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買前無人告知想關關不掉 智能電視廣告霸屏成頑疾

2019年07月01日07:03 | 來源:北京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智能電視廣告霸屏成頑疾

想看節目得先看開機廣告,這是多數智能電視用戶的日常,買前沒人告知電視自帶廣告、買后關不了廣告讓他們積怨已久。廣告成為了“釘子戶”,雖然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智能電視的均價,但廠商付出了影響用戶體驗、透支用戶信任的代價。

無開機廣告電視難尋

記者近日走訪多個家電大賣場,想找到不帶開機廣告的智能電視還真有點兒費勁。

在蘇寧易購聯想橋店夏普專櫃,一打開電視就彈出來一段長達30秒的廣告。“出廠時間不同,有的電視有廣告,有的就沒有。”銷售人員說,就算沒廣告,也會播放10秒左右的夏普圖標開機畫面。另一家專櫃銷售人員則表示,創維、長虹、樂視、小米等品牌都有幾十秒不等的開機廣告,因為安卓系統啟動需要一段時間,廠家就會利用這段時間資源,把品牌開機動畫“升級”成能給企業賺錢的開機廣告。

“想挑沒廣告的?別選國產品牌就行了!”在三星專櫃,銷售人員邊說邊開機,兩秒時間緩存后打開了播放界面。記者注意到,索尼和東芝智能電視並沒有開機廣告。但這幾個品牌價格都比較貴,普遍在4000元以上。

就國產品牌而言,開機廣告的確拉低了不少產品的售價。“原來一台55英寸的主銷款電視通常都要賣到萬元,現在兩三千元就能到手。”一位家電銷售人員分析,智能電視價格持續走低,一方面是技術迭代的結果,另一方面也是廠商把開機廣告收入補貼到了價格中。

奧維雲網提供的一份《2018年中國彩電市場年度總結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彩電市場零售均價3121元,同比下降9%。今年“6·18”促銷時彩電價格再探歷史最低,整體均價大幅向2000元以下價格段傾斜,這個價格段產品市場份額增長了7.9%。

如何關閉廣告成廠商秘密

在多家智能電視專櫃,工作人員都沒有主動提及智能電視自帶廣告的信息,隻有記者主動問及時,對方才介紹幾句。這些廣告可否取消?每家給出的答案不盡相同。

夏普專櫃人員說:“可以直接撥打夏普售后電話,從后台關閉廣告。”創維專櫃人員則回答得有些模糊:“我們到時候會告訴您一個設置,就可以關掉。”

“有用戶反映過廣告這事,但是找我們沒用,廠家決定的。”長虹專櫃人員說,長虹品牌電視可以設置成“商場模式”,可以基本上保持兩三個月沒有廣告。

不過商家提到的關閉方法,用戶幾乎都不知曉。記者詢問了十多位智能電視用戶,對方均表示“嘗試過但無法關閉廣告”。

記者就此咨詢電視廠商,一些智能電視品牌的客服直接回應“無法取消廣告”。康佳官方旗艦店客服回復稱:“智能電視都有開機廣告,抱歉無法取消。”海信電視官方旗艦店客服也明確表示“無法去除廣告”。

小米電視的老用戶賈寧說,小米電視的開機廣告從無到有,現在隻有辦理每年249元的VIP會員才能取消廣告。

“智能電視竟然能讀取我的個人信息?”還有用戶反映,開機廣告精准推送讓其忍不住“種草”購買廣告產品。對此,北京勾正數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喻亮星透露,終端廠商兼具媒體載體身份,廣告可通過用戶觸媒習慣、日常觀影偏好等精准推送。

要低價還是要選擇權?

看似價格下降造福了消費者,但在迪顯信息咨詢總經理崔吉龍看來,電視市場的低價競爭和開機廣告形成了惡性生態——廠商打價格戰,一些暢銷產品甚至低於成本價,隻好靠開機廣告“惡補”創收,而頻次過多的廣告引發用戶反感。

一些消費者對開機廣告讓利於消費者的說法並不買賬。花了5819元購買海信電視的夏怡說,花了高價仍逃不過開機廣告,節目播放中途竟也會插播廣告,不用遙控器取消的話就會一直播放。

“智能電視是互聯網經濟的產物,播放開機廣告有合理性。”在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看來,用戶買的智能電視不只是硬件,而是依靠軟件服務賺錢的終端設備。但廠商在用戶不知情的情況下強行添加廣告,侵犯了用戶的選擇權,在購買電視的時候,用戶如果沒有得到任何提示,知情權就受到了侵犯。

根據工信部“20號令”的規定,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在用戶終端彈出廣告或者其它與終端軟件功能無關的信息窗口的,應當以顯著方式向用戶提供關閉或者退出窗口的功能標識。“電視廠商同樣也有告知用戶存在開機廣告的義務,還可設置用戶付費去廣告的選項,但不能不給用戶選擇的權利。”他說。

“各電視廠商財報中廣告業務都在大幅增長,很難指望廠商會自覺取消廣告,應由消費者、相關協會以及管理機構共同推動改善開機廣告不能關閉的現狀。”崔吉龍坦言。他建議,智能電視廠商應在產品介紹的顯著位置標注開機廣告的時間和內容,用戶應該可以選擇觀看或者關閉開機廣告。廠商也可推出有廣告和無廣告兩個版本的電視,讓用戶自行選擇。(記者 潘福達 實習生 臧珈翊)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