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新聞戰線》>>2019年·第3期

強化思想引領 傳播主流價值

——黨報以“三論”提升新聞輿論“四力”的實踐與思考

張天清
2019年08月19日16:02 | 來源:人民網-新聞戰線
小字號
原標題:強化思想引領 傳播主流價值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指出:“把握正確輿論導向,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這對做好黨報新聞輿論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理論、評論、言論,是黨報的旗幟和靈魂,是體現黨報高度和品位的思想產品,“三論”的質量和水平,決定了黨報輿論引導的效果和水平。在媒體融合時代,把加強和改進“三論”工作作為提高“四力”的重要抓手,以思想優勢贏得更多話語權,以思想引領佔據輿論制高點,是黨報提升核心競爭力、重塑主流媒體話語權的不二選擇,也是在新時代更好承擔“統一思想、凝聚力量”使命任務的關鍵所在。

固“根”守“魂”,黨報必須高度重視“三論”

“三論”是輿論場的“定海神針”

2016年5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指出:“這是一個需要理論而且一定能夠產生理論的時代,這是一個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夠產生思想的時代。”黨報的理論、評論、言論,正是在需要理論的時代積極傳播黨的科學理論、在需要思想的時代為公眾提供思想的“坐標系”。

當今中國,網民超過8億人,微信用戶突破10億大關,人人都有麥克風、人人都是自媒體、人人爭當評論員。真實的、虛假的,正確的、錯誤的,理性的、盲從的,提供正能量的、釋放負能量的……各種聲音此起彼伏,各種觀點相互混雜,各類社會思潮都在“跑馬圈地”,特別是西方意識形態滲透和“政治轉基因”也在加緊實施,造成輿論場前所未有的紛繁復雜。

眾聲喧嘩尤需激濁揚清,輿論紛繁呼喚一錘定音。方此之時,人們更期待主流媒體的權威聲音,更期待主流價值的權威呈現。高擎思想引領的大旗,用訴諸理性、訴諸思想的理論、評論、言論來參與公共討論、佔領輿論陣地,在眾聲喧嘩的輿論場當好專業隊,在人人都有麥克風的時代用好手中分量最重的一支“話筒”,旗幟鮮明、立場堅定,明晰標准、明辨是非、明確取向,黨報就能在多元中立主導、在多變中把方向、在多樣中謀共識、在思想交流交融交鋒中筑牢意識形態“防火牆”,以強大的思想引領確保干部群眾保持“亂雲飛渡仍從容”的思想定力。

“三論”是主流媒體的“價值擔當”

沒有思想支撐的報紙,再厚也是薄的。理論、評論、言論是黨報的思想載體,也是決定其高度和厚度的“價值擔當”。要想超越新聞易碎品的局限,保持強大生命力,黨報必須努力從新聞紙、信息紙向思想紙、觀點紙轉變。

我們黨歷來重視思想理論宣傳,黨的機關報設有理論版,這是自1942年延安《解放日報》改版以來的傳統。在黨的新聞工作史上,黨和國家領導人撰寫社論和評論員文章並不鮮見。優秀的理論、評論、言論作品,具有廓清迷霧、撥雲見日的魅力,具有引領時代、啟迪未來的價值。回首革命戰爭年代,《井岡山的斗爭》和《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麼能夠存在?》猶如八角樓上那盞油燈,照亮了中國革命的偉大航程﹔回顧改革開放歷史,《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以及由此引發的真理標准大討論,猶如石破天驚的黃鐘大呂,開啟了改革開放的壯闊征程……不論是撥亂反正的奮力吶喊,還是深化改革的時代呼聲,不論是振聾發聵的輿情分析,還是擯棄浮躁的理性思考,優秀的“三論”作品總能立時代潮頭、發思想先聲,歷久彌新,彰顯穿越時空的永恆價值。

當代中國正經歷著我國歷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也正在進行著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這種前無古人的偉大實踐,為黨報的“三論”工作提供了強大動力和廣闊空間,同時也凸顯出其使命更加重大、責任更加艱巨。“萬山磅礡必有主峰,龍袞九章但摯一領。”在這風雲激蕩的新時代,黨報更要立足思想優勢,擦亮“三論”品牌,拿出更多叫得響、傳得開的拳頭產品,用“三論”搶佔輿論陣地、建構理性社會、放大主流聲音、守護核心價值,為干部群眾鍛造思想的“主心骨”,讓黨的主張成為時代的最強音。

“三論”是融媒時代黨報突圍的“王牌武器”

媒體融合給傳媒生態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輿論格局也因此發生深刻變革,主流媒體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戰。但不管媒體形態怎樣變、輿論格局怎樣變,思想仍是媒體最重要的品質,理性仍是時代最需要的力量,有價值的思想觀點仍是社會剛需,黨報仍然握有這個時代不可或缺的優質資源。

如今的新聞競爭,在時間上分秒必爭,在空間上無孔不入,想壟斷信息來源和發布渠道不啻為天方夜譚、痴人說夢。在這種情況下,搶“第二落點”,牢牢把握對現象的解釋權、對信息的分析權、對趨勢的解讀權、對價值的判斷權,就成為媒體一決高下的“撒手锏”。觀察雨后春筍般的微信公眾號,我們不難發現,大多數新聞時政公號推送的文章,都是以思想、觀點為主。

“青山繚繞疑無路,忽見千帆隱映來。”全媒體時代,在渠道、平台、形式上“先天不足”、缺乏競爭優勢的黨報,在思想和內容上卻有著得天獨厚的基因和稟賦。因為擁有堅實的“三論”工作基礎,從來不缺思想和觀點。作為主流媒體,黨報在准確傳遞黨委和政府的聲音、積極回應民眾關切上,擁有不可比擬的權威性和公信力。因此,在互聯網、新媒體形成的強大壓力場中,黨報毫無疑問應以思想立身、觀點制勝,堅守社會責任,發揚專業精神,切實用活用好“三論”這個“王牌武器”,始終保持思想的敏銳性和開放度,以更加理性、公正、深刻的思想產品和“智慧”產品吸引人、感染人、影響人,搶佔制高點,守好主陣地,更好發出主流聲音、傳播主流價值。

有“為”有“位”,江西日報加強“三論”的實踐探索

理論看家,為黨立言,筑牢傳播黨的創新理論的主陣地

理論版是江西日報歷史悠久的“元老級”專版。自上世紀70年代初創辦以來,歷經數次改版,許多同時代創辦的專版已經湮沒在歷史的長河裡,理論版卻一直生機勃勃,並日益凸顯其強大生命力,成為江西理論研究和新型智庫建設的重要平台。這得益於江西日報始終堅持理論看家,把研究、闡釋、傳播黨的理論作為第一要務,努力讓黨的創新理論在第一時間佔領輿論場,不斷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省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

黨的十八大以來,江西日報理論版緊緊圍繞學習、宣傳、研究、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打好主動仗,下好先手棋,系統謀劃、集中闡釋、一以貫之、持續發力,努力讓當代最鮮活的馬克思主義在第一時間“走”進千家萬戶、“住”進干部群眾頭腦裡,推動黨的創新理論掌握群眾並被群眾所掌握,進而產生改造思想、指導實踐、推動發展的動力。比如,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剛閉幕,《譜寫改革開放偉大事業歷史新篇章》一文就重磅推出﹔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西視察指導工作時發表重要講話,《開創江西綠富美並進新局面的總指針》和《以“六大轉變”推進脫貧攻堅》的雙頭條解讀文章很快就與讀者見面﹔黨的十九大一結束,《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縱橫談》欄目就鳴鑼開張……據不完全統計,黨的十八大以來,圍繞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理論版刊發的直接闡釋文章、配合解讀文章、理論聯系實際貫徹落實文章等150多篇。

為黨立言,為黨說“理”,從而統一思想、凝聚力量,是江西日報理論版不懈探索和努力的方向,黨報的理論宣傳也因此凸顯獨特的思想魅力和強大的指導力量。

評論開道,先聲奪人,打造發出江西最強音的“金話筒”

互聯網時代,如何增強黨報評論的“能見度”和“存在感”,提升黨報評論的引導力和影響力?近年來,江西日報緊密圍繞中央和江西省委中心工作,立足於新聞時政報道領域,聚焦重大戰略、重要會議、重點工作,在重要時間節點,以重大評論強勢開道、先聲奪人,旗幟鮮明地體現省委意圖、代表省委發聲,努力做到“省委出思想、黨報做文章”,為貫徹中央和省委戰略決策營造良好輿論環境,也因此不斷強化和凸顯了黨報評論一錘定音的作用和價值。

比如,在有關江西省委十四屆六次全會的重大報道戰役中,江西日報在會前推出題為《新起點 再出發》的江仲平(意為江西日報重要評論員)文章,為全會定調、吹風,甫一刊發就在全省上下引發強烈反響。人們不僅被文章縱橫捭闔、氣勢磅礡的文風所感染,更從中讀出了全會的核心要義,為全會精神的迅速落地營造了濃厚氛圍。

2018年5月,江西省委主抓的作風建設大會召開,江西日報組織精干力量,撰寫《來一次作風建設的大提升》《來一場作風之弊的“大掃除”》《形成作風建設的長效機制》《當好改進作風的“領頭雁”》等系列評論員文章,經省委主要領導一一審定后在頭版連續刊發,各地各部門主要領導紛紛撰寫學習體會文章,開展學習活動,出台相關文件,把全省干部群眾的思想迅速“攪動”起來,很好地體現了黨報評論的導向和引領作用。去年全年,江西日報刊發江仲平、社論、系列評論員文章約120篇,努力打造發出江西最強音的“金話筒”。

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把握大勢、順應大勢,江西日報重大評論靠前站位、主動作為,代表省委發聲,服務發展大局,凝聚全省共識,努力以大視野、大格局、大擔當壯大主流輿論聲勢、鞏固黨報權威地位。

言論發力,直面現實,搶佔觀點時代輿論引導的制高點

隨著2012年10月評論版的創刊,江西日報現已形成了一個專版、七八個專欄的言論布局,選題包括時政、經濟、文化體育、社會民生、生態環保、黨建等,基本實現了對國內新聞領域的全覆蓋。在“一個小雨點”都可能“擊起千層浪”的觀點時代,黨報言論要擁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就不能關鍵時刻“失語”、重要關頭“遲語”、重大問題“不語”,隻有直面現實、直面群眾、直面熱點、直面問題,該出手時就出手,敢於並善於對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話題發聲、秉言,才能贏得寶貴的話語權和輿論引導先機,從而有效引導社會輿論、傳播正能量。

以江西日報評論版為例,它的一個重要功能定位就是圍繞備受關注的公共話題或熱點問題,進行及時的思想啟發、正面引導。該版設置的重頭欄目都有時效性要求,比如,《觀察》主要就新近出現的一些新現象、新趨勢進行及時的觀察剖析,澄清認識、凝聚共識﹔《時評》主要就熱點問題或敏感話題進行探討評析,有的放矢、對症下藥﹔《微評》和《眾議》欄目則要求評論的新聞由頭越近越好,要“新聞熱議”……如今年1月,評論版就體檢行業弄虛作假、於海明“反殺案”正當防衛之爭、“替父代言賣酒”等網絡營銷欺詐、有害APP危害中小學生、紅色旅游出現“三俗”問題、保健品成“坑人”代名詞、過馬路“低頭族”成交通事故隱患等新聞熱點進行分析評說,通過觀點的碰撞、意見的整合,在擴大地方黨報言論傳播半徑的同時,有針對性地引導了社會輿論。

胸懷大局、植根現實,激濁揚清、扶正祛邪,守住正道、傳遞正能量,江西日報通過專版、專欄言論,直擊改革發展熱點,探討創新治理之道,弘揚社會正氣新風,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努力傳遞這個時代需要傳遞的觀點和聲音。

增強“四性” ,提升新聞輿論“四力”

進一步增強思想性,打造一流傳播力

思想的光芒穿越時空,真理的力量無遠弗屆。如果說“三論”是黨報的靈魂,那麼,思想性就是“三論”的靈魂﹔如果說導向正確是“三論”必須守住的“底線”,那麼,思想深刻就是其理應追求的“高線”。

各類媒體上的理論文章、評論、言論多如牛毛,為什麼有的能脫穎而出,引發強烈反響,有的則淹沒在信息的“海洋”中?每篇“三論”作品都有觀點,但並非每個觀點背后都有思想。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引發讀者廣泛共鳴的,往往是那些有思想的作品。有了獨到的見解、深刻的思想,理論才是“理論武裝”而非“理論包裝”,評論才有“言值”而非徒有“顏值”,“三論”才具有穿透力和說服力,才有更多的人傳看、傳播,達到給人啟迪、發人深省、予人新知的效果。因此,思想有多深,決定“三論”的傳播就有多遠﹔在思想上有真知灼見,“三論”才真正擁有深沉和持久的力量,為黨報打造一流傳播力奠定堅實基礎。

增強“三論”的思想性,一方面,黨報的理論編輯、評論員要有擅長的領域,不當“二傳手”,少寫“大路貨”,不說外行話,黨報要致力於培養有專業思想、專業知識、專業能力的專家型編輯和評論員﹔另一方面,可以借助外腦,建立一支權威專業的作者隊伍,聯系一批各領域權威的專家學者,為觀點的爭鳴提供平台、設置議題,從而更好地集納智慧、傳播思想。江西日報理論版從去年8月起開設新欄目《雙周論壇》,圍繞一個個經濟社會發展的熱點話題,通過專家和實際部門工作者的觀點爭鳴、頭腦碰撞,努力為黨委、政府科學決策貢獻原創性思想、前沿性理論、前瞻性指導,探索“黨報出思想”的方法和路徑。

進一步增強現實性,打造一流引導力

實踐是思想生長的最深厚土壤,也是黨報“三論”工作的源頭活水。隻有緊扣實踐、觀照現實,避免高高在上、凌空虛蹈,讓廣大干部群眾有更多的思想獲得感,黨報才能以一流的引導力做好凝聚人心的工作。

“題”要從實踐中來。“三論”應堅持從實踐破題,努力找准人們的困惑,抓住問題的核心,說透社會關注的焦點,為干部群眾紓心結、解扣子、指方向、引路子。為提升引導力,江西日報理論版正在探索依托《理論熱點面對面》《實踐中來》等欄目,用“小環境”解說“大形勢”,用“身邊事”解讀“大政策”,用“小故事”闡明“大道理”,把黨的創新理論融入群眾的“柴米油鹽”之中,以小見大,“淺”入“深”出,拉近理論與群眾的距離。黨報“三論”隻有切實想干部群眾之所想,急干部群眾之所急,有針對性地進行宣傳,才可能形成共鳴、產生共振、凝聚共識。

“人”要到實踐中去。要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理論宣傳工作者就要先“飛入尋常百姓家”。做好“三論”工作,不僅考量我們“手上”的功夫,同樣考量我們“腳下”的功夫。為加強“三論”的群眾基礎,江西日報以重點打造的言論欄目《評論人走基層》為平台,鼓勵廣大評論工作者深入基層,將黨的理論、政策、舉措同基層干部群眾普遍關心的實踐話題結合起來,從中找到評論的落腳點、著力點,有效打破“端著報紙找選題、坐在辦公室裡想觀點”的弊端,努力把黨報評論的“理兒”講到干部群眾的心坎兒裡。

進一步增強戰斗性,打造一流影響力

黨報宣傳的是真理,而真理必須旗幟鮮明。毛澤東同志在《與〈晉綏日報〉編輯人員的談話》一文中指出:“我們黨所辦的報紙,我們黨所進行的一切宣傳工作,都應當是生動的,鮮明的,尖銳的,毫不吞吞吐吐。”“三論”是宣傳黨的理論、黨的政策、黨的觀點的主陣地,隻有立場明確、旗幟鮮明,敢於開展思想輿論斗爭,進一步增強戰斗性,才能更好地承擔澄清謬誤、明辨是非的職責,在風雲激蕩中引領思想,在眾聲喧嘩中回應民意,從而牢牢把握話語權,打造一流影響力。

當前的理論評論宣傳存在一種錯誤傾向,那就是“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春夏與秋冬”,看不見或視而不見意識形態領域的尖銳斗爭,熱衷於脫離社會現實和遠離人民群眾的學院化、精英化、小眾化的談玄說妙、故紙堆研究,或者信奉一些西方國家鼓吹的“客觀中立”“不偏不倚”,熱衷於評論一些碎片化、一地雞毛的小問題,對網上各種歪曲黨的歷史、否定黨的成就、詆毀黨的形象的錯誤思想和言論卻含糊其辭、退避三舍,放棄了應有的立場,讓出了必須堅守的“陣地”。

積極、健康、向上的東西不去佔領輿論陣地,消極、腐朽、落后的東西必然大行其道。我們正在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要想戰勝各種風險和挑戰,既要堅持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的基本方針,也要有理有利有節地開展輿論斗爭。黨報的理論評論工作要進一步強化黨性意識和戰斗性原則,面對重大問題必須敢於亮劍、勇於發聲,不做“紳士”做“戰士”,用辛辣精准的筆觸抑惡揚善,用嚴謹有力的邏輯說清道理,把正確的立場觀點傳播出去,對罔顧事實的惡意攻擊迎頭痛擊,把虛假的“新聞自由”揭露出來,把社會熱點引導好,把社會情緒疏導好,在價值引領中把好“方向盤”,當好“定盤星”。

進一步增強人民性,打造一流公信力

馬克思在創辦《萊茵報》時指出,它(報刊)生活在人民中間,與人民同甘苦、共患難、齊愛憎。以人民為中心,是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核心和本質,也是黨報“三論”工作的價值追求。站穩人民立場,切實體察干部群眾的各種訴求,科學回答和有效破解干部群眾遇到的難題,黨報的理論、評論、言論才能真正為人民所需要、所信服,才能成為具有公信力的品牌。

進一步增強人民性,就要大力改進文風,用“大眾話”推進理論評論宣傳“大眾化”。理論評論文章要盡可能生動些,講究文採,使人產生親切感,而不是讓人敬而遠之。如能直指問題要害,再簡單的語言也可顯示出思想的深邃和巨大的張力。毛澤東同志早就批判過,有些人天天高喊著“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口號,可是“連三句老百姓的話都講不來”“實在他的意思仍是小眾化”。列寧也說過,“最高限度的馬克思主義=最高限度的通俗化”。應當大力提倡“大家”寫“小文”,多刊發各領域專家學者撰寫的要言不煩、貼近生活、文風朴實的理論文章,“讓馬克思說中國話,讓大專家說老百姓的話”,讓讀者感到似乎是與大專家面對面、圍爐夜話,在潛移默化、潤物無聲中感染群眾、引導群眾,進而轉化為他們改造世界的強大力量。

總之,引導輿論,引導的不是機器,而是廣大干部群眾,這就需要以人為本,以干部群眾為本,一切從他們的實際需求出發,不能自說自話、強加於人。黨報的“三論”見事見理更要見“人”,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隻有真正關注干部群眾,才能為干部群眾所真正關注,黨報的輿論引導才能取得最大實效。

(作者系江西日報社總編輯)

(責編:徐銘遠(實習)、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