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小歡喜》熱播 戳中我們的只是"高考焦慮"嗎?

2019年08月16日07:32 | 來源:信息時報
小字號
原標題:看《小歡喜》,戳中我們只是“高考焦慮”嗎?

2016年,聚焦中考生家庭故事的電視劇《小別離》播出后引發了不少話題。時隔三年,作為《小別離》姊妹篇登場的《小歡喜》,也成為了眼下討論度爆棚的熱劇。劇集自7月底登陸東方衛視播出后,收視不斷刷新紀錄,更幾度拿下第一寶座,目前豆瓣評分也高達8.1分。

看過《小別離》的觀眾,看《小歡喜》會找到“熟悉的感覺”,因為它同樣是三組家庭的故事架構,隻不過,這一次故事的重點從“中考”變成了“高考”。三年前,《小別離》的家長們為了初三孩子面臨升學還是出國留學的選擇忙得雞飛狗跳,如今的《小歡喜》,則是家長們為了高三孩子能順利考個好大學各種拼盡全力……

盡管劇中諸如“高三就是分秒必爭”“你現在是高中生,學習應該是第一位”“你要是連高考都考不好,哪還有什麼人生啊”“高考是你人生最關鍵的一場戰役,這場戰役打贏了,你一生受益,打不贏你終生遺憾啊”等台詞金句,讓我們覺得熟悉又扎心,但也有不少觀眾反映,高考壓力並不是該劇帶來的最大痛點。因為,親子教育、代際溝通才是一場真正的硬仗。專題策劃/撰文 信息時報記者 蔡慕嘉

A.父母難做

用力過猛的母愛VS缺位已久的父愛,這裡都有典型

《小歡喜》沿用了《小別離》中黃磊、海清飾演的這對父母方圓、童文潔,並以他們的視角,講述了方家、喬家、季家三組家庭為子女備戰高考所發生的故事。三組家庭各有“特色”:方圓和童文潔是典型的“虎媽貓爸”組合,在管理兒子方一凡(周奇飾)學習上,童文潔嚴苛、焦慮、迫切,並且一急就躁,相反,老爸方圓佛系,還經常要充當母子關系間的緩和劑﹔由沙溢飾演的喬衛東和陶虹飾演的宋倩是一對離異夫妻,對待學霸女兒喬英子(李庚希飾)的學習問題,兩人也是一鬆一緊的態度﹔而王硯輝飾演的季勝利和詠梅飾演的劉靜,由於常年在外地工作,讓兒子季楊楊(郭子凡飾)當了多年的“留守兒童”。回京陪伴兒子迎戰高考的兩人,不僅面臨兒子的升學問題,還有挽救親子關系的挑戰。

三對父母都不是“對孩子不管不顧的壞爸媽”,相反,他們竭盡全力地在滿足孩子的需求,從吃穿住等各方面保障他們學習的條件和環境。但,還是產生了不少矛盾問題。

陶虹飾演的宋倩,劇中對於孩子付出最多,卻被觀眾推選為“最可怕的家長”。離異多年的宋倩和女兒喬英子一直相依為命,女兒也成為了她人生的重心。作為金牌老師,宋倩面對女兒高三是這麼做的:給女兒房間裝上隔音牆、透明玻璃,幫她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又方便自己“監督”學習﹔工作再忙也要抽出時間准備女兒的營養三餐,除了拒絕她進食一切垃圾食品,不時還要來點燕窩、海參等補品﹔高三期間沒收了女兒的樂高玩具,連女兒喜歡的課外興趣天文學也要一並隔絕……一切“媽媽都是為你好”的舉動也讓宋倩、喬英子這對母女關系變得微妙、敏感。

與用力過猛的母愛形成鮮明對比是,缺位已久的父愛。劇中,王硯輝飾演的季勝利因工作緣故和妻子長年在外,兒子自小跟著舅舅、姥姥姥爺長大。到了季楊楊高三,夫妻倆剛好回到北京工作,一家三口終於團聚。季勝利有心想彌補過去缺失的父愛,但“空降”的爸爸媽媽對於季楊楊來說已經是“最熟悉的陌生人”。尤其動不動就擺出父親威嚴的季勝利,更是讓兒子有一點抗拒。

無論是用力過猛的母愛,還是缺位已久想要補償的父愛,對於孩子來說都不好接受,父母難做,也在於愛的這個“度”要如何把握。

B.代際沖突

家長的期望VS孩子的夢想,究竟要聽誰的?

劇中,宋倩對女兒喬英子有這麼一段台詞,“你是我最重要的人,咱們倆的人生理想應該是一樣的呀”。但偏偏,她們的追求還真不一樣。宋倩一心希望女兒上清華北大,留在北京上學。而有著航天夢的英子卻希望考上南京大學的天文系。兩人在劇集開篇就曾為“夢想願望”產生了激烈爭執。在高三學生的誓師大會上,英子想在氣球上寫了“CNSA(中國國家航天局)”的願望,可媽媽卻要她修改,寫下“考到七百分”,母女因此弄得不歡而散。

劇中,家長們都想孩子好好努力、好好學習,考上自己期望的好大學,但孩子們都有自己的追求夢想,除了想去南大圓航天夢的喬英子,方一凡也找到了自己的特長愛好,提出想參加藝考當藝術生﹔愛車的季楊楊則想像韓寒一樣成為一名賽車手……

爸媽的出發點都是為了孩子好,這點無可厚非,但這些好是孩子真心想要的嗎?家長的期望和孩子的選擇相悖,究竟應該遵從誰的?這也是個無解的問題。對於這個沒有標准答案的問題,父母和孩子還是需要好好溝通,尋找平衡點。之前,黃磊曾表示,《小歡喜》更多的是聚焦父母的自我成長和蛻變,“父母通常會覺得,他們對子女的好,要子女以懂事、聽話作為回報,一旦孩子做出了違背父母原則的事情,他們就會覺得被‘背叛’。但其實這種觀念本身就是錯誤的”。

C.中年危機

中年生活除了孩子,還有其他沖擊

除了孩子高考升學帶來的一系列煩惱,劇中這班高三孩子的家長也面臨著來自職場、身體各方各面的中年危機。劇情開篇,童文潔一聽到兒子可能要“蹲班(留級)”一下急了,雖然想全心全意開始抓兒子的學習,但她也有疑惑:“那我不工作了,我辭職啊,我事業不要了,為了他上一個大學,我就把工作辭了……”她沒有辭職做全職陪讀媽媽,但最后也因為花了不少時間精力在孩子、家庭上、請假太多而被降職。

而另一邊,在醫療器械公司當員工的方圓升職不成,反丟了工作。黃磊在劇中有一幕讓觀眾紛紛表示看了心酸,中年失業的方圓坐在樓道講到金庸逝世的消息,聯想起自己的中年失意、生活壓力,“我從小就想當一個武俠,仗劍走天涯,我覺得我得當個令狐沖、楊過吧,張無忌,我怎麼現在成了岳不群呢?你說我老老實實做人,認認真真做事,我這事業不成功,怎麼就這麼倒霉……”

而季家同樣也迎來一些波折。季勝利因為兒子開法拉利到學校被同學做成表情包一事,影響了仕途﹔劉靜體檢查出問題、疑患腫瘤,不得已瞞著老公孩子上醫院做手術,可謂家家都有不容易。盡管“中年危機”不作為劇集重點,但劇中幾個家長面臨的問題確實也讓電視機前的中年觀眾感同身受。

【導演採訪】

汪俊:《小歡喜》不給答案,讓觀眾自己體味

《小別離》《小歡喜》的導演都是汪俊,兩部劇都因精准擊中親子關系、教育的痛點收獲不錯的收視和口碑。而現實中,汪俊單身,也沒有孩子,他也坦誠,自己“不像(已為人父母的)他們體會那麼深”。《小歡喜》中所呈現的故事更多是來源於採訪素材,也有部分是黃磊的親身經歷。近日,接受記者採訪時,汪俊也表示,拍《小歡喜》並不是要去解決什麼問題,或者教大家怎麼做,“我們只是把現實呈現給觀眾,讓大家自己去悟、去討論。我們把這三種不同的家庭形態(呈現出來),讓觀眾自己去體味。我們不想給觀眾一個現成的答案,只是想給大家一個抓手,讓大家去由此深入進去,去探討中國式的親子關系,探討代際關系。”

劇中三組家庭比較“典型”,也有黃磊親身經歷

《小歡喜》選擇了以方圓童文潔、季勝利劉靜、喬衛東宋倩為代表的三個家庭展開故事,汪俊認為,這三個家庭的形態比較典型,更有利於表達劇集主題,“季家父母的愛長期缺位,(孩子)就像留守兒童一樣,對於心靈肯定影響很大﹔而單親(家庭)的母親,對孩子的愛,要比正常家庭強烈。”他也透露,劇中的素材有來源於劇組的一些採訪,也有一些是黃磊的親身經歷。

劇集播出之后,家庭教育話題大熱,引發大家探討。汪俊則認為,教育理念無分對錯,都是見仁見智,就比如劇中的幾位家長的做法,其實都有他們的理由和道理。“比如我們會說快樂教育,但有時候孩子確實需要一些管教,因為你放任自流的話,孩子長大了以后可能反過來會怪媽媽說,‘你當時為什麼不好好教我,為什麼不嚴格要求我’,會有很多的后悔。我覺得教育是特別寬泛的一個話題,沒有絕對的,還是要因材施教。”

他繼而表示,拍《小歡喜》並不是要去解決什麼問題,或者教大家怎麼做,“我們只是把現實呈現給觀眾,讓大家自己去悟、去討論。我們把這三種不同的家庭形態(呈現出來),讓觀眾自己去體味。我們不想給觀眾一個現成的答案,只是想給大家一個抓手,讓大家去由此深入進去,去探討中國式的親子關系,探討代際關系。”

和陶虹、詠梅一拍即合,周奇跟海清長得很像

《小歡喜》的成功,一眾主演也功不可沒。飾演家長的中年演員們穩定發揮,而扮演學生的年輕演員們也交出了驚喜的表演。好久沒在熒屏露臉的陶虹和詠梅,這次在劇中飾演兩個性格形象截然不同的媽媽,一個控制欲超強的嚴苛媽媽,一個溫婉優雅的氣質媽媽,演技都得到點贊。汪俊也很認同,“這兩個演員都非常優秀,刻畫人物的功力也很深,不演戲真是蠻可惜。這個戲把她們請來,她們也非常樂意接這樣的題材,所以一拍即合。”他透露在拍攝現場,海清、陶虹、沙溢、黃磊等也都經常交流孩子的事,“我看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

從《我不是藥神》裡的藥販子搖身一變《小歡喜》的“季區長”,王硯輝的轉型也是讓人相當驚喜,為什麼會想到讓王硯輝做這樣的突破,汪俊也表示,“王硯輝老師確實是以前好像很少演干部,這一次他演得非常好。關於人物設置,我們跟他聊過很長時間,覺得他完全有這方面(能力)。他讓我們看到的是領導回家的那一面,演得非常好。”

《小歡喜》裡的小演員大多都是00后,但年紀輕並不妨礙發揮,這次他們的表現,也都十分亮眼。汪俊透露,選角的時候,演員的外形不是最重要的考慮因素,他首先看的是有沒有“靈氣”,“方一凡、磊兒、英子、季楊楊、王一笛,他們好多都是第一次演戲,我覺得都完成得非常好,都是很有靈氣的演員,我覺得將來他們都會有很好的前途。”他還表示,“方一凡(周奇)跟他媽(海清)長得很像”。

對於近乎零表演經驗的年輕演員,汪俊也表示最重要的是調動他們的真情實感來演出,“小演員,要在現場經常啟發啟發他們,給他們講,‘有沒有這種情緒’‘能不能借用一些情緒,比如你跟你父母在一起曾經的記憶’,對小演員啟發非常重要”。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