底氣》《文化自信的本質與當代意義》《筑牢文化自信的理論和現實基礎》等長文。

  這些文章都是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的重大現實問題。尤其是“四個自信”問題,有一定理論難度。有人問我,你已經快90歲高齡了,這麼密集的發表長文,有助手吧?我笑笑伸出雙手說:“有,喏,這就是助手。”我寫文章每個字都是自己從鍵盤裡親自敲出來的。我寫東西從來不假手於人,更不會別人寫文章我署名。在學術道德、學風問題上我是非常注意的,這是人格。水平高低另說,在這個問題上我的原則性是很強的,因為學界最令人鄙視的就是“欺世盜名”。

  光明日報創刊70年。對一個人來說,70年是古稀之年,可對像光明日報這樣一個政治方向明確、旗幟鮮明、具有優良傳統並與時俱進的報紙來說,能永遠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因為它不斷有新的朝氣蓬勃的成員加入隊伍,也在不斷培養新作者。

  我已是鮐背之年。從光明日報創刊開始,我就是讀者。隻要我活著,我永遠是光明日報的熱心讀者。我希望每天能從光明日報讀到我們偉大祖國實現民族復興的成就的報道,讀到高水平的理論文章。新事新聞、新人新文,最是令人賞心悅目。

   (作者:陳先達,系中國人民大學榮譽一級教授)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