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毒2:天地對決》:別急著講道理 先把故事講好

鑒定對象:《掃毒2:天地對決》
上映日期:7月5日
文/一大波
沒有參照物的差評都是不負責任的,《掃毒2》的參照物當然是《掃毒》。
為客觀起見,在看《掃毒2》之前,我專程又把《掃毒》拎出來重溫了一遍。事實証明,此做法純屬自虐,因為它會讓你接下來在影院的99分鐘更加難捱。你很難理解,一部續集是如何在前作已然亮出范本的情況下,一意孤行地把所有不該犯的錯誤統統犯了個遍。
其實當年《掃毒》的劇情也不完美,甚至還有點離奇:三位男主角是警察兼好友,一次行動失敗,大毒梟對他們的懲罰方式竟是讓劉青雲從兩個兄弟中選一個活下來,沒被選中的張家輝中槍掉進鱷魚潭不但沒死,最后還變身為大毒梟的女婿回來了……但它的厲害之處就在於,這麼扯的劇情,你看的時候卻一點兒都不會覺得它在編。因為故事所依仗的人性基礎是真實的,尤其是古天樂所飾臥底的人性軟弱面——正是因為他的害怕、厭倦、想逃,才引出了后面故事的種種矛盾轉折。而三個人物最后的集體升華,個中的人性基礎同樣很接地氣,一是扎扎實實從小玩到大的兄弟情,二是執拗的劉青雲經常強調的敬崗愛業心:“因為你是警察,所以你可以氣,不能怨。”所以最后,無論這三個人是死是活,你都會覺得他們是情義兩全,各得其所。
相較而言,比前作制作更花錢更用心的《掃毒2》恰恰少了這份對人性的基礎性拿捏,加上它的劇情比《掃毒》更為天馬行空,因此最后整個故事就如同坐上沖天火箭般不受控。這種失控,從影片的一開始就埋下了端倪。影片用一場頗為冗長的開場戲交代了15年前劉德華和古天樂的交集,不但手法具象而笨拙,更糟的是它給整個故事都打了一個小格局的底子——古天樂之所以成為大毒販,竟是因為當年幫派老大冤枉他販毒時,身為多年兄弟的劉德華受命砍掉了他的四根手指。“你為什麼不信我?”古天樂於是憤而走上歧路。而那邊廂,忙著金盆洗手白手起家並最終成為金融大亨的劉德華,卻對古天樂的怨念毫無察覺,直到他發現自己的私生子死於毒品,才化身“禁毒版蝙蝠俠”跟身為毒販的古天樂勢不兩立……建立在一個稀薄的友情基礎上,而兩個主要人物的行為動機又各說各話,《掃毒2》從一開始便注定是個空心故事,跟外表是警匪片實則講江湖情的《掃毒》在情感邏輯的合理性上不可同日而語。因此,縱然最后都是大死傷結局,《掃毒2》的雙雄互射而死卻不但沒有給人悲壯感,反而讓人覺得兩人的自尋死路頗有些莫名其妙。
《掃毒》的經驗和《掃毒2》的教訓其實都是同一個:別急著講大道理,先學會講人話。好故事通常是讓有缺陷的普通人慢慢成長為英雄,而差勁的故事則相反,表面氣勢洶洶直奔大義而去,最后卻都拍成了個人恩怨。說到這裡,正在學做編劇的人不妨多看幾遍《掃毒》,看看它是如何在開場的幾分鐘裡,讓三位男主角坐在一間破屋子裡吃著盒飯開著玩笑,輕輕鬆鬆就把三人的關系、背景、個性以及當下困境不留痕跡地全部交代了。舉重若輕,高明的編劇莫過於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