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正青春正能量正奮斗《現在的我們》為何這麼火

李雪昆  王禹
2019年06月26日13:40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正青春 正能量 正奮斗《現在的我們》為何這麼火

隨著歷史洪流的不斷推進,我們生活的時代無時無刻不在發生著變化,而在時代運行的軌跡裡,永遠也少不了青年的印記。無論在哪一個階段,青年都在記錄著時代的變化,最真實地反映時代的態度。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也是五四運動100周年,在這一重要時間節點,共青團中央宣傳部、中共山東省委宣傳部、山東廣播電視台積極踐行社會責任,推出了青年人物紀實觀察節目《現在的我們》,展現當代青年人的時代風貌及奮斗精神,傳遞了真實、准確的青年主流聲音。

該節目展現了“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等共36位青年榜樣的奮斗故事,通過與他們的對話,分享他們的工作、生活,彰顯他們敢拼敢干敢擔當的信念和追求,以榜樣的力量激發鼓舞當代年輕人努力拼搏、勇敢追夢。節目創新講述青年榜樣故事的形式更是受到了中宣部《新聞閱評》、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等的肯定,以及《人民日報》等主流媒體的認可。不僅如此,在新媒體方面也獲得了很高關注,#現在的我們#微博話題閱讀量達到5.1億,討論量14.9萬,節目官方微博的粉絲也突破273萬,網友口碑爆棚。定位准、形式新、宣推巧,《現在的我們》以無明星的“正青春 正能量 正奮斗”陣容火遍網絡,成為五四運動100周年之際致敬新時代新青年的標志性節目。

日前,在由共青團中央宣傳部、中共山東省委宣傳部、山東廣播電視台共同主辦的《現在的我們》節目總結會上,來自政府、行業、學界、媒體的宣傳思想工作者和專家學者,從社會意義、藝術特色、示范效應等方面對電視節目《現在的我們》進行了經驗總結,並圍繞如何守正創新打造青年文化產品、培育時代新人等議題,進行了深度探討。

感受青年力量 留下時代印記

在時代發展的各個階段,青年群體都是推動社會前進發展的主力軍,青年在社會精神文明建設中起著開風氣之先的作用,是弘揚民族文化價值觀過程中最活躍的力量。《現在的我們》通過對青年代表人物的事跡記錄和夢想追求表達,讓受眾體會到了時代的脈搏,感受到了青年的力量。

看過節目的受眾不難發現,其結合演播室和戶外紀實短片拍攝兩種形式,每位青年榜樣出場之前都會有一個幾分鐘的紀實短片,這些青年榜樣的日常生活剪影為我們構成動人的青春瞬間。一次次不同視角的呈現,讓正在奮斗的年輕人和祖國新一代建設者的精神風貌呼之欲出。而演播室則圍繞青年自身的故事鋪展開來講述,同時設計青年提問、青春見証人,以及給未來的自己微演講等環節,讓青春榜樣、青春見証人、青春觀察員、青春觀察團能夠產生化學反應。因此,當青春觀察員馬丁跪在地上與王銘重現生死1毫米的瞬間時,觀眾在感動的同時也更加體會到了青年榜樣的力量,感受到了青年榜樣的人性魅力。王銘表示,節目讓他感受到了“軍人是社會最尊崇的職業之一”,“我將更加堅定職業理想,願付出生命來守護一方平安。”

共青團中央書記處書記李柯勇認為,《現在的我們》是一檔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深受青年喜愛的精品節目,也是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推出的一部重要的文化產品。其實,近年來,共青團堅定不移實施宣傳思想產品化戰略,將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轉化為青年喜歡看、看得懂的文化產品,注重可視化呈現、藝術化展示、全媒化傳播,推動青年思想引領工作,從內容供給向產品供給轉變。該節目不僅內容記錄青年,手法和表達形式也是對青年人需求的貼合。這檔節目尊重了青年天性,照顧了青年特點,說青年話,有青年味兒,因此才能夠入青年心。

其實,青春有很多樣子,青年的面貌也有著不同的展現。時代不斷前進,無論是百年前青年的不屈運動,還是革命歲月裡青年軍人的奮力抗戰﹔無論是“80后”的奮斗、“90后”的創新,還是“00后”的瀟洒,不同歲月裡的青年不停奔跑,他們身上都有著獨屬於時代的印記。

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副會長、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主席胡佔凡在評價該節目創作態度時認為,奮斗是年輕人與生俱來的底色,也是該節目的內生動力。這檔節目真正把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人物作為典范向大眾推介、展示,非常可貴。

“《現在的我們》是一種青春紀實,通過對一線的、各個行業甚至各個角落,不為人知、鮮為人知的各個領域的年輕人進行的嚴肅而生動的訪談,真實記錄他們的奮斗故事。這檔節目把紀實和訪談疊加起來,把演播室內外連接起來,把人物的情感共振、共鳴聯系起來,使其有了藝術價值和審美價值。首先它是一種記錄,是一種紀實,這種記錄、紀實本身就是在展現當下,實際上也在記錄歷史。”人民日報社文藝部主任袁新文認為,《現在的我們》正是看到了時代青年獨特的標志,用青春紀實的節目手法,致敬青春,致敬時代青年。

在當前信息爆炸的時代不缺少正確的內容,缺少的是真正能吸引人打動人的精品力作,《現在的我們》節目內容既有AR形式的演講,也有活潑的現場互動,就連推廣歌曲裡也有說唱這一青年喜愛的音樂形態。形式活潑新穎,讓青少年一看就覺得這就是他們平常接觸的東西。

擔當媒體責任 弘揚主流聲音

“在空前便利的電子傳媒時代,我們比任何時候都聰明,也比任何時候都輕飄。”這是波茲曼在其著作《娛樂至死》一書中提出的預言。在信息獲取空前便利的融媒體時代,我們被信息掩埋,但大多數信息毫無作用甚至讓人迷失自我。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主流媒體承載著社會主流輿論,體現著社會的主流意識形態和核心價值觀,傳遞著時代強音,媒體更應該重視責任和擔當,弘揚主流聲音,傳遞正能量。

山東廣播電視台黨委書記、台長呂芃在談及《現在的我們》節目時表示,“青年的選擇,就是國家未來的模樣。我們這檔節目的宗旨就是引導廣大青年向上向善向未來。在我看來,建設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革命文化、青春文化的重要窗口和載體,是我們的職責所系,義不容辭。作為主流媒體,我們也有責任有義務有擔當為主流聲音、主流價值觀發出聲音。”

近年來,市場上時有出現一些節目為了奪眼球,追求“一次性”收視,邀請流量大咖,卻沒有精神內核作為支撐。而反觀《現在的我們》,為節目設定了3個關鍵詞——正青春、正能量、正奮斗,用平凡的正在奮斗的青年榜樣、向上的積極力量,激發更多年輕人產生共鳴。節目每期一個主題,有責任、有勤奮、有堅守、有信念、有執著、有初心……這些關鍵詞通過一個個青年榜樣,多維度、立體化地呈現了新時代青年的風貌。他們用責任扛起生命的重量,他們用敬業閃耀平凡中的偉大,他們用初心喚醒青春的使命。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電視研究中心主任俞虹表示,“透過節目,看到了媒體選擇的意義和價值,看到了山東衛視的媒體責任和擔當。節目在呈現上用了非常好的電視語言,從而形成了一種平實、朴實、接近性的態度,這更容易獲得當代青年的認同。”

節目裡有愛心志願者,收入不高卻堅持幫助重症孩子圓夢﹔有街頭歌手,身殘志堅,勇於追求自己的藝術夢想﹔有“90后”爆破王——王銘,拆彈他也怕,但是怕也得去﹔還有勇敢在笑的張超凡,以及以天下無賊為夢想的馮黎明。節目把鏡頭給到了他們,展示了他們,同時又通過他們鼓舞了更多年輕人,激勵他們敢於有夢、勇於追夢、勤於圓夢,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把鏡頭更多對准青年,把話筒更多交給青年,把舞台更多留給青年,山東衛視副總監、節目總制片人胡韶紅在談及節目創作的過程時表示,《現在的我們》攝制行程超過10萬公裡,並在融合傳播上做了很多創新嘗試,為青年更好地成長發展搭建平台,更好地肩負起青年的知心人、熱心人、引路人的政治責任。在她看來,平凡的正在奮斗的青年榜樣,體現出向上的力量,更能激發更多年輕人的共鳴。

中央民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孫英對節目也感觸頗深,她表示,“內容上有正氣,理直氣壯談信仰,真真切切看生活。節目的儀式感和政治性比較突出。同時,內容充滿了主旋律和正能量,這點非常可貴。”她認為,很多人物片段可以直接截出來作為學校思想政治課的課程素材。並且,節目守正創新,拒絕膚淺的娛樂,摒棄乏味的狂歡,用創新的電視語言講述普通中國人為美好生活、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所做出的每一次奮斗、每一份努力。

創新內容形式 擦亮電視底色

隨著信息時代和全媒體時代的到來,電視節目形式越來越多樣,在這樣的發展背景下,電視節目所面臨的挑戰前所未有。為了能夠在激烈的競爭中站穩腳跟,電視節目也在尋求不斷突破,進行內容、形式的創新,力求佔據有利的競爭位置。

《現在的我們》有一個非常優秀的制作團隊,節目主創團隊以去年主打節目《美麗中國》導演團隊作為班底,並且融合了山東廣播電視台其他優勢力量組建而成,這為節目成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如何通過努力,讓正能量奮斗者取代明星成為主角,是這個節目最大的意義和探討。對此,《現在的我們》節目的青春觀察員馬丁深有感觸,“節目沒有模式化,而是讓這些年輕人說出了心裡話,不那麼‘高大上’,看起來也不那麼漂亮,但是有人性,這樣的內容讓年輕人有共鳴。”

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研究員時統宇認為,《現在的我們》在用奮斗擦亮青春底色的同時,也在擦亮中國電視的底色。該節目重新聚攏起青年一代的目光,讓他們重回大屏、重回電視,關鍵是要告訴大家今天的中國年輕人在干什麼、想什麼。他認為,山東衛視用現實主義精神和浪漫主義情懷觀照生活,打造了一條現實主義節目鏈,有著深厚的齊魯文化乃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背景,表現了中國電視應該有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覺醒。

互聯網時代使得人人都可以掌握話語權,受眾不再是無選擇地接收信息,而是有偏向地進行內容挑選。這個時候,互動顯得尤為重要,能夠激起受眾共鳴,並且通過互動使得受眾參與感得到滿足。可以看到,《現在的我們》不是單向的傳播,而是青年之間的互動,大屏和小屏之間推送不同內容也成為節目傳播的關鍵。山東衛視有了之前《國學小名士》《美麗中國》等在融媒體傳播的經驗,在《現在的我們》融媒體傳播過程中依然堅持線上傳播碎片化、碎片傳播設計化、視頻傳播爆款化的原則。除了在電視屏幕進行排播外,在相關的短視頻平台也開設專門的播出渠道,讓制作和傳播都鮮活起來。

截至目前,#現在的我們#微博話題多次登陸微博熱搜話題榜,“90后”排爆手王銘與粉身碎骨隻有1毫米引發網絡熱議,節目短視頻抖音播放量近2000萬,而秒拍單平台播放量達1000萬,用原創推廣曲《現在的我們》致敬青春,傳播效果喜人。

在互動方面,該節目設置參與環節,並在微博等平台發起寫給未來的自己慢遞活動,這讓廣大受眾通過節目有了更多的延伸,更激發了受眾的好奇心。節目片尾還有許多普通年輕人的採訪,讓參與者能夠寄語未來的自己,一定程度上也是對節目知名度的擴大。

作為一檔電視節目,《現在的我們》在主陣地也有著極大的優勢。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授、院長助理楊乘虎認為,“在當下十分強調互聯網場景化的時候,我們來看《現在的我們》,屏幕變大了,分辨率變高了,也產生了更多發自內心的感動。同時,節目裡的設置有創新,寫給未來的自己,給自己的未來一種預期,這正是這個時代青年真正需要面對的自己,也讓青年人看到他們是不是有足夠的恆心堅持下去。當我們想到面對群體的時候,恰恰首先要面對自己,這就是人物塑造的方式,也是節目塑造的方式。”

《現在的我們》不盲目追求流量,選取素人嘉賓,正是對時代背景下綜藝節目的創新和推動。畢竟,把明星那些所謂的小經歷、個人的杯水風波拿出來放大做文章,上升到堅強、勇敢、堅韌,這是不可取的。如果這樣的話,就消解了中華傳統美德,扭曲了價值觀,讓年輕人不能夠正確理解基本概念。過去做節目經常邀請青年典型,可能很多都是已經取得一定成績的所謂的成功人士,相比於這些嘉賓,《現在的我們》選取正在通過自己的努力拼搏克服各種困難的普普通通的年輕人,展示他們奮斗進行時的過程,這更能使受眾感同身受,見証更多身邊的奮斗歲月和拼搏事跡。

通過展示奮斗人物,宣揚奮斗的青春底色﹔拒絕一成不變的宣傳內容和節目選角﹔順應時代潮流,創新節目宣傳形式……這就是展現在我們眼前的《現在的我們》,而這只是山東廣播電視台在前行過程中的點滴體現。

共青團中央宣傳部部長景臨透露,圍繞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共青團中央宣傳部還在與山東廣播電視台等單位就以后的節目進行緊密對接,爭取聯合推出更多貼近實際、貼近生活、關注青年的文化精品。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擦亮奮斗底色、致敬時代青年的道路上,我們會看到更多精品力作。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