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刷屏"炫富炫"照騙" "旅行朋友圈"這樣招人煩

最近,一則名為《旅行怎麼發朋友圈不會招人煩?》的帖子火了,在廂遇APP上,這個話題同樣引發熱議。昨日,記者採訪了多位市民和網友,整理了幾種煩人指數較高的“旅行朋友圈”。
速度圍觀一下,這類公認辣眼睛的“旅行朋友圈”,你朋友圈裡出現過嗎?
每天更新數十條
煩人指數:★★★★★
在討論區裡,這類刷屏式“旅行朋友圈”被吐槽得最多。
26歲的蔣小姐家住大石壩,她說,自己單位有位年紀稍長的女同事,無論是節假日出去旅行,還是單位安排去出差,她都會不斷更新朋友圈。到火車站來一條,到目的地來一條,入住酒店來一條,旅行過程中更是不停更新,“我真的不知道她這是去旅行,還是在寫匯報日記,要不就是故意拉仇恨。”
從事設計工作、28歲的葉大勇說,自己前女友就有這個毛病,每次旅行,每天更新10條以上的朋友圈,每條還要湊齊9張圖,幾乎一步一拍照。每當此時,葉大勇就會產生一個疑惑:她是在跟我旅行,還是在跟手機旅行?
炫富炫“照騙”
煩人指數:★★★★
“今天入住了位於××市中心的五星級酒店,××××的房價體驗感果然不一樣……”29歲的袁霞在江北區某家具賣場工作,她說,自己有位高中女同學朵朵(化名)成為微商之后,成天就在晒“旅行朋友圈”。讓她無語的是,朵朵發的文字總是在炫富,配的照片則是十足的“照騙”,“眼睛比她本人大一倍,鼻子形狀也變了,一張大臉都變成了標准瓜子臉,這樣的朋友圈就是大寫的‘假’字。”袁霞說,她和幾位老同學私下討論過,大家都覺得挺反感,如今,袁霞直接將朵朵屏蔽了。
今年30歲的謝筠從事教育培訓工作,他曾經有個朋友為了炫富,在朋友圈連晒多張在迪拜度假的圖,結果才發完就被他在江北區的某超市裡撞見,那位朋友因太過尷尬直接將謝拉入黑名單。
廂遇網友“粟艾”則告訴記者:“旅行朋友圈炫富我都還能理解,但發的全是精修照片的就真煩人了。很想回一句,蒙誰呢?咱又不是不知道你真人長啥樣。”
愛發旅行小視頻
煩人指數:★★★
21歲的小胡在渝北區某高校就讀,她說,自己最討厭的“旅行朋友圈”非小視頻莫屬,某些時候不小心點進去了,不僅浪費流量,視頻裡的聲音往往還又大又嘈雜,引得周圍的人也投來質疑的目光,“有次我在書店,點開了一條尖叫朋友圈,哎,給我尷尬得喲。”
28歲的周先生家住冉家壩自由港灣小區,他很無奈地吐槽,自己老媽最愛發旅行小視頻,但是每次發的視頻畫面又晃又抖,還要求家族群裡的人都去點贊去評論,“有時候拍的畫面連人都看不到,但我也不敢說,也不敢問。”
支招
發“旅行朋友圈”的正確模式
1.每天一條最佳
陳女士(25歲 女 傳媒):出去旅游,我也會發朋友圈記錄,我覺得每天發的條數以一條為最佳,內容最好就是優美的風景加上自然拍攝(拒絕過度美顏)的照片。就像我之前去三亞玩,有朋友說,陰雨綿綿的天氣,可以在我的朋友圈看到藍天白雲,令她感到放鬆。
2.分享攻略指南
秦俊(27歲 男 金融):我比較喜歡看干貨類的東西,我覺得“旅行朋友圈”發攻略、美食指南的會讓我覺得比較贊,有的寫得精彩甚至讓我忍不住想收藏。
3.風景大片美照
楊嬌(28歲 女 教育):我有個從事攝影師工作的老同學,他每次出去旅行時發的朋友圈我都很喜歡看,因為他拍的每一張都是大片,有些美到可以拿來當屏保。當我下次到了他去過的地方耍,我還要專門翻他的朋友圈,看看他當初拍攝的角度。
提醒
可通過“分組”屏蔽不願看的人
英國心理學會認証心理咨詢學家陳志林認為,近兩年來,從“朋友圈照片”到“旅行朋友圈”等內容都引發過網絡熱議,可見大家對朋友圈禮儀、規范關注度越來越高,體現了大家對網絡社區文化的愈發重視,希望其內容可以盡量有序、優質。但要注意的是,也不應該過多地以自己的標准去要求別人。
此外,一些愛發“旅行朋友圈”的人,可以針對部分內容設置為選擇性開放,既能保持自己的個性和習慣,也能減少來自他人的非議。
聲音
七彩的素描:我有個朋友就是機票來一個,登機來一個,到達目的地來一個,等行李來一個,坐地鐵把票拿到再來一個……后果可想而知了——被屏蔽。
LCY草草:拍照從不講究美感那種原片,直接放上來,真的很拔草啊!
石小胖:完全討厭P圖狂人,因為一起旅行過,知道放出這種照片的人,旅行過程中其實一直照照照,上車和睡覺前就P圖。
魚魚:怕是說的我哦,我最近朋友圈就是這種,反省去了。
Zuiai:我有個朋友跟團出去旅行不知道拍了多少照片,回來以后連續幾個月每天3張堅持更新,給我看醉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