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中國電影產業步入穩健成長階段 仍需直面現實問題

章紅雨
2019年06月19日13:37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2019中國電影產業研究報告》剖析中國電影產業步入穩健成長階段 仍需直面現實問題

近日,對2018年電影產業發展作總體回顧的《2019中國電影產業研究報告》由中國電影出版社出版。《報告》對2018年電影產業發展現狀、電影投融資、電影產品、電影制片、電影院線與影院經營、電影市場與票房等領域給予梳理和分析。

《報告》認為,2018年電影管理部門不斷推動產業結構向協調化和高度化發展,電影產業化改革一路披荊斬棘,實現了電影在國際視域中從“追跑”向“並跑”再到“領跑”的轉變。

合力遏制天價片酬有成效

過去的一年,監督與規范成為電影產業的關鍵詞。對於存在多年的影視業天價片酬現象,從中央到行業都出台政策或發出倡議,強調影視行業自律。

2018年6月,中央宣傳部、文化和旅游部、國家稅務總局、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國家電影局聯合發布關於治理影視行業天價片酬、“陰陽合同”、偷逃稅等問題的《通知》,表明政府要求影視行業嚴格落實限制片酬比例的相關規定。

此后8月,中國電影導演協會發表《團結一致,自律自強,維護影視行業健康發展》聲明,首都廣播電視節目制作協會發表《關於加強行業自律 遏制行業不正之風的倡議》,橫店影視產業協會發表《關於“加強行業自律、規范行業秩序、促進影視精品創作”的倡議》,愛奇藝等3家視頻網站、正午陽光等6家影視制作公司發布《關於抑制不合理片酬,抵制行業不正之風的聯合聲明》,這些行業協會均強調共同抵制藝人天價片酬現象,倡導成本用於制作,投入服務品質,營造良好的影視文化創作氛圍。在當年10月,國家稅務總局在《關於進一步規范影視行業稅收有關工作的通知》中指出,至2019年7月底前,建立健全規范影視行業稅收管理長效機制。

《報告》認為,在黨和政府規范引導、行業加強自律、各方協同綜合治理下,遏制明星片酬過高、影視制作浮躁之風取得明顯成效。

中國電影市場有“領跑”趨勢

伴隨著中國電影市場已經成為全球電影第二大電影市場,《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發現,2018年中國電影市場開始呈現“領跑”趨勢,這從同比之下的幾個關鍵數字便可以看出。

其一是票房,中國仍是全球票房增長最快的國家。2018年全球電影票房達到411億美元。其中,北美票房最高,全年總票房118.88億美元,超過全球電影票房的1/4。中國全年總票房609.76億元人民幣(約合90億美元),增幅為9.06%。同比之下,韓國增幅8.1%、北美增幅7.4%、英國下降20.24%、德國下降14.87%、日本下降2.65%。

其二是銀幕數量,中國增長幅度快速。2018年中國銀幕總數達60079塊,增長18.32%,影院數量11031家,同比增長16.06%,3D銀幕數53470塊,同比增長22.11%。中國銀幕覆蓋人口2.31萬人,同比之下美國為0.8萬人、英國1.55萬人、韓國1.75萬人、德國1.72萬人、日本3.56萬人。

其三是觀影人次,中國人觀影習慣正在形成。2018年中國電影觀影人次17.16億,同比增長5.93%。年人均觀影人次1.23次,同比增長5.13%。同比之下,韓國觀影人次4.24、北美3.59、日本1.33、德國1.02。

其四是電影票價格,中國仍是價格最低的國家之一。2018年,中國電影平均票價35.53元人民幣(約合5.16美元)。同比之下,日本為11.86美元、德國為10.39美元、北美為9.11美元、韓國為7.46美元。

新銳導演作品佔半壁江山

《報告》顯示,2018年我國生產電影故事片902部,產量居全球前三。國產電影票房總計378.97億元,佔全年總票房的六成以上,市場競爭力大於進口電影。

同時,中國票房前10名的影片依次為《紅海行動》《唐人街探案2》《我不是藥神》《西虹市首富》《捉妖記2》《后來的我們》《一出好戲》《無雙》《巨齒鯊》《超時空同居》,這些影片的當年票房收入+服務費總計208.73億元,佔全年票房總和的34.23%,相比2017年的29.89%進一步提高。其中《紅海行動》《唐人街探案2》《我不是藥神》3部影片票房均超過30億元人民幣。

值得關注的是,這些票房排名前10的影片中,有的是導演處女作,有的為新生代導演作品。《報告》指出,新生代導演由於能夠准確地把握觀眾需求,同時也有更多的創意和方法,使得他們創作的產品受到市場青睞,他們已是中國電影市場的中堅力量。比如,《唐人街探案2》的導演陳思誠由演員轉型,在《唐人街探案》的基礎上成功打造出屬於自己的電影模式,獲得了近34億元的票房。《西虹市首富》導演閆非同樣是新銳導演,其作品創造出25億多元的票房成績。

此外,不少文藝片也出自新生代導演,如憑借《心迷宮》受到關注的忻鈺坤拍攝了第二部長片作品《暴裂無聲》,導演畢贛在《路邊野餐》之后制作了《地球最后的夜晚》,其他如《米花之味》《未擇之路》《北方一片蒼茫》等影片也是出自青年創作者之手。

相比於2017年,《報告》認為,新生代創作者在2018年發展更加多元。新生代創作者可以通過他們的思考與觀察,對社會進行細致刻畫,進而創作出具有很強藝術特點的電影產品﹔也可以通過對市場的充分了解和合理把握,制作出符合主流市場需求的商業類型片。這說明新生代創作者已撐起中國電影產業發展的半壁江山。

中國觀眾日趨成熟理性

可貴的是,《報告》對2018年電影產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沒有回避,而是同樣予以客觀分析。

針對資本青睞並砸重金的古裝、大IP、大制作的電影在2018年票房中的頻頻失利,《報告》認為,隨著中國觀眾獲取影片信息渠道的增加,常規的宣傳營銷對觀眾的影響力開始減弱,口碑和內容質量成為影片成敗的決定因素之一,表明中國觀眾日趨成熟和理性。

針對2018年中國電影市場與北美市場再次拉開距離,《報告》指出,主要原因是北美市場2018年實現復蘇,而全球票房增長也主要來自北美市場當下迎來的生產和消費繁榮。反觀中國市場,尚處於發展初期,電影工業體系不成熟,市場規范、規則不盡完善,制、發、放各個環節都存在較大不確定性。但是,中美市場之間的差距,正是中國電影產業可上升的空間。

針對3D電影貶值現象,《報告》也指出,2018年上映的562部中外影片中,具有3D格式的影片70部,其中3D單發的影片僅20部(含2017年跨年影片),累計產出票房47.97億元,僅佔全年總票房的7.87%。這說明單純靠高新技術吸引觀眾走進影院的套路已經過時,觀眾更看重的是內容品質。投資商如果盲目大規模配置投入3D設備,不僅無法提升市場效率,還可能加重影院負擔,增加虧損。

此外,針對影院初現“關閉潮”,《報告》認為,主要原因在於影院布局不均衡,區域內競爭白熱化﹔影院房租上漲太快,成本壓力增大﹔地產商覬覦影院生意,對一些票房好又有影響和品牌價值的影院,租約到期后直接收回、不再續約等,說明中國影院市場靠量取勝的粗放發展時代終結。影院應把觀眾放在第一位,用優質服務實現影院的真正價值。

回望2018年中國電影產業,《報告》認為,過去的一年是中國電影產業的一個轉折點,其正從高速發展的10年轉向穩步成長階段。

相關鏈接

數看2018電影產業

●國產故事片總計902部,國產電影票房378.97億元,佔票房總額的62.15%。全年票房過億影片有82部,其中國產電影44部,佔比過億影片53.66%。

點評:國產電影票房佔比和國產過億影片佔比均超過50%,說明國產影片含金量在上升。

●2018年影片票房排名前10是:《紅海行動》(中國),票房36.51億元﹔《唐人街探案2》(中國),票房33.98億元﹔《我不是藥神》(中國),票房31億元﹔《西虹市首富》(中國),票房25.48億元﹔《復仇者聯盟3:無限戰爭》(美國),票房23.91億元﹔《捉妖記2》(中國),票房22.37億元﹔《毒液:致命守護者》(美國),票房18.70億元﹔《海王》(美國),票房18.52億元﹔《侏羅紀世界2:墮落王國》(美國),票房16.96億元﹔《頭號玩家》(美國),票房13.97億元。

點評:中美影片雖平分秋色,但是中國影片票房包攬前4名,以第6名收尾。

(數據均來自《2019中國電影產業研究報告》)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