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新聞人追夢新時代

湖南紅網新媒體集團張金東:摩托車上載滿扶貧好故事

2019年07月27日08:09 | 來源:中國記協網
小字號
原標題:湖南紅網新媒體集團張金東:摩托車上載滿扶貧好故事

  新聞人的初心是什麼?通過3個月的蹲點採訪,我逐漸尋找到答案。

  今年4月中旬,我參加了湖南省委宣傳部組織的“記者在扶貧一線”採訪活動,被派往了邵陽縣。

  能夠在全省脫貧攻堅進入決戰決勝關鍵階段,加入其中,並與貧困地區干部群眾一起,走完脫貧攻堅“最后一公裡”,於我個人來說,既是一次重要經歷,也是一種寶貴財富,更是一次錘煉“四力”的實戰演練。

  增強“四力”,首先是腳力,好新聞都是跑出來的。

  張金東下鄉採訪途中。鄉村公路路況普遍較差,多石子砂粒,彎多坡多,速度太快容易摔倒。

  為了下鄉方便,思量再三,我自己掏錢買了一輛二手摩托車,一來到基層靈活方便,不給地方增添用車負擔﹔二來農村路窄彎多,路況較差,摩托車更能發揮其便捷的優勢。

  有了摩托車助力,下鄉採訪猶如插上了一雙翅膀。

  在蔡橋鄉福林村的香柚產業基地,認識了雨中仍在忙碌的劉小娥,挖掘出了她通過學習技術帶領貧困戶一起致富的勵志故事。

  在河伯鄉五皇村,無意中看到了貧困戶家裡貼滿牆壁的23張獎狀,了解到一個家庭斬斷貧窮代際傳遞的努力和信心,看到未來的希望。

  在金稱市鎮社田村,扶貧隊長劉梅的拼命三郎精神令我感動,她忍著腰椎間盤疼痛,數次拒絕醫生手術建議,帶著拔罐、中醫理療器材忙碌在扶貧一線,演繹著基層扶貧干部的動人故事。

  腳下有泥土,下筆情也真。一個個鮮活形象、動人場景、感人故事,就這樣被發現、被挖掘、被傳播。

  這也讓我切實感到,作為新聞工作者,隻有深入田間地頭,走進群眾家中,才能寫出接地氣、有溫度的新聞稿件,也才能讓自己真正成為眼裡有光、心裡有暖的記者。

  由於路途較遠,一個採訪來回需要大半天時間的顛簸。我白天採訪回來,晚上就趁熱打鐵,完成稿件創作。

  在練就腳力的同時,眼力、腦力、筆力也得到了提升和強化,發現總結了一批可復制、能推廣的扶貧經驗。

  例如,通過在羅城鄉羅成村採訪扶貧隊長時,發掘出了邵陽縣在產業扶貧中的“技術入股”經驗﹔類似的還有金稱市鎮,探索出了“合作社抱團”產業發展模式,值得復制推廣。

  截至目前,2個多月時間,全縣20個鄉鎮(場),我已經跑了11個。在邵陽縣扶貧一線,共推出了個人“扶貧蹲點日記”十余篇,其他稿件、視頻10余個,及時、有效、全面講述邵陽扶貧故事,傳遞出扶貧好聲音。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