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視聽》>>2019年第7期

家園意識 和合文化 愚公精神——

從《流浪地球》看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太空表達

王年紅
2019年07月11日09:43 |
小字號

來源:《視聽》2019年第7期

摘要:國運盛,文化興。《流浪地球》是中國電影工業辛勤耕耘的收成,是中國科幻文學厚積薄發的碩果,更是走過改革開放四十年歷程的中國社會經濟繁榮昌盛的藝術反映,它成功開啟了中國科幻片的新紀元,增強了國人的文化自信。本文從影片的故事內核出發,一一賞析內嵌在影片中的家園故土、和諧合作、堅韌執著等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領略宏闊奇妙的宇宙之美,憂思地球母親的不測未來,就人類命運共同體進行屬於中國人的影像思考。

關鍵詞:家園意識﹔和合文化﹔愚公精神﹔故事內核

根據劉慈欣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流浪地球》大賣,據統計內地票房為46.51億元人民幣,北美票房587.5萬美元,是一部現象級電影。影片圍繞著科幻、災難、倫理展開敘事,故事內核、宏大敘事、視覺效果等方面都可圈可點,跳出了拯救地球的常規思維,不再是單純的抵御外敵、戰勝災難或攜帶人類基因逃跑,而是帶著地球家園一起尋找新的棲息地。深入分析,影片在故事內核上打上了中國文化的深深烙印,是中國人用中國電影語言講述的一個中國故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融匯在電影裡,最突出的是根深蒂固的“家園意識”、諧振共鳴的“和合文化”、不畏艱險的“愚公精神”,這些文化精髓構建了影片的精神內核,如果說故事情節和科技支撐是影片的骨骼,這些精神內核就是影片的脊梁和靈魂。

站在中國百年電影發展史看,《流浪地球》的出品填補了中國科幻電影的歷史空白,標志著一個新的電影類型“科幻片”在中國誕生,從此中國文化不僅僅在武俠片、青春片、愛情片等電影類型中呈現,還將在科幻片中獨領風騷,《流浪地球》一步跨得更遠,直接把中國文化帶進了浩瀚無垠又深不可測的宇宙未來。從這個意義上說《流浪地球》成功開創了中國科幻片的新紀元,具有裡程碑意義。

一、根深蒂固的家園意識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①自然神秘偉大,地球命運難測,如若地球大限將至,人類該怎麼辦,是想方設法逃離地球,還是扶老攜幼帶著地球家園奔向新的宇宙?

關於地球命運的憂思,眾多科幻片如《2012》《星際穿越》《獨立日》《末日浩劫》《絕世天劫》等都有觸及,全球資源枯竭、地震、火山、海嘯、外星入侵……在《流浪地球》中,時間維度是五十年后,太陽急速衰老,地球面臨滅頂之災,人類連同家園將毀於一旦。與好萊塢科幻片相比,《流浪地球》在故事內核、藝術置景、視覺效果等方面都可圈可點,中山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研究院院長、物理學家李淼說:“《流浪地球》的視覺效果以及講述故事的方式都是非常成功的,特別是視覺效果,達到了很高的水平。”②讓我們聚焦《流浪地球》的故事設計,面對滅頂之災,影片中沒有《2012》式的“諾亞方舟”,沒有《星際穿越》中的星際移民計劃,劉培強、韓子昂等一眾英雄們實施的是一個近乎瘋狂的計劃——帶著地球去“流浪”,他們要的不僅僅是拯救親人、朋友和大眾,還有他們世世代代生存繁衍的家園,強烈的家園意識貫穿影片始終。

這樣的故事設計符合中國人的價值觀。

親情、故土是家園意識最核心的因素。一看影片中韓子昂與劉啟、韓朵朵的祖孫情誼,劉啟對韓子昂“老東西”的稱謂有點叛逆,得知他死亡時憤怒與悲痛交織令人動容,雖然劉啟的扮演者屈楚蕭在表演上尚欠火候,但瑕不掩玉。二看劉培強與劉啟的親子關系從溫情到誤解到和解的精彩演繹,因為缺少陪伴,劉啟心中滿是隔膜、埋怨以及深藏心底的對父愛的渴望,這一點很有現實主義色彩,這不就是當下中國普遍存在的父子關系的一個影像表達嗎?三看聯合政府宣布地球生命隻剩七個小時時,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人們不遠千裡萬裡首先想著回家,與親人作最后的告別,在故土安息,這隱含著一個重要的心結,那就是親情至上故土難離。

從審美心理來說,《流浪地球》喚醒了觀眾或深或淺的家園意識,影片從中華文明出發,內嵌在劇情中的家園意識直擊觀眾心扉,在審美上必然能引起強烈的共情,這也是影片深受觀眾喜愛的重要原因。

二、諧振共鳴的“和合”文化

面對巨大的災難,電影美學在價值觀上是秉持個人英雄主義,還是頌揚集體主義?單就太空科幻電影來看,西方電影選擇了前者,經典的太空科幻片如《2001太空漫游》《星際穿越》《星球大戰》等都是英雄人物力挽狂瀾,《流浪地球》選擇了后者,並將“和合”的傳統文化理念融匯其中。

在無數的世界電影杰作中,“和諧”“合作”是一個普世價值觀,但將二者合為一個傳統的哲學概念“和合”卻是中國文化的獨創。“和合”一詞最早見於春秋時期,先秦的《國語·鄭語》雲:“商契能和合五教,以保於百姓者也。” ③,意為契約規矩能使“五教”和諧共處,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使百姓安身立命。“和合”理念追求多樣性統一,能夠凝心聚力,具有強大的精神力量,發展到今天已經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影響廣泛深入,被國人奉為人生哲學。

同為太空科幻片,為什麼《流浪地球》強調“和合”理念,奉行集體主義精神,好萊塢的太空科幻片是“不願”,還是“不能”?這與太空科幻片的“宿命”有關,用歷史的眼光分析,作為一種電影類型,太空科幻片不同於普通的電影,首先它必須遵循普通科幻片的科學原理,更重要的是它的故事主場在人類難以抵達的太空,在演繹故事時受到極大的時空限制,在空間上小小的太空艙人數少則兩三人,多則三五人,類似一個小分隊,受通訊等現代科技所限,與地面的互動交流也受到諸多時空限制。基於這樣的故事背景,一般情況下太空科幻片不太可能表現大規模的兵團作戰,更適宜塑造個人英雄,這幾乎成為太空科幻片不能塑造英雄群像的“魔咒”,集體主義、“和合”文化也就沒有了可供演繹的戲劇空間。

中國科幻片的開山之作《流浪地球》的誕生打破了這一“魔咒”,准確地說從2008年11月劉慈欣的同名小說誕生之日起,這一“魔咒”就有了打破的可能性。《流浪地球》中,當災難來臨人類要帶著地球一起逃離太陽系,人物設計上劉培強、韓子昂、王磊、劉啟、韓朵朵等一眾故事主人公是一個群像影,影片中找不到好萊塢大片中的超級英雄,有的只是普通的救援隊,甚至是尚未成年的孩子,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人們放下小我、擯棄紛爭,40余萬人、5000台發動機、7萬個火石,一場飽和式救援在全球悄悄開啟——大難當前別無選擇,全人類生死相依休戚與共,結成了一個堅實的命運共同體。故事后半段,在中國小女孩韓朵朵的呼吁下,各國救援隊為了保護地球母親,暫時舍棄回家團圓的機會,調轉車頭沖向著同一個目標進發。跳出影片本身,一個時空跨度更加宏大場景已然在觀眾面前徐徐拉開,那就是人類將帶著地球進行一場長達4.3光年、為時2500年的宇宙流浪,這一偉業需要100代人才能完成……

在這場聲勢浩大的拯救地球行動中,中國世世代代所秉持的“和合文化”大放異彩,發揮了強大的精神引領作用。

三、不畏艱險的愚公精神

《流浪地球》除了呈現在大銀幕上的一組數據:4.3光年、2500年、100代人,還有一組數據來自幕后創作團隊:3000張概念設計圖、8000張分鏡頭畫稿、10000件道具、100000延展平米的實景搭建。冰冷的數據滿載著文化,讓人聯起《愚公移山》中面對智叟的嘲笑愚公所說的一段話:“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④

《流浪地球》與寓公移山的故事何其相似,一個要以人類的力量撬動地球在宇宙遷徙,一個要一鋤頭一簸箕搬移兩座大山,兩個故事擁有一個共同的精神內核,那就是不畏艱險、迎難而上、持之以恆的愚公移山精神。愚公移山精神在華夏大地無處不在,在長城、古運河、都江堰等偉大工程中我們看到它的耀眼光芒,抗戰時期毛澤東在中共七大上致題為《愚公移山》的閉幕詞,號召全國人民發揚愚公移山精神,新時期習近平總書記在幾次講話中提倡要發揚愚公移山精神,在工作創業中要做到踏石留印、水滴石穿、久久為功、咬定青山不放鬆、善作善成,賦予了愚公移山精神新的內涵。

《流浪地球》的故事可謂現代版的愚公移山。首先在常規思維中,要讓地球停止自轉、然后再撬動地球脫離太陽系簡直是天方夜譚,有幸的是這個天方夜譚的故事在中國科幻作家劉慈欣筆下成為了文學真實,為中國科幻電片的創作奠定了堅實的文學基礎。其次,從文學到電影是一個艱辛而漫長的歷程,從科幻小說到科幻片尤其難,小說《流浪地球》出版於2008年11月,2012年,中影購買了劉慈欣的小說版權,2014年啟動《流浪地球》拍攝計劃,歷時四年后影片在2018年春節檔上映,終於與觀眾見面。中間經歷了劇本修改、資金短缺、電影工業問題等等,一度由於資金問題差點胎死腹中,科幻電影是特效最為密集的電影類型,何況還是太空科幻片,中國電影人要挑戰這一陌生的領域,最難的恐怕是中國的電影工業技術不成熟,這一度被業界稱為中國科幻電影的“罩門”……影片創作曾面臨怎樣的困境和磨難隻有創作者知道吧!那麼是什麼支撐著團隊勇往直前呢?是使命感,是信念,是“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大智大勇,也是愚公移山精神在藝術領域的又一次綻放。中影股份董事長喇培康說:“科幻大片幾乎都是歐美大片,中國電影想在國際上跟人競爭,必須得有重工業電影,但中國科幻不能一直缺席。”⑤在他看來,填補空白固然是場冒險,但當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電影國企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和使命擔當。

愚公移山的精神,還體現在創作團隊。編劇兼監制劉慈欣對科幻文學的執著,導演郭帆的科幻電影夢,當劇組無米下鍋時帶6000萬元入組、后來又“裸演”的演員吳京,以及美術、攝影、服裝、道具、場務、特效等各個門類的制作團隊共7000多人投入創作,電影從啟動到上映歷時4年,中間多少曲折坎坷隻有親歷者才能言說。

令人欣喜的是,影片受到業內好評,中外制片已經盯上了這個熱門IP,美、法向中影股份拋出了合拍《流浪地球2》的意向。投資者的眼光是精准的,這源於《流浪地球》強大宏闊的故事架構,極具戲劇張力的故事內核,試想在這場集全人類之力、長達2500年的宇宙遷徙中,將有多少精彩的故事等待郭帆、劉慈欣們去演繹……可以預期在《流浪地球》之后中國電影界將掀起一股科幻熱,中國科幻電影將以集體的形象呈現在世人面前,仰望星空,俯視內心,借第七藝術之魅,講好中國故事,讓中華文明在五洲大地綻放異彩,在世界電影史上書寫濃墨重彩的一頁。

注釋:

①王秉釣.中華國學啟蒙經典:不可不讀的千字文故事[M].北京日報報業集團同心出版社,2011.

②黃堃媛.“中國科幻電影元年”來了嗎?科學家、科幻作家這麼說[N].南方日報,2019-02-14.

③左丘明編,陳桐生譯注.國語·鄭語[M].中華書局,2014:570-571.

④列御寇著,葉蓓卿譯注.列子[M].中華書局,2016.

⑤我是拾遺君.《流浪地球》誕生記:拍了這個電影,我能吹一輩子牛逼. 微信公眾號“拾遺”,2019-02-09.

(作者單位:廣西文化產業集團)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