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流水線中找到個性的京都動畫,挺住!

2019年07月21日07:19 | 來源:新京報
小字號
原標題:流水線中找到個性的京都動畫,挺住!

  2005 《青空》

  2006 《涼宮春日的憂郁》

  2007 《團子大家族》

  2007 《幸運星》

  2009 《輕音少女》

  2011 《日常》

  2012 《中二病也要談戀愛!》

  2012 《冰菓》

  2013 《境界的彼方》

  2013 《玉子市場》

  2015 《吹響悠風號》

  2016 《無彩限的怪靈世界》

  2016 電影《聲之形》

  2017 《小林家的龍女仆》

  2018 電影《利茲與青鳥》

  注:京都動畫公司長期以來的作品畫風類似、一脈相承,所以業界戲稱有著這樣大眼睛和臉部線條的角色是“京都臉”。

  【娛論·緬懷逝者】

  據媒體報道,日本當地時間18日上午10點半左右,京都市內的京都動畫公司(京阿尼)第一動畫工作室突發火災,隨即發生爆炸。縱火案造成多人傷亡,損失慘重。作為一個普通的動畫愛好者,一個熱愛京都動畫的粉絲,這場大火真正令人痛心的,不是原稿的損毀也不是項目停滯,而是多位日本動畫業界的優秀創作者離開了我們。

  滿懷理想的外包工作室

  京都動畫,昵稱“京アニ”(京阿尼),是一家成立於1981年的日本動畫公司,總部在日本京都市。創始人八田陽子女士曾經是手塚治虫工作室的上色畫師,1981年她從手塚治虫工作室離職之后,就在在京都市家裡召集了一些家庭主婦成立了一個小工作室,一起承擔龍之子制作公司與日昇動畫的完稿外包工作。由於早期成員都是工作室附近的家庭主婦,因此以女性為主的企業結構便保留了下來,這在男性主導的日本動畫業界是非常少見的。

  通過長期的外包工作,包括創始人八田陽子在內,一些早期員工如本田惠美子、藤村英子等人都逐漸成長為專業的動畫制作人員。2003年,已經在外包界摸爬滾打了20多年的京都動畫,正式開始了獨立制作動畫的道路,並推出了第一部作品《全金屬狂潮?校園篇》。

  精益求精的京都動畫之所以能夠屹立日本動畫界十幾年並成為精品的代名詞,主要有兩點,第一是穩定的公司架構,第二是完全獨立自主的制作模式。

  與採用畫師計件工資的其他日本動畫公司不同的是,京都動畫的畫師全部都是拿穩定工資的正式社員,因此京都動畫的畫師在日本業界的平均收入是非常高的,穩定且高收入的工作帶來了穩定的畫風與超高的質量。這也是創始人八田陽子女士的理想之一,她希望這種形式能夠改善日本動畫從業人員的收入,讓大家過上體面的生活,能夠全心全意投入到創作中去。

  其次,與其他日本動畫工作室熱衷於把動畫制作的各個環節外包出去不同,凡是京都動畫獨立制作的作品,所有環節全部由京都動畫負責,包括演出、作畫、完稿、背景、攝影等等。這種制作方式最大限度地保証了京都動畫能夠對於作品的所有細節有著質量上的保証。

  做最好的流水線作品

  自從宮崎駿工作室將動畫制作流水線化后,動畫的制作便從一項文藝作品創作轉向了一個工業產品的制作,雖然可能少了像手塚治虫和庵野秀明這樣神來之筆的大師,但是卻帶來了穩定且高質量的作品,並且這些作品是可以持續產出的。

  比如這次起火的京都動畫第一動畫工作室,雖然公司上上下下並沒有一個所謂的大師撐場子,但是隻要是動畫愛好者都知道,京都動畫四個字就是金字招牌,為什麼?因為相對於大師一個人起伏不定的狀態,京都動畫這種集體創作為我們帶來了難能可貴的穩定性以及題材上的豐富性。不管是校園戀愛、家庭溫情、世界科幻、日常廢萌、音樂勵志、偵探懸疑、蘿卜戰爭、運動青春,所有動畫能夠觸及的種類,京都動畫全部都做過,並且還做得特別好。

  這種成熟的制作模式同樣帶來了穩定的產出,京都動畫每年都會推出2-3部作品,而且作畫精良,口碑極佳,甚至每年都能打造出一個爆款。無論是質量還是效率,京都動畫在日本動畫業界都是最好的。

  與京都動畫類似的則是新海誠。雖然新海誠確實稱不上大師,但是新海誠和他的工作室也是通過這樣一種集體創作的形式,每年都在產出畫風相似,質量穩定的動畫電影。

  流水線作業讓日本動畫再難出大師?

  不過京都動畫這種長期高度類似的畫風人設,確實常被人吐槽審美疲勞。而長期改編輕小說,原創作品缺乏也被人時不時提起。特別是原創缺乏這個問題,不僅是京都動畫存在,整個日本業界都有這個問題。

  其實過去京都動畫不是沒做過原創作品,當年八田陽子負責的一個獨立作品就是原創作品《MUNTO》。然而人設精美、繪畫精良、世界觀宏大的作品,商業上卻迎來了失敗。自此,京都動畫開始走向了以IP改編為主的路線。

  不僅是京都動畫,其他日本動畫公司也遇到了這個問題,原創作品風險太大,為了求穩更喜歡改編輕小說和漫畫。

  因此圈內和業界經常會看到這樣一個論調,叫做日本動畫再難出大師,指的就是類似手塚治虫、宮崎駿、庵野秀明這樣的超高水平明星監督越來越少,原創作品越來越少,流水線上的改編產品越來越多,不免有人為此捶胸頓足。

  但是對於日本動畫這樣一個高度商業化,市場化的行業來說,改編現有作品是最符合資本邏輯的選擇。而且以日本動畫目前的受眾、市場而言,隻有這種工業化的流水線制作能夠同時兼顧質量和數量,就算是京都動畫也得向市場妥協。

  以2018年為例,僅B站引進的日本動畫作品就有165部,以每部12集的長度來看,共1900多集。即便是像京都動畫這樣制作周期長,精益求精的動畫公司,2018年仍然推出了兩部新作、一部續篇。

  如果仍然依賴大師挑大梁,那日本動畫業界是不是需要165個宮崎駿才能撐起這樣龐大的市場?

  之前筆者在中國動畫電影《白蛇緣起》的影評裡曾經提到過,動畫市場的繁榮靠的不是一兩部拔尖作品,也不是一兩個厲害的大師,而應該是靠著大量平均素質比較優秀,各方面都合格的流水線產品。特別是日本動畫這樣已經能夠在全球進行穩定的文化輸出,創造大量價值的行業,繼續依賴像宮崎駿這種大師制顯然無法創造更多的價值。

  此次災難損失巨大令人痛心

  因此,當我們了解了京都動畫的制作模式之后,最令我感到痛心的不是原稿原畫毀壞,而是這些優秀的創作者再也無法繼續創作。

  雖然同樣都是流水線化的創作,但是京都動畫早已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模式。針對動畫制作以及劇場版改編、周邊銷售堅持主導權,堅持社員固定薪酬制,創造舒適的工作場所,挖掘冷門IP等,這些被稱為京都模式的東西成就了獨一無二的京阿尼,也讓他們成為這個行業的領路人。

  對於京都動畫來說,他們最核心的永遠是團隊與人,是每一位畫師、編劇、監督構成了獨一無二的京都模式。這裡許多人都是從京都動畫開辦的動畫培訓課裡進入這個行業,他們滿懷理想,工作認真,為我們創作了無數經典作品,卻在這一天遭遇了這樣的無妄之災。

  三十多位創作者的離去,對於整個團隊的完整度無疑是一次粉碎性打擊。多年來積澱的人才庫瞬間面臨崩盤,這對於京都動畫和業界都是慘痛的損失。

  如今,當災難讓這個業界的領路人停下腳步的時候,業界的下一步又將何去何從?

  □袁蕾(動漫評論人)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