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大主題、巧心思、銳視覺 "小"圖片如何上"大"報

周亮
2019年07月23日13:04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小”圖片 如何上“大”報

  本文作者在《人民日報》上刊發的圖片報道。

  一名地市黨報的攝影記者,今年先后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經濟日報》《江西日報》等一些國家級、省級大報刊發新聞圖片作品26篇,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應和傳播效應。不少人問有何訣竅。筆者以為,作為攝影記者,尤其是基層新聞攝影工作者,必須胸懷大局、巧於布局、敏銳發現,才能拍出有大主題、有深內涵、有獨特視角的新聞圖片作品。

  “小”圖片要有大主題

  就新聞攝影而言,其主題的選擇至關重要。其實,一幅新聞攝影作品要被中央級媒體“相中”,必須讓“小”圖片有大主題。

  2018年11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強調,要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並走向更加廣闊舞台。此消息一經刊發,筆者反復研讀,深入思考如何用新聞圖片將信息傳達的主題表現出來。其間,筆者與宜春市工信、商務部門及宜春經濟技術開發區等單位溝通,了解到宜春市民營經濟經過改革開放40年的成長,發展速度和質量都不錯。一些行業領軍企業不僅廣泛參與“一帶一路”建設,而且積極引領行業轉型升級,內銷和出口都穩中向好,成為宜春經濟發展的強力引擎。了解到這些新聞背景和新聞事實后,筆者確定了拍攝主題。11月21日,筆者深入上市企業江特電機、遠東福斯特等企業採訪,拍攝了企業組裝電動代步車等生產畫面,並第一時間形成了新聞攝影作品《江西宜春:外貿訂單趕工忙》,稿件上傳至人民圖片傳稿平台,11月22日在《人民日報》經濟版面刊發,之后被眾多網絡媒體轉載。

  “小”圖片要有巧心思

  在當今人人手握拍攝器的大背景下,要拍攝出上乘的新聞圖片,絕非易事。筆者的體驗是,“小”圖片需有巧布局。

  今年2月中旬,在全國兩會進入倒計時階段,筆者圍繞社會各界關注的新舊動能轉換、智能制造等方面的問題,與縣市宣傳部門深入聯系,了解宜春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裝備智能制造發展情況。最終選定拍攝高安市龍工(江西)機械有限公司、高安市天孚光電技術有限公司的機器人作業場景和整齊大氣的叉車裝配場景。確定了拍什麼后,關鍵要解決怎麼拍的問題。一幅新聞圖片作品,布局的巧妙至關重要。在拍攝時,筆者分別從培育新動能促進高質量發展、智能制造業的興起兩個層面進行布局,最終形成了《江西高安:培育新動能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江西高安:智能制造正在興起》兩幅作品,第一幅分別刊登於2月27日《人民日報》要聞版和《光明日報》經濟社會新聞版,第二幅刊登於3月1日《人民日報》要聞版。

  “小”圖片要有銳視覺

  攝影是光影藝術,必須通過視覺對讀者產生心理刺激並引發共鳴,需要有獨特的視覺語言。在受眾閱讀趨於碎片化、快餐化的背景下,人們視覺接受能力不斷強化。因此,新聞攝影工作者必須在形式和技巧上加以創新,拍出具有強烈視覺沖擊力的作品,才能滿足讀者日益增強的視覺需求。

  今年春節前夕,筆者深入樟樹市某鄉鎮拍攝黨員志願者關愛鄉村留守兒童的新聞。當來到一戶留守兒童家中時,紅紅的窗花映入眼帘,給筆者一種強烈的視覺沖擊。聯系到活動的主題,筆者意識到,這是一個難得的視角。於是,在志願者將新年禮物交到留守兒童手中時,筆者趕緊拿著相機跑進屋內,透過窗戶,用窗花做前景,把人物置於窗花之下,定格了一張喜慶、歡樂、充滿愛心的畫面,營造出歡歡喜喜迎新春的美好瞬間。作品定稿后,筆者第一時間上傳至《經濟日報》。2月3日在《經濟日報》4版《中經視覺》欄目刊發,並成為該版《幸福快樂中國年》專題的主打照片。

  “小”圖上“大”報,用心方寸間。一幅新聞攝影作品的產生,凝聚了作者的心血,更需要作者踐行“腳力、眼力、腦力、筆力”,用接地氣的採訪,胸懷大局,深挖內涵,讓“小”圖片有不同凡響的“大”表現。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