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以繪本形式,向世界講"紅樓"故事

路艷霞
2019年08月26日07:17 | 來源:北京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以繪本形式,向世界講“紅樓”故事

  《清·孫溫繪全本紅樓夢》由紅學專家撰寫十余萬字,再由翻譯家精心譯成外文版。本報記者 路艷霞攝

  第26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昨天在新國展落幕,為全世界讀者編纂的中、英、法、意版本《清·孫溫繪全本紅樓夢》在圖博會上首次驚艷亮相,成為最引人注目的一部書。

  現場展示的四國文字版本,典雅大氣,古風濃郁,黛玉葬花、寶釵扑蝶、晴雯撕扇、湘雲醉臥……這些經典場景細微動人、栩栩如生,這是以國家一級文物、清代孫溫所繪230幅絹本工筆彩繪“孫溫《紅樓夢》全本繪畫”為基礎,由中國紅學專家撰寫十萬多字的節本配文,再通過譯者和國外漢學家的精心審讀,最終呈現的一部精彩之作。

  售價250歐元比歐洲畫冊更貴

  《清·孫溫繪全本紅樓夢》由中國青年出版總社和中國紅樓夢學會聯合策劃,中青國際總經理郭光是本書主編、策劃之一,他說,該書中、英、法、意語言版本將於今年10月面向全球讀者出版發行。

  郭光透露,目前中青國際已與英國PGUK出版人集團、布魯姆斯伯利出版公司簽署了英文版圖書的分銷協議,法文版和意大利文版也分別與法國Citadelles&Mazenod出版社和意大利Mondadori Electa出版社簽署了幾千冊的包銷協議。“在歐洲,一般藝術畫冊大約50歐元至100歐元,而這部書將以200英鎊、250歐元的價格面世。”郭光說,國際發行商表示要把畫冊當成奢侈品來賣,“倫敦奢侈品商場哈羅德的書店就將售賣這部《紅樓夢》。”

  “我們是讓國外專家幫助我們講中國故事。”郭光透露,15位國外專家參與了策劃、編輯、翻譯、校對。“國外專家說,不要把《紅樓夢》當成博士論文來推廣,用講故事、用繪本方式來表達最直接、最生動。”郭光和團隊成員於是找遍了各種資料,他發現現當代畫家畫了很多《紅樓夢》,但有的內容不夠豐富,有的更像是插圖,故事性不強。多方尋找之后,清代孫溫花費36年所繪的工筆畫被最終鎖定,“孫溫的畫作典雅、華麗、工整,更容易被西方讀者接受,其畫作對中國園林藝術、家居藝術、服飾藝術、飲食藝術的完美表現,對於國外讀者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再合適不過了。”進入到設計階段后,這部《紅樓夢》原本想採取小開本形式,但國外專家認為強調視覺沖擊,就一定要用大開本。

  2007年,郭光帶著中國青年出版社投資的十幾萬英鎊來到倫敦開拓市場。12年來,郭光和團隊實現了成功跨越。“中青國際在英國實行本土化運營,我們把握了國外讀者的生活習慣、文化背景、閱讀習慣,讓中國文化成功與西方市場對接。”在他看來,一旦我們的出版物實現了國際表達,“走出去”的路就變得越來越順暢。

  紅學專家心懷敬畏撰10萬文字

  “如果沒到《紅樓夢》裡走一走,到大觀園裡逛一逛,人生確實很遺憾。”這是該書主編、紅樓夢學會會長張慶善對中國讀者說的,也是他想對國外讀者說的。當他聽聞要以繪本方式向國外讀者普及《紅樓夢》時,他又驚訝又激動。

  中國藝術研究院紅樓夢研究所副研究員、中國紅樓夢學會執行秘書長何衛國,像張慶善一樣毫不猶豫地答應了撰文任務。他從16歲開始閱讀《紅樓夢》,至今閱讀不下15遍,他最終花費3個月時間寫成了10萬文字,“我是以敬畏之心來對待這些文字的。”何衛國此次採取節編和改編相結合的方式,“孫溫畫作有連續性,一幅畫有三四個情節,特別像過去的連環畫,這為我的文字撰寫創造了條件。”

  何衛國說,孫溫畫中的人物有3000多人,光是丫鬟名字就讓人頭疼,因此他採取的做法是留下主要丫鬟的名字,如襲人、晴雯、鴛鴦等,而其他無需強調身份的,統一以“丫鬟”取代。“寫這些文字當然不能瞎編,不能講宮斗戲,不能聳人聽聞。”何衛國說,盡管是普及文字,但依然要有學術含量。

  他說,時至今日,《紅樓夢》已經被翻譯為34種語言、155個不同篇幅的譯本,但不管哪種語言,《紅樓夢》的全譯本都卷帙浩繁。“此次出版的繪本《紅樓夢》,海外讀者也許隻需要花幾天或一個星期的時間,就可以閱讀完。”對張慶善而言,他更期待國外讀者由此開始,更深入地走進中國文化。

  每本書都是手工穿線裝訂

  “這部書前前后后花費3年時間完成。”中青國際國際事務經理徐徐說。徐徐告訴記者,四種不同語言版本,採取了四種不同的封面設計,但都滲透了中國元素,“我們把中國畫的留白美學融合了進來。”此外,無論中、英、法、意文,每一幅畫作的標題都是中文,中文與異國文字交相輝映,仿佛兩國在對話。

  而為了突出中國味道,四種文字出版物全部都在國內印刷。深圳精彩印聯合印務有限公司董事長馮子彧說,全書選用傳統意義上的仿古特種紙張用於封面,這種紙張手感細膩,有布面的感覺。

  馮子彧說,最為考驗人的是裝訂工藝。由於採用了傳統的中式古線裝法,因此裝訂穿線必須採用特殊的線和布料匹配,由工人手工制作完成。由於時間緊工作量大,員工必須加班加點。“從打孔到穿針引線,游走於書背處,巧手穿梭於每一本作品,很多女工的手被棉線勒破了。”馮子彧動情地說,當最后一道工序完成時,更像是完成一件美好的作品一樣,充滿了神聖感。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