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出版業正在駛入知識服務快車道

王坤寧
2019年08月26日14:22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出版業正在駛入 知識服務快車道

“出版、科研、教育等專業機構進入知識服務市場的時機已經到來,由專業的機構提供專業的知識服務是知識服務市場健康發展的必由之路。”8月23日,在由中宣部出版局指導、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主辦的中國出版業知識服務大會上,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院長魏玉山一語中的。

2015年,經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領導批准,國家知識資源數據庫工程被納入新聞出版業數字化轉型升級工作。幾年來,在國家的持續推動和各方的不懈努力下,知識服務體系建設工作在標准規范研制、平台搭建、產品開發、模式創新等方面均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本次大會總結試點經驗,共享試點成果,聚焦行業動態,並深入探討我國知識服務建設的未來發展前景。

以知識服務助力出版業高質量發展

“知識服務是互聯網時代出版業開展轉型升級、實現融合發展的重要支撐,是傳統出版和新興出版融合發展的新業態。”中宣部出版局巡視員、副局長王志成坦言,提升我國出版業知識創新和知識服務水平要在4個方面持續努力。一是認清形勢,把握機遇。要深刻認識到黨中央高度重視出版工作,認識到出版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堅持創造創新,把握出版業高質量發展帶來的新機遇。二是加快出版業融合發展。出版機構要在技術應用、傳播渠道、經營管理上積極探索融合發展路徑,從傳統內容生產者向知識服務商轉型。三是促進成果轉化和應用。要抓住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革新帶來的產業變革新機遇,持續打造出一批兼具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好成果。四是加強人才培養。要探索建立科學的人才評價機制,積極完善相關管理和激勵制度,樹立正確的用人導向,充分發揮人才的價值。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要進一步加快國家知識服務體系建設研究,推進相關成果轉化和應用,助力新聞出版業轉型升級和融合發展。

“出版單位要參與知識服務建設,不能與互聯網企業拼資金、拼廣告,而是需要另辟蹊徑,通過搭建國家知識資源服務門戶網站,把分散的專業知識服務產品組織起來,統一推向市場。”魏玉山說。

推進國家知識資源服務平台應用

從2015年開始,在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數字出版司的指導下,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先后開展了三批“專業數字內容資源知識服務模式試點”工作,總共遴選出110家出版單位、科研單位等進入試點﹔同時,組織了28家首批試點單位開展了知識服務標准研制工作,確定了24項知識服務領域的標准,首批8項標准於2015年11月頒布﹔財政部2015年批准了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申報的“知識服務平台建設”項目,並給予資助,知識服務中心平台建設啟動﹔2016年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正式批准由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籌建知識資源服務中心﹔2017年,國家發改委批准立項新聞出版大數據應用工程——國家知識服務平台項目。

“現在國家知識資源服務中心網站的2.0版本已經開發完成,已經集合了數十家出版單位的100多款知識服務產品。”魏玉山如是說。

記者在現場看到,國家知識服務門戶網站作為首個出版行業專業知識服務門戶網站,有別於現有互聯網搜索引擎和傳統文獻數據庫,一是該門戶接入的數字資源是經過嚴格編校審查后的專業知識,版權清晰﹔二是該門戶是作為各專業庫的接入口和服務總出口,為各接入單位提供服務資源,其專業知識資源均存儲於各接入單位自己的知識庫,並由各單位自行運營管理。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工程研發中心技術總監熊秀鑫說,該門戶提供的服務包括知識搜索和關聯檢索服務、用戶導流服務、標准支撐服務、版權保護服務、學術評價服務、技術支持服務等。目前該門戶已接入專業庫17家。

積極探索融合發展的創新業務模式

魏玉山表示,出版單位開展知識服務有獨特的優勢,有廣闊的發展空間。他坦言,知識服務與傳統的出版服務完全不同,不是說把紙質圖書數字化,做成電子書、有聲書就是知識服務,也不是說把相關圖書搞成一個專業的數據庫或者做出慕課等就是知識服務,“這樣做隻能是數字化的文獻服務或文本服務,還不是真正的知識服務”。魏玉山認為,知識服務是通過對數字文獻等的知識標引、知識挖掘、知識加工等,形成的准確的、精練的、便捷的知識產品,是對數字內容的重構,是一次再生產。

大會交流中,大家對人民出版社的黨員小書包、人民衛生出版社的臨床助手、人民法院出版社的法信平台等這幾年出版界數字出版轉型升級和融合發展的成功知識服務產品有了深刻了解。

5G時代已經來臨,它將與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一起,深刻影響數字內容的生產和傳播方式,也將極大地拓展知識服務市場需求的空間。與會者一致表示,要抓住技術革新帶來的產業變革新機遇,加快新技術在出版業的深度應用和成果轉化,賦能出版業轉型升級。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