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籠》蹚過的坑,《三體》不會再掉進去
《靈籠》劇照
《三體》概念圖
《靈籠》無疑是今夏最受關注的國產科幻題材動畫劇集。第一季7月13日上線B站僅10分鐘就刷新了播放量紀錄。更重要的是,《靈籠》出品方藝畫開天也是科幻動畫劇集《三體》的聯合出品及制作方。《靈籠》的成色很大程度上可以窺見動畫劇《三體》能達到的水准和高度。
觀眾在肯定其制作水平的同時也對人物設定和劇情邏輯提出了質疑,比如為什麼末日后的“人類共同體”多數是西方面孔等。新京報記者為此專訪《靈籠》的出品人、藝畫開天CEO阮瑞。阮瑞表示,《靈籠》是一部展現東方思想的科幻劇,目前的很多不合理,都是為了后面的合理所做的鋪墊。他還透露,《靈籠》為《三體》“蹚了很多坑”,很多在《靈籠》犯的錯誤,《三體》制作時就能避免了。而《三體》動畫將如期公布首支PV(宣傳片小樣),絕不會跳票。
多數角色都是歐美人長相?
男主角的身世后面逐漸揭曉
《靈籠》裡,末日后的極端環境孕育了“燈塔”幸存者內部冷酷的生存法則和森嚴的階層壁壘。“燈塔”定期派出“獵荒者”作戰小隊,從危機四伏的地面廢墟尋找物資,以保障生存所需和“燈塔”浮空的能源供給。男主角馬克,就是一支“獵荒者”作戰小隊的首領。《靈籠》上線后,觀眾對其制作水平普遍認可,質疑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人物設定和劇情邏輯。
有觀眾質疑,為什麼一部講述末日世界的國漫,多數角色都是歐美人長相?男主角馬克雖然是混血,長相也完全是歐美范兒的。阮瑞表示,《靈籠》裡距離末日災難時間很長了,“燈塔”裡人種的界限已經變得模糊,但並非全部是西方人,“獵荒者”小隊裡有東方人,頂層的三名指揮官也有一個是東方人。男主角馬克的長相,與他的身世有關。“他父親是中國人,母親是西方人。我現實生活中有個朋友,長得特別像馬克,實際上是有1/8斯洛文尼亞血統的中國人。馬克的身世后面會展開,有特殊的意義。隨著劇情展開,這樣設置的原因會逐漸揭曉。隻有目前這樣的不合理,才會催生后面的合理。相信等第一季結束,觀眾會明白為什麼這樣設置和安排。”
也有觀眾質疑,馬克帶領的“獵荒者”作戰小隊號稱經驗最豐富,但面對脊蠱時慌亂得像新手。阮瑞解釋說,獵荒者最重要的目的是帶回物資,他們對末日生態的了解極其有限。“彈幕是把雙刃劍,可能一萬個人沒覺得有問題,一個人發現了,彈幕一發大家都覺得有問題了。但如果是我們認為確實存在的問題,會在創作中注意,爭取后面的劇集更嚴謹。”
透視科幻題材國漫
需要學習也需要保持獨創性
科幻題材是對制片水准和工業水准要求最高的一個類型。不僅國產影視劇較少觸碰,國內的動畫公司,也是做玄幻的多,做科幻的少。
在阮瑞看來,“好萊塢一部大投入電影可以統籌2萬個以上全世界各地工作室的創作者,做到標准統一,但中國的影視行業統籌上千人都有難度,這裡缺失的是工業化管理的流程、標准的制定、骨干人才……”但學習並非全盤照搬,保有自身的獨創性同樣重要。阮瑞以NetFlix的科幻題材動畫《愛,死亡,機器人》為例,認為該劇在宏大的世界觀和概念設定上有好的想法,但西方個人主義的內核並不適合中國。“《靈籠》探討在極大的生存壓力下,人類是選擇苟活,還是保有理想地尋找希望。它的表達和西方傳統科幻作品不一樣,我們要做一部展現東方思想的科幻劇。”
解析《三體》動畫創作
《靈籠》為《三體》蹚了很多坑
和《靈籠》相比,藝畫開天的下個項目更受關注——由劉慈欣獲得雨果獎小說《三體》改編的同名動畫劇集。《三體》的影視化過程一波三折,電影版遙遙無期,舞台劇毀譽參半,書迷對動畫版寄予了厚望。作者劉慈欣希望《三體》動畫能夠准確表達他作為原作者想象中的畫面,“最好是那種讓我看到后,有倒吸一口氣的感覺”。
阮瑞透露,當初《三體》動畫項目找來的時候,他既興奮又謹慎。“團隊花了6個月的時間考慮和探討,內部做了一版概念PV來印証一些想法,看看色彩、設計、畫面、音樂都配合到一起,是不是那個味兒。”
阮瑞表示,《靈籠》幫《三體》蹚了很多坑,但二者最終呈現的風格未必相似。“科幻動畫制作流程和制作標准上的坑,《靈籠》蹚了很多。這樣的錯誤犯過一次,《三體》制作的時候就不會再犯了,比如劇本創作過程中故事結構怎麼優化、人物命運如何揭示更合理等。最重要的是,通過《靈籠》的制作,我們找到了制作這種高品質三維動畫劇的平衡點。但兩部劇視覺風格未必相似,《三體》的美術風格,團隊目前還在探討。”阮瑞所說的平衡點,是指在既定的投資和時間范圍內,如何呈現最佳品質的平衡點。
今年6月26日宣布接手《三體》動畫制作的時候,藝畫開天曾給出了一個期限,144天后(11月中旬)公布《三體》動畫首支PV。阮瑞透露,目前《三體》動畫仍然處於劇本籌備階段,有動畫編劇和影視劇的“大編劇”參與其中,首支PV一定能如期公布,絕不會跳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