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廣州日報》從建筑中看70年光輝歲月

徐敏慧
2019年08月14日13:27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廣州日報》從建筑中看70年光輝歲月

  所謂地標,是一座城市的標志性區域或地點。正是如此,地標性建筑對其所在的城市來說意義非凡,它不僅是固態的藝術,同時也是城市發展的產物。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廣州市各方面齊頭並進,繁榮發展。而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重要節點,《廣州日報》推出系列專版《70年70廣州地標》,從建筑中看廣州70年的光輝歲月。

  版面背后是精良策劃

  系列專版《70年70廣州地標》的版面在每一期的《廣州日報》中顯得尤為突出,不是因為它時而單版時而通版,而是因為繪畫圖案的視覺沖擊力,這是一個大膽的設計,讓文字與繪畫內容相得益彰。

  事實証明,隻要策劃好,不怕空間小。盡管留給文字的空間有限,但最終所呈現的內容容量卻不小,包括了前言、正文、建筑目錄、專家視角、百姓情懷這五大部分。內容之間有序編排,在僅有的版面內盡可能做到全方位報道。

  同時,繪畫圖案裡也藏著大文章。採用頗具特色的手繪方式制圖展現了地標性建筑的風貌。圖案以黑色為主體,加以點綴紅色,簡單大方不花哨。不僅如此,《廣州日報》還時而玩起了拼圖游戲,數字“70”是最后的成品,每期推出的一類地標建筑圖案是“70”的一小部分,共12期。“集齊本系列所有版面,完成形為‘70’的拼圖,您就有機會參加后續活動。”每期《70年70廣州地標》的前言中都會提到這一點,如此一來,無縫連接后續的活動,將70周年主題形成了持續性。這個“小心思”一方面增添了報道的趣味性,另一方面也能促進受眾持續關注,參與到收集該系列報紙的行列中來,可謂一舉多得。

  《70年70廣州地標》系列專版策劃除了上述介紹的“70”拼圖,還別出心裁地巧用傳遞與“70”相關的內容,比如地標建筑代表總共選取了70座。有意思的是,該版面主要選取第7版進行刊發,或許也有其用意所在。多個“70”的結合,由表及裡,更加充分有力地彰顯了70周年這一主題。同時,系列專版內容主題鮮明,每個元素似乎普遍常見,但組合在一起卻能呈現出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這與他們的精心策劃密不可分。

  建筑背后是城市成長

  有了好的版面做載體,報道的內容上也沒有“垮”。從1949年廣州解放開始,系列專版《70年70廣州地標》梳理了這座城市在商貿、交通、文化、醫療、科技等各方面的地標建筑。隨著報道的陸續刊發,70年來廣州這座城市發展變遷的印記越來越清晰。

  第1期《嶄新的起點 人民的廣州》介紹了一系列見証廣州解放、開始新生的地標建筑,它們承載著關鍵時刻的歷史,見証了廣州70年發展的全過程。第2期《成長的高樓 時代的榮光》從7座不同時期的最高樓切入,86.51米、114.05米、391米、600米……從樓宇高度的更迭展現著廣州城的不斷成長。第3期《江上橋連橋 兩岸城又城》聚焦橋梁建筑系列,多個橋梁相繼屹立在珠江上,它們連接南北,便捷了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展現了跨越城郊,實現城市空間的擴張,超越邊界,促進大灣區的互融互通。第4期《貿易的窗口 開放的雄心》聚焦伴隨廣州成長的重要會展建筑,讓我們看到,廣交會會址幾經遷移,場館越來越大,中國開放步伐也越邁越大、越走越穩。第5期《奮斗的賽場 青春的城市》報道的是體育場館系列地標建筑,它們承載著廣州人的激情,也見証了廣州體育一個個輝煌的歷史時刻,充分展現了廣州70年體育方面的繁榮發展。

  同時,每個版面正文后面的《專家點評》和《百姓情懷》都採用收集採訪的形式,前者是對建筑的專業點評,后者捕捉與建筑相關的故事情結,這與正文“硬核”的史實介紹相互補充,大大增加了系列報道的可讀性。《70年70廣州地標》的每一期都飽含了濃濃的歷史味,借無言的建筑述說著廣州70年的風風雨雨。對廣州本地人來說,這是對過往的一個追憶﹔對外地人來說,這可以成為了解廣州的一個窗口﹔對廣州這座城市來說,這是對過去70年發展的歸納總結。

  重要的不是建筑本身,而是它帶給城市的改變。《70年70廣州地標》緊緊圍繞新中國成立70周年這條主線,從每一個地標建筑出發,拼湊出廣州成長的全貌。放眼全國,廣州作為中國眾多城市之一,同樣可以以小見大,折射出新中國70年來發展的歷程。因此,《70年70廣州地標》的系列專版不失為新中國70年繁榮發展的一個生動寫照。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