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圖博會版權交易火熱 "中國故事"有了豐富國際表達
余華、葉兆言、蘇童、魯敏作品的土耳其文版亮相圖博會。
第26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正在新國展舉行。版權交易一向是圖博會的重頭,從本屆圖博會現場可以看到,當代文學精品、中國道路研究專著、中國文化研究學術圖書,成為今年“走出去”圖書的亮點。
余華等四作家譯作“走出去”
中國故事有了豐富的國際表達,一批當代文學精品大踏步“走出去”。
在本次圖博會上,譯林出版社社長葛慶文、作家葉兆言和土耳其卡努特國際出版公司社長克齊澤,共同掀起了八本書的“紅蓋頭”,正式宣布余華、葉兆言、蘇童、魯敏四位作家的八部土耳其文作品面世出版。
2016年初,土耳其卡努特國際出版公司的社長克齊澤拜訪譯林出版社時,譯林向其重點介紹了余華等四位重量級中國作家。幾個月后,經過認真調研的克齊澤鄭重表示,願意購買這些作品的土耳其文版權,並在當年的北京圖博會上與譯林社舉行了簽約儀式。
最終,歷時四年精心運作,這八部力作得以呈現,它們是余華的《在細雨中呼喊》,葉兆言的《花影》《別人的愛情》《我們的心多麼頑固》,蘇童的《另一種婦女生活》,魯敏的《六人晚餐》《牆上的父親》《此情無法投遞》。
葛慶文表示,譯林出版社今年還與土耳其四大出版巨頭之一的紅貓出版社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設立了土耳其第一家“中土出版中心”,將會帶動更多中國文學、社會科學、經濟科技著作進入土耳其讀者的視野。
“中國道路”研究專著受青睞
本次圖博會上,一批“中國道路”研究專著受到國外出版社青睞,這在以往的對外版權貿易中並不多見。
商務印書館推出的《中國道路與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從理論與實踐兩部分探討中國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是商務印書館出版的“中國道路叢書”中的一部。商務印書館副總編輯陳小文告訴記者,“叢書中的作品緊緊圍繞中國現實問題展開,從頂層設計的高度,通過對比國外發展經驗,結合中國國情,在制度設計和發展模式等方面探究中國特色的經濟發展之道。”施普林格·自然集團編輯總監威廉·阿克爾則表示,作為一個國際性的出版平台,很高興將優秀中國學者的研究成果推向全世界的讀者。
由三聯書店出版的《重啟改革議程——中國經濟改革二十講》自2012年出版以來,印量已達11萬冊之多。這本書以問答的形式回顧了中國改革開放后的重大經濟決策過程和重大事件,對中國經濟問題進行了梳理,並對未來的中國經濟改革提出了方向性建議。此次圖博會上,該書推出了阿拉伯語版。
此外,三聯書店的《直面大轉型時代》《絲綢之路經濟帶研究》進行了英文版的簽約,這些書都是從經濟角度向海外介紹中國道路的成果。商務印書館還與英國盧德裡奇/泰勒弗朗西斯集團推出《“一帶一路”——引領包容性全球化》英文版。該書在挖掘“絲路精神”的基礎上,重點分析了經濟全球化及其局限性、“一帶一路”倡議提出的宏觀背景、“一帶一路”建設的內涵與思路等。業內人士認為,這些圖書將對世界了解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經驗提供幫助,並可為與中國有近似歷史國家的經濟發展提供有益借鑒。
本土文化研究圖書很吃香
《福建土樓》《中國人行動的邏輯》《立體的歷史》等,都是本土文化研究的精品,從不同研究領域體現中國一流學者風貌。和此前不同,它們並不寂寞,“走出去”同樣很吃香。
施普林格·自然集團人文圖書副總裁裴米婭說,《福建土樓》英文版將出版,《中國人行動的邏輯》等作品的英文版已簽約。
值得一提的是,建筑學家黃漢民所著的《福建土樓》,英文版制作精美、大氣典雅,完美地呈現了客家土樓這一世界傳統民居建筑中的瑰寶。裴米婭還介紹,《立體的歷史》一書以古代中國與域外文化交流為主題,將古代中國置於整個歐亞大陸的歷史畫卷中,利用文獻、考古和圖像資料,由近而遠進行講述,敘述視角十分新穎。而《中國人行動的邏輯》注重對中國人的行動策略同中國社會結構、文化情境之間相互關系的研究,視角也很獨特。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