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18年前的《千與千尋》 票房完勝新片《玩具4》

孔小平
2019年06月27日08:20 | 來源:揚子晚報
小字號
原標題:18年前的《千與千尋》 票房完勝新片《玩具4》

近日,“不能吃太胖哦,會被殺掉的”的減肥警句再次在朋友圈刷屏,它是千尋提醒變成豬的父母時說的。21日,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2001年的巔峰之作《千與千尋》在中國公映,這是它在日本上映18年后首次登上中國內地大銀幕。令人吃驚的是,上映6天,這部老片不僅連續拿下同檔期票房、口碑、上座率三項冠軍,目前票房2.63億,比迪士尼新片《玩具總動員4》高出一倍多。全網熱議中很多網友說,帶著孩子去看《千與千尋》,孩子笑了,而自己“以前看不懂,現在卻看哭”。 揚子晚報/揚眼記者 孔小平

現象

擊敗《玩具4》

並領跑10部新片

記者看到,上周新片有《玩具總動員4》《我的青春都是你》《八子》等10部,動畫、愛情等類型都有,並且《黑衣人4》《哥斯拉2》等進口大片也都在映。

一般來說,早就在網絡等平台渠道看過的電影,很少有人願意再去花錢買張電影票進電影院觀看,然而《千與千尋》卻成了特例,昨天是該片上映的第六天,記者查看排片佔比發現,《千與千尋》仍是第一位,達30.8%,而《玩具總動員4》隻有15.3%,這一系列數據也可以看出市場對於《千與千尋》的偏愛,所以說它的票房成績真的是相當能打了。

值得一提的是,盡管它的中文版由井柏然、周冬雨、彭昱暢等明星配音,但記者發現,該片票房的主力並不來自明星粉絲。有數據顯示,全國影院中放映的日語原版場次比例遠高於國語版。

分析

“情懷差距”起碼有5倍

《千與千尋》是至今為止唯一一部奧斯卡和柏林電影節金熊獎的“雙冠王”,並且至今仍以304億日元的成績穩坐日本影史的票房冠軍寶座。

就口碑來說,記者看到,它的豆瓣打分高達9.3,在豆瓣電影Top250排行榜上名列第7。另外,在豆瓣上標記看過《千與千尋》的人數高達111萬人,是宮崎駿電影中看過的人數最多的。《龍貓》看過的人超過70萬,《天空之城》有近50萬,《幽靈公主》近33萬。而《玩具總動員》的四部電影中,標記最多的是《玩具3》,但也才26萬人。如果粗略地將這個評分人數當成“情懷指標”的話,那宮崎駿電影和“玩具總動員”系列IP在中國內地影迷心目中的“情懷”差距至少也有5倍。

這幾天,談及《千與千尋》的話題,依然是“還宮崎駿爺爺一張電影票”、“為情懷再刷”、“攜新一代觀看”。

其實在《千與千尋》定檔的消息確定后,就有人在知乎上提了一個傻傻的問題:“《千與千尋》在大陸上映是為了撈錢嗎?”回答裡都是這種畫風:“啥電影上映不是為了撈錢?《千與千尋》是我們跪求它來撈錢的。”還有人說:“來撈吧,求你了,《千與千尋》撈完麻煩《天空之城》再來撈一波吧。《龍貓》來撈的時候跪著把錢包已經給一波了……再來撈一遍錢,我還跪著去送。”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底《龍貓》數碼修復版在中國內地上映,累計票房為1.74億,在同檔期內也排前列。也許是《龍貓》的試水成功,促使《千與千尋》得以順利引進,這也確實算是對錯過宮崎駿時代的人群的另一種補償了。

網友解讀多 “以前看不懂,現在卻看哭”

說回《千與千尋》本身,它經久不衰的魅力不僅限於新奇和美好,而是它的深刻含義在不同年齡階段觀看會有不同的體會。

很多網友說,小時候看《千與千尋》,被怪物嚇哭,也因為擔心爸媽變成豬而做噩夢,總是疑惑無臉男為什麼老跟著千尋。還有網友表示,羨慕千尋有一段勇敢的冒險,被千尋和白龍之間的感情打動。但幾乎所有人都承認,長大后再看《千與千尋》,有了全新的體會,包括“工作的意義”、“千尋的痛哭”、“無臉男的孤獨”、“欲望惡之花”等等,有些片段小時候看隻覺得奇特和有趣,長大后卻會看得淚流滿面。

記者看到,近期網絡上也出現了很多關於《千與千尋》的解讀文,比如《千與千尋深度解析:隻有成年人能看懂的7個現實》,《5個隱秘細節解析:千尋這樣解救了自己的父母》,《年少不懂宮崎駿,看懂已是不惑年!》等等。

“油屋”這個奇幻世界就是職場

不得不說,當年看《千與千尋》的那波人長大了,目前正在職場打拼,所以大家對《千與千尋》的職場投射深有感觸。

有網友評論說,“小時候覺得油屋是一個奇幻世界,工作以后卻發現它很多真實的影子。”故事開場,千尋跟父母誤入了神秘“油屋”,就像小孩闖入成年世界,油屋這個職場裡有一條規定:“凡是沒有工作的人,就會被湯婆婆變成動物。”可見隻有勞動才有存在價值。白龍也再三告誡千尋,一定要想方設法讓鍋爐爺爺把自己留下當幫工。

千尋就是每個職場新手的樣子:笨手笨腳、慌慌張張,拜訪湯婆婆不知道先敲門,需要前輩的提醒才會說感謝。在油屋,有威嚴無情的老板、有躲在窗邊放空的人、還有默默干活的小煤灰。

這裡也有一套成人世界的法則:千尋好心地幫一個煤灰抬起沉重的煤球后,其他煤灰都撂挑子不干了,鍋爐爺爺說:你不要因為一時高興,就把別人的工作搶去做了。錢婆婆也告訴千尋,“雖然我想幫你,但我們這兒的規矩,不管是你父母還是男朋友的事,都要靠你自己”。

另外,千尋被湯婆婆拿走了名字,后來又找回名字的經歷,也像人們在社會中迷失自我、又尋回自己的過程。

很多人從“無臉男”身上看到了自己

在豆瓣電影頁上,被關注最多的一個提問是:“為什麼無臉男這麼受歡迎?”贊數最高的回答說:“感覺無臉男是一個寂寞有點小孤僻但內心很豐富很溫暖的形象吧。就像生活中很多不善表達的朋友,有自己強大的世界,可能很多人在無臉男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其中片中無臉男幾乎沒有台詞,但他與千尋的關系十分具有現實意義,這才引發觀眾強烈共鳴,“可能你身邊的某個朋友,或者你自己就是這樣一個不善言辭的人,隻會默默對喜歡的人好,甚至連一個擁抱都得不到。”很多網友表示,以前覺得無臉男除了面具就是烏漆墨黑的身體,是個怪物,而現在才明白,“他”其實暗指那些千千萬萬個孤獨又寂寞的靈魂,這些靈魂就像面具一樣空洞,永遠在黑暗的角落裡,不被人察覺,現在隻希望他能有一個溫暖的結局。

綜上,《千與千尋》真的是一部常看常新的作品,它可以是孩子眼裡的溫情成長故事,也可以是充滿了隱喻的成人童話。

千尋與無臉男,你是哪一個?

最近電影院鬧片荒,有人求推薦時,記者都推薦去電影院看《千與千尋》。當然了,他們的第一反應都是“啊,早就看過了”。不過聽話的朋友去看過后,也會推薦給其他人,這就可見《千與千尋》的魅力,或者說宮崎駿作品的魅力了。雖然它來自2001年,但就算放到當下,也依然是一部動畫版的隱喻集,其中包含著難以估量的信息,不同的人會得出不同的解讀。

有業內分析說,《千與千尋》以老片打敗迪士尼新片,是因為情懷,以及它的東方文化更契合中國市場等等。不過,對普通觀眾來說,看《千與千尋》時,那些自己長大路上摔過的跤,受過的苦,流過的淚,都一一重現,“小時候以為自己是愣頭愣腦、執著向前的千尋,長大后才明白,自己是那個孤獨的戴著面具的無臉男。”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