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相聲演員跨界拍電影 為何常把喜劇片拍成"災難片"

2019年08月18日07:17 | 來源:北京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相聲演員為何常把喜劇片拍成“災難片”

  於謙主演的《老師·好》獲得上佳口碑

  《相聲大電影之我要幸福》豆瓣評分僅3分

  8月2日上映的喜劇電影《鼠膽英雄》上映8天票房未過億,口碑和票房都在低位徘徊,主演岳雲鵬曾喊出票房“10億”的目標,但這個希望注定要落空了﹔小岳岳還許願自己不再拍爛片,但是《鼠膽英雄》豆瓣5.5分的成績讓這部電影還是難逃爛片嫌疑。盡管小岳岳拍電影很努力,但還是有觀眾勸阻:別再隨便跨界。

  尷尬了

  《鼠膽英雄》票房“翻車”

  相聲演員演電影鮮有成功

  演藝圈流行跨界已經許多年,相聲演員出演電影更是根本不稀奇,馬季、姜昆、笑林等等,都演過電影。隻不過,近年來的作品卻絕大多數都仿佛噩夢,很難打破爛片魔咒。

  作為德雲社現在的主力,岳雲鵬沒少拍電影。《煎餅俠》《大鬧天竺》《縫紉機樂隊》《妖鈴鈴》等影片中都有他的客串身影,但是其主演的喜劇作品《斷片之險途奪寶》(票房5042萬)和《瘋岳撬佳人》(票房6386.3萬)、《相聲大電影之我要幸福》(票房1789萬)、《就是鬧著玩的》(票房324萬),以及如今的《鼠膽英雄》都非常尷尬。

  《鼠膽英雄》是知名編劇束煥轉型當導演的處女作,岳雲鵬又有佟麗婭來搭檔,田雨、袁弘、韓童生、蔡明、劉威、於謙、大鵬、雷佳音等聯合助陣,頗有博人一笑的實力,卻因為情節邏輯的欠缺讓人覺得一地的碎包袱。

  岳雲鵬的師父郭德綱這些年一直帶領德雲社向電影圈發起沖鋒。2010年,郭德綱導演的第一部喜劇電影《三笑之才子佳人》上映,該片由郭德綱和姚笛搭檔,因無厘頭“笑果”不佳,在豆瓣評分隻有3.9分。

  2015年的《相聲大電影之我要幸福》由郭德綱擔任監制和主演之一,講述土豪大款的親情回歸線,郭德綱在其中造型犀利,發型在“地中海”與小辮子之間切換自如﹔於謙化身板牙大舅子﹔郭麒麟、岳雲鵬也一同上陣加入復雜的“愛恨糾纏”,但是,影片被指責“無用情節過多”,豆瓣評分隻有3分。

  2017年的電影《歡樂喜劇人》由郭德綱和小岳岳共同出演,但劇情卻讓觀眾極度“懷疑人生”,2.6分的豆瓣評分也說明了該片的水准。

  而2018年的《祖宗十九代》郭德綱再次執導筒,岳雲鵬、林志玲領銜主演,吳秀波、吳京、王寶強、董成鵬、張國立、於謙等特邀出演。該片講述了立志成為作家卻一事無成的貌丑青年貝小貝,在經歷了一趟奇幻之旅后重拾自信,勇敢面對人生的故事。演員陣容不俗,票房也破億,但是卻依然難逃“洋相百出的尷尬之旅”的評價,豆瓣評分也隻有4.2分。

  這幾部喜劇電影給觀眾的感覺都是把各種各樣的段子強行堆砌在電影當中,情節、邏輯有諸多不合理,沒有起承轉合,演員的表演也缺乏彼此間的默契,感覺就跟說群口相聲一樣。

  除了德雲社爭當跨界主力之外,相聲團體“嘻哈包子鋪”也試水了電影圈,“掌櫃”高曉攀自導自演、孫集斌聯合導演的喜劇電影《兄弟別鬧》2017年底上映,豆瓣評分3.2分。這部電影依然在重復著喜劇電影的最大弊病:段子感太強,為了搞笑而搞笑,這種刻意讓觀眾難以接受。

  找原因

  舞台上好使銀幕卻不靈

  太想逗樂反而沒了節奏

  相聲演員演喜劇片怎麼就這麼尷尬呢?高曉攀的話可謂“一語中的”,他認為其實最大的疑難雜症是相聲演員自己,“相聲演員有身份定位,太習慣搞笑,太想給觀眾帶來快樂了,有時會違反電影的規律。電影重在講故事,劇情邏輯、節奏感很重要,而包袱、笑點是輔助。如果一味留念包袱,戲的節奏就會掉。”

  此外,岳雲鵬也坦言,自己演的很多電影都是為了掙錢,初衷是為錢還是為藝術,結果顯然不同。而那些明知道相聲演員演技一般,卻還急於以他們為噱頭吸引觀眾的電影,顯然也多是難於把心思放在創作上,不過是急功近利想掙快錢罷了。

  業內人士則認為,電影與相聲畢竟是兩種不同的藝術形式,電影是靠故事的徐徐流動來引人入勝,演員的表演、台詞、心理都攜裹在其中,其思想內核也是靜水流深般貼合著情節的,但是,郭德綱、小岳岳等相聲演員的表演還是在希求一個夸張的動作和表情來抓住觀眾情緒,重段子而輕邏輯,於是破壞了電影的質感,也使得影片缺乏主題和思想。觀眾除記住幾個笑料外,對於整部電影並不會有太多的感動與反思。

  相聲演員把喜劇變成了“災難片”也與整個社會的審美和“笑點”提高有關。當下短視頻的流行讓觀眾笑得太容易了,隨著傳播速度的加快、信息的碎片化,一旦出現一個笑料,沒等到運用到電影之中的時候,這個梗就已經被各種平台玩透了。這時候,如果喜劇的創作還是以梗為核心搞笑的話,那麼就坍塌了,變成了毫無時尚氣息、笑不出來的“老梗”。

  另一方面,喜劇應該來自於實實在在的生活,但中國的很多喜劇是架空的,是以極致搞笑、以現實世界中不太存在的一種梗或者一種橋段構成的喜劇,這種喜劇已經很難讓觀眾感到吸引力。

  支一招

  向前輩馮鞏和於謙學習

  跨界必須撕掉身上標簽

  不過,相聲演員主演電影並非沒有“成功”的代言人,前提是撕掉自己相聲演員的標簽,不要想著嘩眾取寵去炮制各種“鬧劇”,而是找到生活的感覺。比如,馮鞏的演技就頗受認可,他在大銀幕上的表演非常放鬆、生活化,其主演的《埋伏》和《站直嘍!別趴下》抓住的是時代的變化而給人心造成的沖擊,堪稱經典,馮鞏也演活了平凡小人物的辛酸與無奈。

  郭德綱的搭檔於謙,雖然也參與了幾部德雲社的喜劇片,但是,他今年監制並主演的電影《老師·好》卻給他帶來了贊譽。網友們戲稱於謙是“被相聲耽誤的影帝”。那個在相聲舞台上喜歡“抽煙喝酒燙頭”的謙哥,此次搖身一變成為上世紀80年代的“苗老師”,一臉古板,不讓學生抽煙喝酒燙頭發,口頭禪是“前面呆著去”,但是這位有情懷、滿心對學生付出的老師卻讓很多觀眾看哭了。

  《老師·好》是於謙在跑了多年龍套后,第一次在影視劇中挑大梁,而鮮為人知的是,1995年,於謙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影視導演系大專班,說起來,也算是“科班”畢業的,這也給他的電影表演帶來了一定基礎。

  馮鞏和於謙受到認可有一個共通之處,那便是他們出演的都是“正劇”。這並不是說相聲演員不能再演喜劇,而是說明了相聲演員的跨界必須做出與舞台上不同的風格改變,甚至需要打碎一個熟悉的自己。

  相聲演員出演喜劇片看似一個捷徑,但實際上卻遠遠不是那麼簡單,如果相聲演員只是把自己從舞台上搬運到了銀幕上,那麼,觀眾是沒有興趣的,反而不如直接去聽相聲痛快。

  相聲演員需要狠心破除一些執念,挖掘自己更多的可能性,也挖掘喜劇更大的空間,且在創作上把故事接駁進觀眾的心靈,這樣跨界才能給相聲和電影圈帶來歡笑,而不是災難。(文/本報記者 肖揚 統籌/滿羿)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