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黨的聲音傳得更開、更廣、更深入!
——媒體融合發展這5年
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人民日報社就全媒體時代和媒體融合發展舉行第十二次集體學習。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主持學習並發表重要講話。新華社記者 謝環馳攝
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媒體融合”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在互聯網這個戰場上,我們能否頂得住、打得贏,直接關系我國意識形態安全和政權安全”、“過不了互聯網這一關,就過不了長期執政這一關”。在“打造一批具有強大影響力、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的目標指引下,全國媒體積極響應中央頂層設計要求,紛紛投身於媒體融合改革浪潮中。
五年來,中央級媒體發揮領跑帶頭作用,加大融合力度,“爆款”頻出。地方各級媒體發展也各具特色,亮點不斷。伴隨著媒體融合深入推進,傳統媒體開始植入互聯網基因,堅持以用戶為中心,內容為本,移動優先,不斷推出引爆全網的優質新聞作品,新聞輿論工作氣象一新。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資料圖)
從中央到市縣 建構新型融媒傳播體系
2019年1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指出,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不是取代關系,而是迭代關系﹔不是誰主誰次,而是此長彼長﹔不是誰強誰弱,而是優勢互補。
媒體融合不是簡單的“加減乘除”,而是現有體制機制、內容、渠道、平台、人才和市場的化學融合。在國家戰略的強力推動之下,媒體融合從中央到地方加快步伐、積極探索。
2018年3月始,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按照“台網並重、先網后台”的思路,持續推動“三台三網”加速融合,三端共同發力,實現傳播效果最大化。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視分黨組成員、副台長孫玉勝介紹稱,截至2019年2月,央視新聞新媒體全平台累計用戶數近4億,央視網多終端月度覆蓋用戶達14.6億,央廣網全平台累計覆蓋用戶3.2億,國廣多語種社交賬號粉絲總量1.4億。總台IPTV總平台用戶數達1.05億,成為全球最大的IPTV平台。
2019年起,湖南日報社全面啟動全社組織架構整體融合改革。湖南日報社黨組成員、副總編輯,新湖南客戶端、華聲在線新聞網站總編輯顏斌表示,報社按照“一體策劃、整體作戰、全面融合”理念,確定了“1+N+4”即一個融媒體編委會、N個融媒體採訪中心、4個核心發布媒體平台的採編體系組織框架。新成立的“融媒體編委會”將帶領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垂直領域“融媒體採編中心”完成融媒體策採編播一體化工作流程。
區縣級媒體機構緊跟改革大潮,逐步對區縣內的廣播台、電視台和新聞門戶等進行整合,打造區縣級融媒體中心。北京市區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緊鑼密鼓推進,16個區級融媒體中心全部挂牌,成為全國首個實現縣區級融媒體中心全覆蓋的省級行政區。截至2018年底,福建、廣西、安徽等省份都實現了“融媒體中心”建設全覆蓋,寧夏、陝西等地也已全面推進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區縣級融媒體建設過程中,亮點不斷涌現,浙江長興模式、甘肅玉門模式、北京延慶模式等各有千秋,百花齊放。
人民網副總裁、人民網研究院院長唐維紅發布《2019全國黨報融合傳播指數報告》。攝影/人民網 於凱
從跟跑到領跑 打造主流價值引領范式
習近平總書記在“1·25”重要講話中指出,要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加快推動媒體融合發展,使主流媒體具有強大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形成網上網下同心圓,使全體人民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緊緊團結在一起,讓正能量更強勁、主旋律更高昂。
2017年起,人民日報社融媒體產品實現井噴,平均每月產生1至2個瀏覽量過億的“網紅”產品。2018年3月,人民日報新媒體推出原創音樂MV《中國很贊》,並正式啟動“中國很贊”全民互動活動。線上首先發起手指舞挑戰,同時征集網友留言和視頻﹔線下開展主題地鐵列車、音樂快閃等宣傳活動,同時推出主題共享單車、瓶裝水、火車票等系列產品,實現了立體傳播。#中國很贊#微博話題獲得1121萬討論和11.7億閱讀量。有網友評價稱“人民日報有點潮,為創意叫好,為中國點贊!”新華社推出《心中的牽挂》《答卷》《誓言》《那年,我們21》等50多個瀏覽量過億的重磅融媒體產品。央視的系列微視頻《初心》、人民日報微視頻《最牽挂的人》《快看吶!這是我的軍裝照》等融媒體產品瀏覽量均超過10億。著力打造“爆款”新聞產品,高度重視傳播手段建設和創新,提升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已經成為主流媒體的一致追求。
習近平總書記在“1·25”重要講話中還強調,推動媒體融合發展,要統籌處理好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中央媒體和地方媒體、主流媒體和商業平台、大眾化媒體和專業性媒體的關系,不能搞“一刀切”、“一個樣”。
伴隨媒體融合縱深推進,媒體融合轉型進入了新階段。傳統媒體在與新興媒體的融合過程中,逐漸熟練使用“兩微一端”等渠道,並且借此佔據了新的重要輿論場。
在媒體融合發展的大趨勢下,我國媒體融合傳播渠道布局日趨完備。自建客戶端成為傳統媒體轉型發展的“標配”。2019年3月26日,由人民網研究院發布的《2018中國媒體融合傳播指數報告》顯示,省級及以上報業集團、廣播電視台自建客戶端的比重均超過90%,一些新聞客戶端獲得了較高的下載量,有效提升了傳統媒體的傳播力影響力。截至2018年底,在中央媒體層面,人民日報客戶端累計下載量接近2.8億﹔央視各客戶端安卓用戶累計下載總量超過7億次。在省級媒體層面,基本呈現“東澎湃、西封面、中浙江新聞、南南方+、北新京報”的格局。澎湃新聞APP下載量達1.5億,移動端日活躍用戶數過1000萬。
同時,主流媒體積極入駐第三方平台,進一步拓展傳播渠道,擴大輿論陣地。《2018中國媒體融合傳播指數報告》顯示,在監測的媒體中,除廣播頻率在微博、聚合新聞客戶端的入駐率較低外,其他媒體在微博、微信、聚合新聞客戶端、聚合音頻客戶端、聚合視頻客戶端等第三方平台的入駐率均超過90%。
隨著短視頻平台的快速發展,主流媒體積極嘗試、不斷探索,2019年7月30日在廣州舉行的第四屆全國黨報網站高峰論壇上,人民網副總裁、人民網研究院院長唐維紅發布的《2019全國黨報融合傳播指數報告》引發了與會者熱議,報告顯示,半數黨報開通了抖音號,其中人民日報抖音號粉絲量最多,為2327.8萬,監測期內播放量最高,接近71億次,榆林傳媒中心、貴陽網抖音號播放量均超過10億次,傳播力僅次於人民日報抖音號。地市級黨報抖音號短視頻表現突出,平均播放量高於省級黨報抖音號。
傳統媒體逐漸掌握網絡傳播規律,轉變話語體系,制作、推出了一些現象級、標杆級的正能量新聞作品,使主流價值借助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擴展到更加廣闊的空間。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資料圖)
由支撐到賦能 驅動媒體生態全面進化
習近平總書記在“1·25”重要講話中指出,從全球范圍看,媒體智能化進入快速發展階段。我們要增強緊迫感和使命感,推動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創新不斷實現突破,探索將人工智能運用在新聞採集、生產、分發、接收、反饋中,用主流價值導向駕馭“算法”,全面提高輿論引導能力。
技術迭代是傳媒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驅動力。5G、AI(人工智能)、AR(增強現實)/VR(虛擬現實)、區塊鏈、雲計算等信息傳播技術快速發展,將重新調整媒體格局,深刻改變輿論生態,促使媒體融合產生蛻變。面對技術帶來的深刻變革,媒體從自主研發到多方合作,紛紛投入技術創新大潮。
2014年8月,人民日報社啟動了中央廚房建設,並於2016年2月正式上線。中央廚房改變了傳統的新聞生產組織的形式,實現了新聞業務流程的扁平化、分眾化、垂直化和差異化,促使新聞採編機構轉變為服務平台。
2016年8月,在2016媒體融合發展論壇開幕式上,人民日報媒體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聯合騰訊雲共同發布我國首個媒體融合雲服務平台——中國媒體融合雲,意在為媒體融合發展消除技術瓶頸。
2018年12月,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與三大電信運營商、華為公司合作建設了我國首個國家級“5G新媒體平台”,設立了5G媒體應用實驗室,總台下屬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與阿裡巴巴集團簽訂技術合作協議,並在今年春晚、兩會和“一帶一路”高峰論壇及北京世園會報道中實現了5G+4K、5G+VR的全流程、全要素制播,產生了廣泛影響。
2017年4月,新華社和阿裡巴巴合資成立新華智雲,共同打造“媒體大腦”。新華智雲聯席CEO傅丕毅表示,“從造紙術到廣播、電視再到互聯網,媒體往往是信息技術革命的第一批見証人,AI技術將在策劃、採訪、生產、分發、反饋等全新聞鏈路上賦能媒體,互聯網技術之光正在照亮內容生產者前行之路。”隨著“媒體大腦”“AI合成主播”等技術不斷更新迭代,2019年8月,新華社智能化編輯部也正式投入運行。
人民日報新媒體中心發起名為“時光博物館”的創意體驗館。(資料圖)
從線上到線下 扎根用戶需求創新變革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說過,人在哪兒,宣傳思想工作的重點就在哪兒,網絡空間已經成為人們生產生活的新空間,那就也應該成為我們黨凝聚共識的新空間。媒體融合走過五年,在經歷了對“為何融、融什麼、怎麼融”這一問題的探討和摸索后,媒體給出了一份階段性的答卷。有一點成為共識——無論內容和形式如何變革,媒體融合最終的落腳點都在用戶。傳統媒體雖然傳播力有所增強,但是在用戶連接方面還有不足。媒體融合過程中,媒體借用互聯網思維,採用更加生動貼切的表達,融入更加多元的服務,讓用戶參與形式更加豐富、獲取信息更加便捷。
2018年10月26日,北京三裡屯一棟建筑外排起了長隊,這裡是為致敬改革開放40周年,由人民日報新媒體中心發起的名為“時光博物館”的創意體驗館,觀眾在一天之內重溫“奶奶的花轎”、“媽媽的嫁妝”、“爺爺的戰火”和“爸爸的闖蕩”,“回憶殺”引發網友熱議不斷。人民日報新媒體中心主任丁偉認為,“這個短暫的時光博物館,真正體現了‘人人參與、萬眾皆媒’,這是我們共同獻給改革開放40年的禮物。”
互聯網時代將傳統的“人找信息”轉變為“信息找人”,為吸引用戶,黏住用戶,媒體需要為用戶提供更加優質多元的服務。為此,一些媒體整合資源,利用“媒體+”理念,將媒體與政務服務、民生服務、電子商務等業務相結合,提供交通、教育、醫療、市場管理、O2O等各種服務,形成了“媒體+政務”、“媒體+服務”等融合新模式,通過為用戶提供多樣化服務、滿足用戶多樣化需求,與用戶建立起廣泛連接。其中,“媒體+電商”模式是媒體融合階段的嶄新探索。2018年12月,人民網打造的“人民優選”服務平台上線,聯合地方黨委政府、各類公益機構與品牌企業,為貧困地區提供精准扶貧支持,為產業扶貧供需合作牽線搭橋。2019年6月,“人民日報文創”客戶端上線,結合本身所具有的獨特優勢資源,接軌市場需求的同時,提升了文化傳播效果,豐富了“媒體+”模式的融合實踐。
中國傳媒大學副校長張樹庭認為,“當下很多媒體與受眾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這是媒體融合要克服的關鍵瓶頸。推進媒體融合的建設,首先要研究好目標受眾。隻有真正做到以人民群眾為中心,真正研究受眾、服務受眾,才能真正與人民群眾心心相通,做好最后一公裡的傳播。” 而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與媒體生存能力相輔相成,強大的市場生存能力也是媒體融合的目標之一。媒體融合成果顯著,傳播效果良好,盈利自然水到渠成。因此,盈利也將成為檢驗媒體融合成效的試金石。
從相加到相融 推動媒體融合縱深發展
當前,媒體融合已進入“深水區”,如何建設資源集約、結構合理、差異發展、協同高效的全媒體傳播體系仍待探索。媒體融合現階段成果頗豐,但是仍然存在著一些新聞單位僅做表面功夫,融合了組織機構,但實際運行中仍然各行其是的現象。
2019年2月20日在京發布的《媒體融合藍皮書:中國媒體融合發展報告(2019)》指出,我國媒體融合已由形式融合、內容融合一躍而升級至以體制機制融合為主要特征的融合3.0時代。可見,體制機制的融合將成為媒體融合發展向縱深發展的一個重大課題。媒體融合要由表及裡,關鍵在於體制機制的改革,創新體制機制,讓融合深入每個流程與環節,切實再造媒體產品生產流程,建構“管理扁平化、功能集中化、產品全媒化”的體制機制。
同時,媒體融合並不僅僅是媒體自身的問題,而應該跳出媒體看融合。要打造一個生態良好的融合平台,關鍵在於技術。為了打造以主流價值為主導的內容生態系統,主流媒體正在從多方著手進行嘗試摸索。
2019年7月,人民網公布了《人民網深度融合發展三年規劃(綱要)》,其中提到:人民網將“逐步發展成為內容科技領軍企業”,並且“籌建媒體智能認知國家重點實驗室”,圍繞“主流價值觀算法和精准傳播、內容智能審核和風控評級以及基於內容傳播領域的國家網絡空間治理”三方面進行研究。人民網將加大對內容風控業務的探索,幫助互聯網公司做好內容的風險把控,做好內容的審核把關。
人民網黨委書記、董事長、總裁葉蓁蓁認為,進入萬物互聯、萬物皆媒的5G時代,內容產業將橫向打通各行各業、深度融入各行各業之中,激發全新業態,重塑產業格局。這也正是習近平總書記所提出的媒體將變成“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全效媒體”,傳媒行業將和各行各業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術將會加速內容產業新的社會化大分工,根據生產、傳播、變現等不同環節來進行重新劃分,如內容原創、內容二度加工、內容運營、內容風控、內容聚合、內容分發等。葉蓁蓁表示,未來人民網將在各地開展內容科技產業合作,包括共建研發中心、共建產業園區、共建投資基金等等。
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西吉縣單南村村支書單雲(左一)向記者講述紅軍的故事。人民日報記者 朱 磊攝
從能力到初心 全能融媒人才擁抱新時代
2016年2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指出,媒體競爭關鍵是人才競爭,媒體優勢核心是人才優勢,並要求新聞輿論工作者“努力成為全媒型、專家型人才”。
媒體融合過程中,傳播格局深刻改變,傳播方式日新月異,對專業人才的需求增大、要求提高。具備互聯網思維,能適應扁平化、全媒化的新聞工作者,才能成為媒體融合時代的“有用之士”。媒體融合落到根本,融的是人才。
湖州市長興縣廣電集團總裁曹佩中曾撰文介紹,長興傳媒集團按照融媒體“一專多能一尖”的方向組建了傳媒人才庫。從集團組建開始就要求記者必須要能寫、會拍、會剪,能向多平台獨立供稿。集團還建立了面向全國招聘優秀人才的常態機制,積極培養全媒體人才。
東方網則在旗下控股子公司試點員工股權激勵, 通過骨干員工持股試點,嘗試建立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長效激勵約束機制,提升員工的積極性和歸屬感。
為落實中央關於媒體融合發展的決策部署,2017年,中國記協修訂了《中國新聞獎、長江韜奮獎評選辦法》,把“鼓勵在網絡媒體、新媒體方面做出突出貢獻的人才”列為重要標准之一。自2018年起,中國新聞獎增設媒體融合獎項,設立短視頻新聞、移動直播、新媒體創意互動、新媒體品牌欄目、新媒體報道界面和融合創新等6個評選項目共50個獎數。
2018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不斷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過硬、本領高強、求實創新、能打勝仗的宣傳思想工作隊伍。
媒體人追趕媒體融合的大趨勢的同時,仍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要有正視問題的自覺和刀刃向內的勇氣,做新時代黨的政策主張的傳播者、時代風雲的記錄者、社會進步的推動者、公平正義的守望者。
2019年6月11日,中宣部“記者再走長征路”主題採訪活動啟動。數百名記者奔赴革命聖地,重返長征路途,用雙腳踏尋革命先輩的足跡,用鏡頭和筆觸描繪新中國70年的壯美畫卷。新華網記者郭奔勝在記者手記中寫道:此次主題採訪活動,既是新聞人踐行“四力”的國情課堂,更是生動難忘的“初心”教育”。面對這充滿夢想、呼喚奮斗的新時代,我們的初心要見諸筆端,見諸調查研究,見諸“四力”教育,見諸書寫時代和建設時代的豐富實踐中,見諸扎根人民、服務人民的真摯情懷中。
2019年7月14日,《人民日報》頭版以《增強“四力”才有好作品》為題,為在採訪期間遭遇落石不幸殉職的央視制片人周泉泉寫下了這樣的文字:“好作品永遠需要用心去打磨。對於周泉泉而言,新聞不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事業。為了讓觀眾更懂國防,她堅持每個拍攝地點都選在最艱苦的地方﹔職位晉升后,本不用再做一線採編工作,她卻提出‘讓我當大組長可以,但不能不讓我干編導’……”7月31日,中國記協追授周泉泉“全國優秀新聞工作者”榮譽稱號,並號召廣大新聞工作者學習她的先進事跡,對新聞事業充滿熱情,傾情投入、兢兢業業,不斷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努力做政治過硬、本領高強、求實創新、能打勝仗的新聞工作者。
“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后波”,媒體不變則退,融合勢在必行。中國媒體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抓緊做好頂層設計,打造新型傳播平台,建成新型主流媒體,擴大主流價值影響力版圖,讓黨的聲音傳得更開、傳得更廣、傳得更深入”的指示,在融合發展過程中轉變觀念,以更加專業的姿態為人民溝通信息、提供服務,用人們喜聞樂見的方式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實習生陳原原對本文亦有貢獻)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