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上海電視節關注現實題材電視劇創作

影視劇創作人員呼吁:創作須以生活積累為基礎

李雪昆
2019年06月19日13:33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上海電視節關注現實題材電視劇創作,影視劇創作人員呼吁:創作須以生活積累為基礎

  《都挺好》之所以贏得好評,離不開其現實題材的真實呈現。資料圖片

  雖然第25屆上海電視節已於上周落下帷幕,但有關電視節以及電視市場的話題並沒有因為其落幕而停止。電視節期間,無論是白玉蘭電視論壇,還是白玉蘭電視劇大師班,或是其他諸多有關電視產業發展的大大小小的論壇,大批專業人士談現狀、出思路、謀發展,共同為電視產業發展獻計獻策,在推動電視產業與時代同行的同時,也向世界展現了中國電視產業發展的蓬勃力量。

  現實題材不是現實的簡單呈現

  眾所周知,近幾年,現實題材電視劇頗受觀眾歡迎,“小人物,大時代”的精神深切響應了新中國成立后的時代號召。《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在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頒布的百部重點電視劇選題片單中看到,現實題材電視劇獨領風騷。這些行業新動向,都在上海電視節的電視市場上直接呈現了出來。記者從多家業內知名影視公司了解到,他們都十分重視現實題材創作,並將其作為今年重點發展的方向之一。同時,現實主義創作形式與內容也已被熱切關注與討論。

  在探討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時,有著30多年從業經驗的編劇趙冬苓認為,現實主義要能夠傳達時代精神、揭示歷史發展規律、表達創造者審美態度。導演劉家成則認為,要觀照現實,尊重生活邏輯,對生活有引領、有啟發。

  在反映時代特征這一共識基礎上,東陽正午陽光影視有限公司總裁侯鴻亮進一步談道,現實題材並不是對現實簡單的呈現,而是需要把現實的一些困境做出解答。《破冰行動》導演傅東育對此表示認同,他認為,現實主義的意義,就在觀照困境,比如情感困境、生活困境,而觀照困境是為了美好,為了希望。這應是藝術創作者應該秉持的態度和自覺。“在精神引領下,在自覺的態度之下,我們的作品就會有更好的未來。”傅東育強調。

  《都挺好》編劇王三毛也談道,他們在做《都挺好》的時候,當時跟公司溝通時強調主基調一定要是溫暖的。中國人的家庭問題太多了,受到家庭困惑的、人生的苦難太多了,我們既然有這份勇氣把它展示出來,就必須給觀眾一個正確的價值導向。我們和生活化解,我們向生活妥協,不是失敗,是智慧,是中國人需要堅守的智慧。家是親情,家是所有人無法擺脫的、最小的社會組成單位。我們不能被網絡很復雜的聲音所掩埋了,主流價值觀是創作必須要堅守的。

  真實傳達給觀眾真善美

  “文化是國之名片,是中國走向國外的開路先鋒,是國家的臉面。所以我們不但需要才華,我們還需要社會責任感。我們為什麼拍?我們拍什麼?拍給誰看?這些問題是在拍攝之前所有的創作人員必須先回答的問題。如果沒有這些,文藝工作者用我們的本事展示偉大的時代,就是一句空話,是沒有用的。”在演員王勁鬆看來,電視劇的創作要考慮對收視群體有所啟發,所表達和呈現的內容可以帶來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引領,要具備正能量。

  而這些引領的基礎便是真實,“關於用現實主義手法進行創作的第一原則,就是必須走進生活、貼近生活,然后觸摸真實的世界,這樣帶入戲劇,它的邏輯性是不會出錯的。”傅東育表示,《破冰行動》的成功,很大一點是來源於邏輯的真實性。

  “在創作層面,最重要是真實情感的把握。”劉家成強調,要堅持從生活本身來,要把握時代的脈搏,了解觀眾對內容的需求。當今社會,觀眾越來越進步、越來越自信,審美已從崇拜式的欣賞變成了沉浸式欣賞,這就要求創作要從個體出發,通過個體來展現群體和關注社會。“但個體需要有血有肉,要真實,隻有這樣才能讓觀眾接受要傳達的真善美。”劉家成補充道。

  對此,侯鴻亮也十分認同,他表示,現實題材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讓觀眾相信,人物、時間、情節、道具,所有的投入都應為真實而服務。而作為演員,其表演的真實性不能脫離生活本身,因此創作必須要以生活閱歷的積累為基礎。

  多觀點呈現行業風向標

  各路觀點交集,各種思路交織,造就了白玉蘭電視論壇始終是電視行業的風向標。本屆電視節的白玉蘭論壇,涉及電視產業發展、主題綜藝、電視劇評論、電視劇創作和中國電視劇走出去等多個主題。

  這其中,談及影視作品拍攝話題時,與會嘉賓認為,拍影視作品是一個工業流程,先不要談藝術,不要談想象,不要談理想,腳踏實地地做好每一個細節,這時候要把自己當成一個匠人。作為行業的從業人員,不要好高騖遠,在玩新鮮花樣之前,先要將基礎水准提升上去,談工業影視首先談的應該是專業性,這一點業界目前還做得不夠。

  同時,作為電視市場中較活躍的綜藝節目也成為電視節與會嘉賓關注的焦點,可以看到,在老牌熱門綜藝逐漸趨冷的同時,一批文化類、歷史類、音樂類原創模式涌現,不僅受到了專業人士的關注,也得到了廣大觀眾的好評和喜愛。這些綜藝節目的共同特點就是“小成本,正能量,大情懷”,從《中國詩詞大會》《詩書中華》,到《國家寶藏》《上新了!故宮》等,均掀起了收視熱潮。與會嘉賓認為,這類節目的成功,無不與植根中華傳統文化,又賦予時代正能量息息相關。

  當然,在融媒體環境中,電視劇評論的形態、生態、格局也在發生新的變化。在“融媒體環境下電視劇評論生態”論壇上,評論家們紛紛指出,社交媒體的活躍,影響了電視劇評論的格局,促使評論向著大眾化、網絡化、年輕化發展。影視評論主體的多樣化,改變著評論的內容和方法,客觀上也擴大了評論者的隊伍,使得對電視劇評論的認識和生態產生了不小的更新。

  而在“堅持國際視野,講好中國故事”論壇上,中外資深電視界人士還為業界分享了近年來中國電視劇在“出海”方面取得的積極進展,以及不斷擴大現實題材出口,促進對外融合傳播的努力。這其中,在成績的背后仍值得我們關注的是,中國電視劇的制作水平、講故事的能力雖在不斷提升,但是依然存在較大的挑戰空間,這就需要廣大電視人突破題材限制,用更多的表現形式講述當代中國人的感人故事,在堅定文化自信中,用電視劇向世界展現中國社會的真實風貌。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