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9年·第8期

“夸夸群”走紅背后網絡媒體的推動與反思

劉毅婷
2019年08月05日16:23 | 來源:今傳媒
小字號

摘要:得益於網絡媒體和社交群的發展,2019年3月,“夸夸群”作為一種新起的以娛樂為包裹的網絡迷因掀起了一陣狂歡。人們在虛擬社群裡打破現實中的社會等級,不斷進行“商業互夸”,來滿足社交需求、獲得認同感。與此同時,網絡媒體在這場新興的互夸狂歡背后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夸夸群”的群友應該如何在當前的網絡環境中應對這場狂歡,也成了一個亟需思考的問題。本文結合網絡媒體的特性,分析其走紅背后的動因,對此進行反思。

關鍵詞:夸夸群﹔網絡媒體﹔網絡迷因﹔狂歡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9)08-0000-03

“夸夸群”,即在社交群裡,無論發送任何形式的求夸內容,都可以收到群友的夸獎和贊揚。“夸夸群”興起於2019年3月,率先走紅於復旦、西安交大等高校,是百度百科2019年3月的十大熱詞之一,根據百度搜索指數,該詞在3月14日達到峰值14157[1]。“夸夸群”現象作為一種新興的以娛樂為包裹的網絡流行文化,其前世可以追溯到2014年成立的豆瓣相互表揚小組,而探討其原理,則與去年同樣風靡網絡的“互噴群”有異曲同工之妙。網民們把“夸夸群”當作一個休閑娛樂平台,通過互夸逗樂,實現即時的“商業互吹”,以此紓解生活壓力。而與此同時,網絡媒體在這場新興的互夸狂歡背后扮演的角色,以及“夸夸群”的群友應該如何在當前的網絡環境中應對這場狂歡,也成了一個亟需思考的問題。

一、網絡媒體的特性與“夸夸群”現象

(一)網絡媒體的交互性與即時性:“一夸百應”

網絡媒體與傳統的報紙、廣播、電視相比,最突出的特性是它所具有的技術性和交互性,加之社交媒體的發展,為網絡傳播能夠傳播得更廣泛、更及時帶來了可能性。通過微信、QQ等社交群,網民們隻需在移動設備上短短幾秒的編輯,即可實現一鍵“夸人”,求夸的人隻需在群裡大膽表達求夸意願,就可在短時間內收獲大量夸獎,實現了真正即時的“一夸百應”。比如,在一個復旦夸夸群裡,有求夸者發:“今天堅持沒吃米飯,但是還是忍不住吃了個甜點,求夸。” 便立馬有夸人者回復:“不吹米飯,容易低血糖,在血糖降得過低的緊要關頭,攝入適當糖分,既達到了控制熱量攝入的目的,又飽口福,夸!”“有減肥意識,又懂得過猶不及,這是完美的中庸之道,是中國的大智慧,夸!”。[2]在此期間,又有群友立馬對夸人者進行了夸獎,形成了循環夸獎,如夸獎那位用血糖和熱量夸人的夸人者,“學生物的嗎?夸”。如此,網絡媒體讓“夸夸群”實現了即時的“商業互吹”。

(二)網絡媒體的高度自由性:“夸出花樣”

網絡媒體具有高自由度的特性,加之我們處於網絡傳播中的自媒體時代,人人都是自媒體、人人都有麥克風,傳播主體的多元性和高自由度使得任何人都可以求夸和夸人,且創作出千姿百態的夸人話語。比如,仍是在一個復旦夸夸群裡,有求夸者只是隨意的發了一個“Xswl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就獲得了不同夸人者的多樣回復,如“一看您肺活量就很好,能哈這麼長”“這麼爽朗的笑聲,想必你一定是個積極樂觀的女孩”“首字母不忘大寫,看得出來你英語一定很好”“連用這麼多個哈,將自己快樂的感情表達的淋漓盡致,不愧是優秀的大學生”等。[2]

每個群友充分發揮了主觀能動性,自由地對求夸者的話進行了暢想,對求夸者做出了不同的解讀,夸出了不同的花樣。在群裡的夸人隻要是合法的,就可以無拘無束、暢所欲言,逃離了現實中對於別人是否會議論自己是在奉承別人的束縛,無需擔憂真誠的贊美和夸獎會被人惡意解讀。

(三)網絡媒體的低成本性:“互夸來去自如”

網絡媒體具有低成本性,建立一個微信群或者QQ群無需花費任何成本,不像線下組織一個群體需要花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建立一個互相夸人的微信群或者QQ群輕而易舉,解散也毫無壓力,個人可以通過掃描二維碼自由入群,且隻要是群成員都有邀請陌生人入群的權力,實現了隨時入群、隨時退群。

這樣一種極度彈性、自由的組織形式對於“夸夸群”的參與者而言,是低成本的,隻需要動動手一鍵入群,就可以夸人和被人夸,如果不想夸人也不想被人夸,還可以當一個默默潛水的旁觀者,笑看別人互夸,不會產生任何損失,厭倦了隨時可以退出,來去自如。

二、“夸夸群”風靡網絡媒體的動因

(一)社交與社會認同需求

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認為,人類需求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五種,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3]在生理和安全需求被滿足后,人們開始希望與人交流互動,被認可、被尊重。

中山大學心理系的吳祥教授認為,在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人與人之間越來越難建立起親密關系,許多時候,我們在現實生活中找不到合適的傾訴對象。而微信群和QQ群的匿名性能夠帶給參與者安全感,加之社交群的消息更新速度快,一般情況下發布的信息很快會被新的內容淹沒,因而不必懊悔自己所言不當或者擔憂來不及撤回等,參與者處於沒有過多關注的舒適區,能以輕鬆享受的姿態參與,“夸夸群”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日常生活中被壓抑的社交需求。[4]

此外,中國社會傳統的教育方式是批評式教育,大多數的家庭教育是吝嗇贊美的,而“90后”更是一直被媒體報道為“垮掉的一代”,不能吃苦、離經叛道、享樂主義、思想墮落等污名化的標簽伴隨著“90后”的成長,“90后”陸續步入社會,面臨肉弱強食的現實沖擊,尤其是在名校、大城市奮斗的年輕人,或許每天都在驗証“人外有人”這個真理,這樣的心理落差更讓大家渴望從其他渠道獲得認可。而“夸夸群”恰好提供了一個平台,大家可以在“夸夸群”這個群體中獲得集體認同感,正如前文的舉例,哪怕是生活中的一些瑣事,甚至是不符合常理的事情,如上課遲到、失戀、考試失利等,隻要在群裡求夸,都能獲得夸贊。因此,“夸夸群”滿足了人們對於社會認可的需要。

(二)作為一種網絡迷因現象

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院長張志安教授認為,所謂沙雕、夸夸都是一種以娛樂為包裹的網絡文化meme,特別快地出現,又很快被模仿,擴散、繁殖,而且很容易被迭代。[4]這裡的“網絡文化meme”便是指網絡迷因。

“迷因”一詞,最早是由英國進化生物學家理查德•道金斯於1976 年在《自私的基因》一書中提出的,在《牛津英語詞典》中被定義為:通過非遺傳方式、特別是模仿方式得到傳遞的文化基本單位。[5]而“網絡迷因”現象,又稱“網絡爆紅”現象,指某個理念或信息迅速在互聯網用戶間傳播的現象,網絡迷因的內容可以是個笑話、一句引語、傳言或某個事實、圖像、一段視頻、甚至可以是某個網站,基本上隻要是能夠通過電子通訊技術從一個人傳給另一個人的內容都可以成為迷因。[6]

在網絡迷因的作用下,令人著迷的、被廣泛傳播和模仿的並非“夸夸群”的參與者本身,而是在微信群和QQ群中與之有關的迷因,比如“夸夸群”這個概念、群內群友們互相夸獎的文本。這些迷因借助網絡媒體中人們的高度參與性迅速擴散並衍生了大量新的文本, “夸夸群”裡隻要有一個人求夸,群友們就會蜂擁而上夸獎對方,在此過程中群友們充分發揮各自的想象力,創作、繁衍出了許多新的文本。而哪怕沒有參與這個夸獎活動的潛水群友,在旁觀的同時也能獲得看別人“拍彩虹屁”的歡樂。

“夸夸群”之所以爆紅,是一個網絡迷因現象還在於,此前說過,在去年因兩個球隊恩怨而起的“互噴群”也曾紅極一時,但今年已經銷聲匿跡,被“夸夸群”所取代,網絡迷因是容易復制和更迭的,“夸夸群”或許在不久的將來也會淡出我們的視野。

(三)互聯網時代的在線狂歡

根據20世紀思想家巴赫金提出的狂歡理論,狂歡具有全民性、顛覆性、儀式性的特征。巴赫金把狂歡理論的前提劃分為兩種世界、兩種生活,第一世界是官方的、等級森嚴的秩序世界,統治階級擁有的權力和平民對於權威的屈從形成鮮明對比,而第二世界則是狂歡廣場式生活,是打破了階級、門第等界限的、與官方世界完全顛覆的世界。[7]而網絡媒體的特性以及“夸夸群”的群友們的互夸表現都恰好契合了狂歡的本質,網絡為人們通向第二世界鋪墊了道路,社交群成為人們過第二種生活的廣場。下面進行具體分析:

“夸夸群”現象體現了狂歡的全民性。得益於網絡媒體的自由性和低成本,使大家擁有了平等開放的媒介接近權,參與者隻要能夠接觸網絡媒體,就可以在“夸夸群”裡成為狂歡的一份子,參與者不再限於官方的權力階級,大家的共同身份都是網民。在微信或者QQ的社交群裡,隻要你表達出被夸的願望,就能夠有群友滿足你被夸的需求,群友根據求夸者的需求進行暢快的文本創作,這也是一場夸人話語文本的狂歡。

“夸夸群”現象體現了狂歡的儀式性。求夸者發出求夸信息、夸人者進行夸獎的過程,就如狂歡節中的儀式交替過程,人們在社交群裡求夸和夸人相當於完成了某種意義上的角色轉換,或許在現實生活中原本只是為生活奔波的一個普通人,在“夸夸群”裡發出求夸信號后,就能收獲大量贊美,暫時脫離了現實社會中扮演的角色,化身為國王,在夸夸群裡收獲另一番尊榮。

“夸夸群”現象體現了狂歡的顛覆性。這種顛覆不僅是原有社會等級、社會角色的顛覆,也是話語秩序的顛覆。在網絡的匿名環境下,沒有社會等級的束縛,不再是什麼角色的人應該說什麼樣的話,進而解構了原有的話語秩序,人們更敢於釋放本性、放飛自我,逃離世俗的眼光,人們敢於發出不符常理的求夸信號。此外,互夸的話語文本也是擺脫了規則的約束,互夸文本不需要循規蹈矩,如此才是“狂歡”。

三、結語

“夸夸群”作為一種以娛樂為包裹的網絡迷因現象,得益於網絡媒體得以爆紅,它確實帶來了一場“商業互夸”的狂歡,為人們枯燥、高壓的生活帶來了樂趣。但同時,我們也應注意到,由微信群、QQ群這樣迅速聚攏形成的狂歡社群,其消散速度也非常快。微信群、QQ群的平等性、沒有等級劃分的優勢,同時也構成了其信息機制設計的缺陷,如無法分層交流,使得成員超過一定數量,發布的信息無法控制,信息爆炸抑或“冷群”了,即時性群體交流就會失效,沒准“夸夸群”最后會淪為散布小廣告、拼團、求加速的傳播渠道。[8]

此外,“夸夸群”並不能幫助人們解決實際問題,人們在“夸夸群”裡更多地只是獲得短暫的安慰和娛樂,娛樂的方式有千百種,當大家的好奇心被滿足,新的娛樂方式、網絡迷因出現后,“夸夸群”或許不復存在。

因此,不論是“求夸者”和“被夸者”都不應該全然地投入這場狂歡,不要讓“夸夸群”淪為集體的自我安慰、自我墮落的溫床,要樹立“盡人事,知天命”的理性心態,求夸和夸人的確可以獲得一種來自社會的認同和社交需求,但參與者更應認識到,這樣的商業互夸畢竟更多是虛擬的,與其通過求別人夸獎來獲得心理上的安慰和認同,滿足社交需求,不如多花時間做些實事,勇敢面對生活,提升自己,獲得自己內心的認同和滿足。

參考文獻:

[1] 百度百科.百度百科十大熱詞——2019•3[EB/OL].https://baike.baidu.com/item/百度百科十大熱詞——2019•3/23374527,2019-05-02.

[2] 喻琰,何利權.新潮“夸夸群”為何風靡大學校園?群友、專家有話說[EB/OL].澎湃新聞,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3122366?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 2019-03-13.

[3]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EB/OL].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E9%A9%AC%E6%96%AF%E6%B4%9B%E9%9C%80%E6%B1%82%E5%B1%82%E6%AC%A1%E7%90%86%E8%AE%BA/11036498?fr=aladdin#reference-[1]-690053-wrap,2019-05-07.

[4] 熊潔瑩,李鈺.“夸夸群”火了!這個互聯網天堂只是空中樓閣?[EB/OL].布谷島,https://mp.weixin.qq.com/s/9w_KE_6bVUcivYztY2VruA. 2019-03-13.

[5] 丁倩.狂歡理論視域下的“網絡迷因”現象[J].新聞世界,2013(8):122-124.

[6] 網絡迷因[EB/OL].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E7%BD%91%E7%BB%9C%E8%BF%B7%E5%9B%A0/2138064?fr=aladdin,2019-05-07.

[7] 胡春陽.網絡:自由及其想象——以巴赫金狂歡理論為視角[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1):115-121.

[8] 張遠.全民狂歡的夸夸群,逃脫不了“僵尸群”的結局 | 鈦度熱評[EB/OL].鈦媒體,https://www.tmtpost.com/3817935.html .2019-03-14.

(責編:陳原原(實習)、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