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新聞戰線》>>2019年·第3期

編輯的自我修養

言 真 
2019年08月23日16:29 | 來源:人民網-新聞戰線
小字號
原標題:編輯的自我修養

小時候,曾經在親戚家看過一套還未正式出版的樣書,大大的包書紙裡面,幾乎每一頁上都有鉛筆細細修改的痕跡,字跡端正、娟秀,修改符號畫得干淨、利落。大概從那時起,腦海中就出現了一個“老編輯”的模樣:他躬身伏案、仔仔細細地讀著每一字、每一句,斟酌著字詞與語法﹔他改的每一處,必然是再三思忖,精心潤色﹔他博學、睿智、果斷、堅定……

如今,我也成為一個編輯,但卻遠未成為記憶中那個“老編輯”的模樣。工作時,我時常會想起那本樣書,那些修改的痕跡,感嘆作為一個編輯之“路漫漫其修遠兮”。

一直以來,編輯這個職業都被認為是“甘做人梯”“為他人作嫁衣裳”,不是很有吸引力。看的是別人寫的稿子,自由發揮的余地小,也少有成就感。前人有言,從事編輯工作,大體可以分為三種層次:一種是視編輯為畢生追求和奮斗的事業,這是做編輯的最高境界﹔一種是把編輯作為職業,作為謀生的手段和飯碗﹔還有一種是把編輯作為副業,渾渾噩噩,沒有投入和感悟,也無所謂進步,這是最不可取的。

把編輯出版當做畢生追求和奮斗的事業,“孜孜矻矻,死而后已”,當是編輯工匠精神得以彰顯和延續的基礎。這種對出版物編輯過程和最終品質高度負責的敬業精神,讓我想起現代著名出版家鄒韜奮先生曾說過的,“我不願一字一句我所不懂或不稱心就隨便付印”,“看校樣時聚精會神,就和寫作時一樣,因為我的目的不讓它有一個錯字”。已故著名學者周振甫干了一輩子的編輯工作,退休后在接受中央電視台《東方之子》欄目採訪時,被問及是否后悔當初沒有選擇在高校專心做學問,周振甫平靜地說:“中華書局給我一個編審,一生足矣。”

精益求精、一絲不苟,正是對敬業的詮釋。

若將編輯出版作為畢生追求和奮斗的事業,就要耐得住寂寞,經得起誘惑。尤其是青年編輯,一旦選擇了這行,就應該有苦其心志的思想准備,好比古希臘神話中的西西弗斯,在被諸神懲罰推動巨石的過程中,在孤獨的生命體驗中,發現了人生的意義——征服頂峰的斗爭本身,足以充實人的心靈。

工匠精神不是口號,它應扎根在每一個編輯的心中,貫徹於編輯的每一個環節,成為編輯提升自我修養的修行自覺。

(責編:徐銘遠(實習)、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