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傳媒》>>2019年6月上

看似一枝獨秀,實則春色滿園——光明日報報業集團子刊綜述

文/張 青
2019年06月20日14:24 |
小字號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70年前,光明日報社是一家僅有百余名員工的報社﹔70年后,它已經是一家現代傳媒集團。70年前,它隻出版一張對開四版報紙﹔70年后,它已經形成了包括一家主報、七家子報刊、一家出版社、一家中央重點新聞網站和光明日報“兩微一端”在內的多媒體格局。

漫漫70年,如今的“光明”二字,早已突破傳統的紙媒定義,成為一個報系、一個品牌,甚至一種價值、一種格調。

《新天地》《博覽群書》《書摘》《留學》《教育家》,每家子刊,各領風騷。它們含英咀華、披沙揀金,傳承了《光明日報》有思想、有學養、有情趣的文化精神﹔它們固本開新、與時俱進,以主流媒體的擔當和使命,與所有光明人一起,正努力蹚出一條現代媒體集團發展之路。

《新天地》:打造老年樂活平台,引領老人快樂生活

1983年,《老人天地》創刊,這是國內第一本專門針對中國老年人群的綜合性期刊,趙朴初和陳雲先后為雜志題寫了刊名。2001年,《老人天地》正式由光明日報報業集團主管、主辦。此前,雜志社的挂靠和主管單位先后由展望出版社(1983年)移至和平出版社(1986年)、民政部(1988年)等。2006年,《老人天地》正式更名為《新天地》。2019年,雜志正式由光明日報社主管、光明日報出版社主辦。凝聚了幾代出版人心血和智慧的《新天地》,在刊物內容和形式上始終追求高品位、高質量,融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為一體,贏得了海內外各個年齡段和不同階層讀者的喜愛。

在《老人天地》時代,雜志從創刊之日起,就受到一批德高望眾的老年朋友的悉心愛護和支持,江澤民、李鵬、習仲勛等數十位原黨和國家領導人、老干部、老知識分子先后為刊物題詞,宋任窮、雷潔瓊、王光英、程思遠、吳階平等都大力支持雜志社發展,參加雜志社組織的活動。

在《新天地》時代,雜志社則身體力行地履行媒體的社會責任,打造為老年人服務的交流平台,承辦了“新天地·陽光之星”離退休干部才藝展示活動、書畫攝影大賽等,大力支持文化養老的推廣和普及。

自2019年起,《新天地》為適應新時代讀者閱讀習慣,在品牌宣傳、選題內容、欄目設置、呈現方式等方面全線升級,改版后致力於打造集可讀、可聽、可視化於一體的老年樂活平台,引領老人快樂生活。同時,借助新媒體傳播優勢,《新天地》雜志也已入駐多家自媒體平台,力爭打造老年領域強勢媒體矩陣,深挖內容,出品“老年精神生活食糧”,努力構建一家服務於中國老年人的新型專業媒體平台。

《博覽群書》:以書為媒,不忘初心

2018年4月,是《博覽群書》雜志出版第400期。站在這個裡程碑前,想到《博覽群書》的初心,一幅幅珍貴而溫暖的畫面浮現眼前——

初創時期的《博覽群書》,位於北京永安路106號,這是光明日報社原址,院裡一棟簡易的二層小樓就是《博覽群書》的辦公室。永安路106號位於被譽稱為“北京南城之魂”的虎坊橋地區,附近有著名的湖廣會館、紀曉嵐故居、前門飯店梨園劇場、中央芭蕾舞團、中國歌劇舞劇院、北京市工人俱樂部等。周圍各家單位的文化成果和評論文章,都曾很快體現到光明日報的版面上,進而馳名中外,其中包括北京市工人俱樂部曾上演的《沙家浜》《白毛女》《杜鵑山》等名劇。

在中國的媒體中,《光明日報》在作品評論方面的權威性十分突出。今天想來,這應當也是上級領導希望由光明日報社來創辦《博覽群書》雜志的重要原因。《博覽群書》那棟小樓,採用外挂式金屬樓梯,初創時期的許多重要文件,就是在這金屬樓梯咚咚作響的伴奏中送達編輯部的。

雜志出刊前,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親筆書寫的“博覽群書”四個遒勁大字,送來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胡喬木1983年7月29日在全國通俗政治理論讀物評選授獎大會上的內部講話,經他本人親筆修改后,送來了﹔彭真、方毅、胡愈之、茅以升等名家的賀詞手跡送來了﹔中宣部出版局局長許力以撰寫的創刊前言送來了﹔敢峰、劉開渠、李燕杰、來新夏、王維玲、方成、劉乃和、李學勤等名家的文章送來了……

回望400期,《博覽群書》雜志的封面設計多次調整,頁碼從當初的48頁逐步變成今天的128頁,尺寸也從當年的16開變成今天更適於攜帶的小16開,但胡耀邦同志題寫的“博覽群書”四個大字,始終位居雜志最突出位置。

《書摘》:立足知識精英,採摘百家精華

創刊於1992年的《書摘》,是一份綜合性、人文類月刊。20多年來,《書摘》堅持“立足知識精英,面向文化各界,採摘百家精華,感悟智慧人生”的辦刊理念,在強調文章旨趣的同時,更關注和強調反映當今世界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變化與發展,反映中國改革開放的風雲與成果,反映世界上的有識之士及中國知識分子的所思所想所為,飽憂患之思,辨是非之明,伸正義之氣。

自創刊伊始,《書摘》即始終堅持“以書會友,以友輔仁”的辦刊宗旨,堅持“眼明手辣、膽粗心細”的編輯守則,堅持“質量至上,服務一流”的工作方針,在教育界、文化藝術界、出版界和黨政機關的廣大知識分子讀者中樹立了良好口碑。冰心、季羨林、啟功、錢鐘書、王蒙、莫言等文化名人都曾為《書摘》題詞,盛贊《書摘》的文化品質。不少黨政要人也非常喜歡《書摘》,前總理溫家寶曾指示秘書把他的《地質筆記》序文在《書摘》首發,李嵐清也把談藝術教育的文章交《書摘》首發。

《書摘》集人文、歷史、藝術、科普、新知等於一身,目前開設有《觀點閱讀》《人物春秋》《歷史回眸》等重要欄目,精挑細選國內各地出版社出版的最新圖書,遴選書中精華,內容豐富,信息量大,知識性強。它既是廣大讀者了解國內出版界最新出版動態和出版信息的重要窗口,又是廣大讀者增廣見聞、了解新知、修身養性的快捷通道。它既是廣大知識分子的精神家園,又是青年學生課外閱讀的上乘之選。

在網絡自媒體日漸發達的新時代,《書摘》也正在借力光明日報報業集團的光明網、客戶端等新媒體平台和《書摘》自營的微信公眾號“書摘1992”等,吸引網上讀者,擴大自身影響,塑造全新面貌。

《留學》:向陽而生,光明之路

2013年10月21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留學工作16字方針:支持留學、鼓勵回國、來去自由、發揮作用,為我國留學事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2013年12月5日,《留學》雜志創刊。《留學》作為目前中國唯一聚焦國際教育領域且具備中央級官方背景的媒體機構,自創刊以來,便以為留學家庭提供權威信息為使命。

創刊6年來,《留學》深入留學業務一線、追蹤行業發展,廣泛報道海外院校信息,傳遞積極、健康的留學價值觀,傳播行之有效甄選留學信息的方法與經驗,成為中國留學生出國留學第一參考手冊。

如今的留學之路在中國,是一條“向陽而生的光明之路”。目前,《留學》雜志的發行已覆蓋國內32個省市自治區,在全國各地的書店、咖啡館、中學閱覽室、大學圖書館、五星級酒店等地,你都可以看到《留學》的身影。不隻如此,《留學》的影響力已經越過了大洲與大洋,擴散到了世界各地,並在美、加、英、澳、新、日、港澳等主要留學地區擁有海外特派觀察員。

6年來,《留學》雜志不僅形成了穩定且眾多的欄目板塊,如《資訊》《人物》《封面故事》《出境》《移民》《預留學》等,而且緊跟時代步伐,從傳統紙媒的形式中掙脫出來,成功轉型,發展為具有強大生命力的融媒體刊物。目前,《留學》打造了由光明網、官方微信、官方微博、自媒體、留學社群等組成的融媒體矩陣,在各大網絡平台上進行強勢傳播,多渠道傳播途徑之下,《留學》形成了傳播共振。截至2019年4月,《留學》各平台累計閱讀數1.2億+ ,總訂閱人數 310萬+ ,單篇文章最高閱讀量 100萬+。

在線下,《留學》還會定期舉辦“光明留學會”、“微課堂”、沙龍、辯論賽等活動,不斷交流合作,推動資源共享。

梁啟超《少年中國說》有雲:“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青年人是國家未來的希望。如今,選擇出國留學的學生在我國的青年人中佔據了相當大的比重。《留學》雜志要做的,就是為留學生們提供更多一手實用信息,為遠赴異國他鄉求知的學生成長護航。

《教育家》:助教育家成長,與新時代同行

“尋找中國好校長”“尋找大國良師”“教育家成長大講堂”“語言文化大講堂”“腦科學與教育學術論壇”——《教育家》的足跡已遍布全國。從2015年10月創刊至今,《教育家》已經出版近200期,發行量逆勢倍增,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

時光不老,初心依然。《教育家》秉承光明日報70年優秀傳統與文化積澱,精准服務於教育領域,尊重被歷史和現實檢驗過的教育規律,宣傳教育典型,傳播教育正能量,致力於影響每一位有追求的師者,逐步形成了“因思考,而不同”的辦刊特色。

首先,做忠實於內容的教育守望者。在新聞資訊無比發達的當下,傳統媒體的逆行是另一種奔跑。《教育家》堅持守正創新,提高優質內容生產力,以獨到視角和專業水准,既記錄了於漪、潘懋元、顧明遠等教育改革探索者的奮斗歷程,又聚焦區域推進教育現代化的方略藍圖,追尋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奮斗足跡,還通過《教育風雲人物》《教育看變化》等品牌欄目,呈現70年中國教育的跨越式發展,引起讀者共鳴,形成更深層次的思考。

其次,通過品牌活動構建良好教育生態。在全力辦好雜志,提升刊物質量的同時,利用品牌平台的思路積極拓展渠道。《教育家》聯合北京師范大學及多個省教育部門開展形式多樣的線上線下活動,其中“尋找大國良師”活動微信上線后,訪問量迅速突破4000萬﹔連續主辦兩屆“腦科學與教育學術論壇”,致力於讓科學改變教育,受到專家肯定﹔發起了“光明小記者”全國招募活動,在教育培訓方面增強了“傳媒”特色,引起了良好的社會反響。

最后,紙媒與新媒體革新同向並舉、相互賦能。伴隨著移動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再優質的內容也要有強大的渠道推送傳播。遇見未知的未來,《教育家》不恐慌、不抗拒,把紙媒轉身與新媒體革新同向並舉、相互賦能,凸顯數字化、個性化、智能化,在媒體融合發展探索中勇於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路。

教育是什麼樣子,明天就是什麼樣子。《教育家》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不忘改革開放初心,堅定改革開放再出發信心和決心,以青春的面龐和蓬勃的活力,與引領學生走向光明的引路人一道且行且歌。

回望來路,五家子刊,或發軔於改革開放,或誕生於新世紀,在無數次的輪回與前進中,無論是沐浴著改革的春風而來,還是迎著新時代的曙光前行,光明的精神始終深植血脈,一以貫之。流年幾許,素墨相惜。令人欣慰的是,一張創刊70年的報紙並沒有在歷史中泛黃,追隨著它的腳步,五家子刊亦不忘初心,正以全媒體的姿態,迎接新時代的傳媒風浪。

作者單位 光明日報社新聞研究部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