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海外版:"盲目黑""跟風黑"該休矣

自8月9日上映后,電影《上海堡壘》因為在網絡上引起一波又一波的批評聲浪,幾度登上微博熱搜,成為輿論焦點。
許多批評者指出了這部電影存在的不足與問題,言之有理,持之有故,一針見血,為電影主創和演職人員提出了值得反思與總結的教訓。但與此同時,也有不少批評者根本沒看過電影,就抱著先入為主的心態與牆倒眾人推的心理“盲目黑”“跟風黑”,肆意宣泄情緒,惡意刷低分。
近幾年,網絡上“盲目黑”與“跟風黑”的風氣漸盛。有些電影還沒公映,評論裡就有人說“看這個明星演就覺得這部戲很爛”“從造型就能看出來是個爛片”,電影沒去看就說“看都不用看也知道很差”“這麼多人差評肯定好不到哪裡去”之類的話。更有甚者,用謾罵代替批評,對主創團隊和演職人員進行道德批判和人身攻擊,戾氣之重令人觸目膽寒。這樣的風氣如果持續蔓延,對電影和其他藝術創作來說,都將是一種傷害。
網絡時代,人人都有麥克風,發表觀點從技術層面上變得輕而易舉了,更多考驗的是人們獨立思考的能力。如何避免人雲亦雲、盲目跟風,用理智克制的態度去觀察分析,需要智慧,更需要一份冷靜和善意。
電影商業化的進程中,各種因素縱橫交織、錯綜復雜。在泥沙俱下的信息裡,如果不經分辨、挑選、思考,很容易被所謂的“一面倒”或者“一面捧”所裹挾,陷入“跟風黑”或者“跟風吹”的狀態裡。這些凌駕於理性之上的貶損以及吹捧,一旦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形成巨大的負能量旋渦,像颶風一樣席卷剛剛起步的中國電影工業以及投身其中的電影工作者,產生難以估量的破壞力。
藝術創作沒有完美。無論電影、電視劇、文學還是其它藝術門類,無一例外都要接受受眾的審視與批評。有人說好,有人說不好,都不足為奇,更應該提倡,前提是這些評價是在尊重、真誠、友善、客觀的基礎上給予的。立場是以人民為中心,目的是為我們的社會提供正能量。隻有在這樣的輿論環境中,我們的藝術創作才會被真正地激發和促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