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有高度有態度有廣度 16歲的上海書展有追求

2019年08月21日07:04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16歲的上海書展有追求

  上海發布展展台前展示的文創產品。王岡攝/光明圖片

  少兒圖書展區成為小朋友們暑假讀書休閑的好去處。新華社發

  高溫和雷雨擋不住愛書人的腳步。若不是親歷其中,很難想象,烈日下、風雨中綿延的隊伍是為了排隊購票逛書展。看著拎著大包小包的書步出展館的人們,看著台階上席地而坐捧書讀的人們,看著各項閱讀活動中熱情參與的讀者,記者不由得心生感慨:書展,是書香城市、文明上海一道最美的風景。

  8月20日晚,為期一周的第十六屆上海書展在上海展覽中心落下帷幕,本屆書展主會場入場觀眾數再創歷史新高。

  有高度、有態度、有廣度,更有聲勢、更有參與度、更有影響力——一個出色的書展應當具備怎樣的品質?16歲的上海書展提供了一種最好的模樣。它繽紛多彩,也面臨機遇與挑戰。它堅守品質,也不斷調適和創新。它精心打造“市民文化客廳”,營造市民的書香節日,已成為上海文化品牌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1、有高度的書展,躍動時代音符

  8月19日,點校本《隋書》修訂本讀者見面會在上海書展中央大廳舉行。這是修訂工程在《史記》、新舊《五代史》、《遼史》《魏書》《南齊書》《宋書》之后出版的第8種精裝修訂本。眾多熱心讀者與到場嘉賓交流互動,關心修訂工作的最新情況。“二十四史”修訂本連續7年在上海書展舉辦讀者見面會,這已成為上海書展與讀者的一種默契、一個溫暖的約定。

  為了每年8月的上海書展,中華書局總經理徐俊很早就會在記事本上把這一周標紅。“上海書展架起了出版者與讀者、作者與讀者之間的橋梁,對圖書的市場營銷有著明顯的拉動影響力,不但帶動了出版的自身節奏,也成為很多讀者的持續期待。”徐俊說,哪怕是偏冷門小眾的歷史、社科類讀物,在這裡也不愁沒有知音——當年《史記》修訂本在上海書展首發后銷售超10萬套,《遼史》修訂本也賣出上萬套,並在全國圖書發行市場打開局面。

  連續兩年帶團參展,中國外文局副局長陸彩榮對上海書展有了特別的親切感。今年,中國國際出版集團攜對外出版70年成就亮相上海書展,中國外文局在書展中心活動區舉辦“向世界說明中國:新中國對外出版70年優秀圖書作者見面會”等系列活動,讀者的專業和熱情,讓陸彩榮印象深刻。他感慨:“致敬上海書展,致敬上海讀者!”

  上海書展是有高度的,也是有溫度的。高度,決定了它的視野和格局,也決定了它的吸引力、影響力和輻射力。作為弘揚主流價值、服務國家戰略、助力文化大發展的重要平台,上海書展躍動著時代的音符。

  每日中午,“致敬七楷模”講讀會准時亮相書展中心活動區,圍繞鄒碧華、呂建江、於漪、鐘揚、南仁東、阿索拉毅、俞復玲七位時代楷模的傳記圖書,與讀者分享、學習楷模的事跡、時代的精神。

  書展期間,《戰上海》《中國尋路者》《上海相冊:70年70個瞬間》《鐵心力量》《日月新天——上海解放親歷者說》《情遷淮海路:致敬新中國70華誕》《1949上海解放日志》《我和我的祖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周年歌曲精選》等一批優秀圖書熱銷。書展期間,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評選在京揭曉,《戰上海》獲特別獎,上海人民出版社的展台前有了更多駐足的讀者。

  2、有態度的書展,以優質資源引領全民閱讀

  “文學是一個可以激發討論、喚醒情感和共識的文化載體。”書展首日,位於239米高空的朵雲書院上海中心旗艦店迎來首場閱讀活動,故事將作家羅伊·雅各布森與讀者連接在一起。

  第十屆茅盾文學獎公布之時,作家徐則臣正在上海書展和讀者分享新作《從一個蛋開始》﹔巴金《〈第四病室〉手稿珍藏本》上海書展首發,至此“人間三部曲”手稿本得以出齊﹔日本作家森見登美彥為參加上海書展坐了42小時的船﹔在位於黃浦江畔的書展分會場建投書局,美國作家杰西·鮑爾的“撒謊課”座無虛席,他以此為載體向讀者傳達自己關於真實與虛構的寫作觀……

  書展期間,每天有百余場閱讀活動接力上演,讀者們總能找到自己最想去的那一場。正如作家余華所說,“這是一個屬於讀者的書展,可能也是世界上人流量最大、最受歡迎的閱讀嘉年華”。

  經過16年的積澱,上海書展更加堅持引領有品質、有價值的閱讀態度,更加注重傳遞思想、文化、學術“最有價值的聲音”。今年書展繼續聯合16個區,推動“一區一特色”全民閱讀活動示范品牌建設,使市民讀者可以近距離感受書香魅力﹔實體書店、圖書館、社區文化服務中心、農家書屋等公共閱讀文化空間紛紛納入書展分會場體系,設立100多個遍布城鄉的實體分會場。

  在滬上最遠分會場,“書香瀛洲”2019上海書展崇明分會場“名家海島行”系列活動連續第六年舉行。當上海作家協會副主席薛舒亮相“真實與虛構——鄉村生活與小說”講座時,崇明區中興鎮文廣站摩肩接踵,不少讀者向她請教如何寫出好故事。薛舒感慨,作家要深入一線,要與基層讀者的思維對接,這樣既能積累素材,也會拓寬自己的寫作半徑。

  作為“上海國際文學周”的重要單元,“詩歌之夜”邀讀者與作家、詩人盡享詩意的星空。“書香中國”閱讀論壇、學術出版上海論壇、“書香·上海之夏”名家新作系列講壇等,一系列高品質、具有品牌影響力的文化活動,讓思想交流和碰撞,讓讀者零距離分享精神文化最新動態。

  3、有廣度的書展,以專業平台連通中外文化

  8月19日,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海派文化地圖”叢書新推5卷在上海書展與讀者見面。運用新穎的地圖概念,一個個海派文化地標躍然紙上,海派文化的新內涵、新形象和上海城市精神一起,在書中匯成一道美麗的城市景觀,構筑上海萬花筒般的城市特色。

  “既傳統又時尚,別開生面。”書展期間,上海書畫出版社全新推出的碑帖“掌中書”——《朵雲琳琅叢刊·巾箱帖館》第一輯,為喜愛書法碑帖的讀者呈現一種久違而富有新意的傳統樣式。

  “立足上海,服務全國”是上海書展始終堅守的辦展理念。今年,全國500余家出版單位齊聚上海書展,參展的圖書品種達16萬種,一大批新書好書在上海書展首發,彰顯了“首發機制”的平台引領效應。

  對標國際,從區域性到全球化,上海書展同樣塑造著跨文化跨界交流的大出版產業平台。面對新技術、新產業,上海書展努力構建跨界交融的新格局。加拿大插畫家約翰·豪作品首度來華的展覽“中洲旅人——約翰·豪藝術展”在書展前開幕﹔上海譯文出版社《夏洛的網》《挪威的森林》《聊天記錄》三本書展主打書為概念的藝術裝置吸引市民參與﹔“世界最美的書”設計藝術展,令無數讀者駐足品鑒。

  經過16年的精心打造,上海書展的溢出效應已經顯現。來自攜程的一組數據頗有意思:書展期間,上海展覽中心周邊5公裡范圍內酒店預訂量同比增長明顯,特別是16—18日的周末,酒店價格環比略有上浮,而展館附近性價比高,且離地鐵站近的熱門酒店甚至出現“一房難求”的現象。

  上海書展的大客流、多首發、高銷售、名人效應,已經成為業內年度新品的發布地、文化人士的集聚場所,更推動著餐飲、旅游、交通等相關行業跟著上海書展的步伐共同轉型提升。“這個溢出效應,我理解,既包括傳統意義上會展行業1比9的經濟收益效應,包括讀者花費10元門票進入上海書展現場、帶走約140元的圖書或文創產品的消費統計,更體現在會展技術的應用與創新、企業品牌的樹立與傳播、文化理念的滲透與擴散、城市之間的互動與發展等諸多領域。”上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新聞出版局局長徐炯說。

  上海書展如何順應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進一步保持發展活力與持續性?徐炯說,堅持品質是不變的追求,堅持開放是發展的方向,堅持服務則是根本。“我們希望,進一步擴大上海書展的溢出效應,通過不斷優化布局,提升品質和影響力,把上海書展的精彩進一步輻射到長三角,乃至全國。”

  (本報上海8月20日電 本報記者 顏維琦 本報通訊員 趙原)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