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盤點中國40年405部涉案劇 類型越多好劇越少?

2019年09月02日07:45 | 來源:新京報
小字號
原標題:40年405部涉案劇,類型越多好劇越少?

  《重案六組》

  《冬至》

  《紅蜘蛛1》

  《法醫秦明》

  《無証之罪》

  《破冰行動》

  涉案劇(犯罪題材劇集)匯集了懸疑、燒腦、獵奇、沖突、反轉等多重元素,將人物置身於罪案環境探尋真相、甚至面對生死抉擇,用相對極致的戲劇性表達,令觀眾體驗觀感和精神上的雙重刺激,還原最原始的人性善惡的同時探討更深入的社會議題。一直以來,涉案劇都是備受觀眾喜愛的類型,像《重案六組》《征服》《白夜追凶》《無証之罪》等都曾引發廣泛的社會討論。

  新京報統計了中國近40年的405部涉案劇,發現根據真實案件改編的涉案劇口碑普遍較好﹔隨著時間的推移、視頻網站的興起,涉案劇的類型越來越多元,創作難度也越來越大……涉案劇與現實的關系應該是什麼樣?未來涉案劇會走向何方?新京報為此專訪了《破冰行動》導演傅東育,愛奇藝副總裁、自制劇開發中心總經理戴瑩,《重案六組》主演兼編劇王茜、劇評人等影視從業者,解讀涉案劇三大規律形成原因。

  規律1

  兩個產量高峰,單集片長越來越短

  隨時代變化而變化,視頻網站改編涉案劇生態

  納入本次統計的涉案劇共405部,網上有評分的197部。鑒於評分網站要求打分的有效用戶達到一定數量才會開分,因此有網絡評分一定程度上代表該劇集的關注度。根據新京報統計顯示,197部涉案劇在時間軸上的分布呈現出兩次增長趨勢——第一次在2000-2005年區間,涉案劇集密集出現,之后數量有所減少,2015-2019年區間再次密集出現。涉案劇數量的增長和減少跟相關文件息息相關。

  涉案劇第一個“繁榮”階段,出現了一些粗制濫造,以血腥暴力為噱頭吸引觀眾的劇,對青少年造成了不良影響。2004年4月廣電總局向各衛視下發的《關於加強涉案劇審查和播出管理的通知》。《通知》要求電視台把涉案題材的電視劇安排在每晚23點以后播放,同時要求各省級電視台對涉案影視劇加強把關,控制數量。

  此前的2000年到2003年期間,《中國刑偵1號案》《命案十三宗》《插翅難逃》《征服》《重案六組》等高品質劇集的接踵播出,帶動了觀眾對涉案題材電視劇的熱情。公開資料顯示,該《通知》下發以后,當年送審的相關劇目在批准、立項環節被壓縮了40%,涉案劇進入了長達十余年的蟄伏期。直到2015年,《刑警隊長》登陸江蘇衛視、重慶衛視,才宣告涉案劇時隔10年重回衛視黃金檔。這一時間節點與統計數據裡涉案劇在2015-2019年區間再次密集出現正好吻合。

  405部分析樣本中,397部有集數數據,單部涉案題材電視劇的集數呈現出增長的趨勢。2011年至今,劇集集數變化范圍明顯增大,集數多和集數少的劇集數量都有明顯增加﹔405部分析樣本中,274部有單集時長數據。整體單集時長呈下降趨勢,尤其2011年開始出現了大批單集時長較短的涉案劇集。劇評人“太陽以西”分析認為,這一變化和2010年11月廣電總局下發《廣電總局關於印發〈廣播影視知識產權戰略實施意見〉的通知》有關。這項《通知》意味著網絡視頻行業全面進入比拼正版內容的階段,視頻網站隨之崛起,成為堪與電視台匹敵的劇集購買和播放平台。視頻網站不像電視台那樣對劇集播出時間和長度有嚴格的限制,而是希望給用戶提供自由多元的選擇。因此,互聯網“分眾”的特質反作用到了創作上,使得這一時期的劇集,不止是涉案劇,在單集片長和總集數上都變得更有彈性,以滿足視頻平台用戶多元化的觀劇需求。

  規律2

  類型越來越多元化

  適應觀眾更高的要求,吸引更多人“入局”

  早期的涉案劇,多數聚焦刑事案件和警察職責與個人家庭生活的沖突。互聯網視頻平台成為主流播出平台之后出現的這波涉案劇熱潮,則呈現出更加多元化的趨勢——題材上走融合路線,懸疑探案與其他類型片元素結合,出現了不少“懸疑+”類型片,比如懸疑+愛情的《他來了,請閉眼》﹔“探案者”的職業更加細化,傳統的刑警之外還加入了其他技術型警種,比如以法醫為主角切入的《法醫秦明》,以犯罪心理學者的視角切入案件的《心理罪》等﹔不再拘泥於主角的完美人設,更願意塑造有缺點的主角,使得人物更接地氣。比如《暗黑者》的羅飛是有分裂人格的,而《余罪》的男主雖然心懷熱血和正義,但經常行走在灰色地帶﹔精神層面尋求共鳴的點也更加多元,例如《白夜追凶》《無証之罪》等不再是僅僅通過一系列案件的偵破展現人性的沖突或者是塑造警察的形象,更多的是深挖人物的心理,並以此折射相關的社會問題……

  涉案劇的多元化演變,一方面是為了吸引更多的觀眾“入局”,另一方面也是為了適應觀眾對涉案劇越來越高的要求。戴瑩向新京報分析指出,涉案劇本身具有一定的專業性和觀劇門檻,它的受眾相對垂直且固定,以前很多女性用戶對這一類型是不感興趣的。對內容制造者和平台來說,總是希望用創新的內容吸引更多用戶入局。基於對用戶需求的深度觀察,決定以“懸疑+”的模式來破局,滿足更多觀眾層對涉案劇的需求,也令整個涉案劇的類型更加豐富飽滿。包括《原生之罪》的雙男主設定,也是為了吸引女性觀眾的關注。

  而在國產涉案劇缺席衛視黃金檔的十多年裡,互聯網的發展讓中國觀眾得以看到很多國外優秀劇集,他們對類型劇的審美要求也水漲船高。傅東育導演就感慨說,現在涉案劇拍攝在技術手段上相比以前有了很大的進步,但觀眾對涉案劇的要求也變高了,他們更希望看到偏美劇節奏的涉案劇。“現在觀眾的信息量和閱片量比以前大得多,如果還用粗獷的方式講故事,是絕對不行的。大家對涉案劇心理預期的觀劇節奏感,和以前不同了。為什麼我們現在除了語言上的障礙,看美劇或者韓劇,不會用倍速,而一到中國電視劇,大家就開始用倍速看?因為節奏慢呀,這就還是手藝的問題,是創作者本身能力有待提高的問題。”

  傅東育說,不止是節奏,觀眾對類型劇的專業性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現在是分眾時代了,觀眾打開電腦點擊選中一個類型劇,看了二十分鐘發現說這不是警匪戲啊。他作出了選擇,你沒有拿出專業性給他,那他肯定不能滿意。觀眾對影視劇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這是一種進步。對於專業創作人員來講,要拿出更強的專業性,這也是必須的。這一點我們確實要向美劇、韓劇、日劇認真學習。”

  事實上,直到現在仍被觀眾津津樂道的《重案六組》,當年採取的就是美劇的編劇模式。王茜透露,當年還有編劇專門到《重案六組》取經,想知道這個劇組七八個編劇怎麼就一起把編劇工作完成了。實際上,《重案六組》完全按照好萊塢的劇本制作模式,集體合作分工作戰,每個人編一集,有人專門負責統籌,絕不是簡單模仿就能復制的。戴瑩認為,《重案六組》經過十幾年依然被拿來作為涉案劇的標准,最值得學習的就是對內容質量的把控:“說明觀眾對內容的需求不是數量而是質量,好內容永遠是市場最需要的,也是最終會被留下的東西。”

  規律3

  作品總體評分呈下降趨勢

  創作者“手藝”不行,類型化不夠專業

  本次納入統計的197部有豆瓣評分的涉案劇,作品得分關系與作品首播年份關系呈現“喇叭形”分布,隨著年份的變化總體評分呈現出下降趨勢。這說明近年的涉案劇水平更加良莠不齊,這固然與數量增長帶來的泥沙俱下有關,也與創作難度增加有關。類型劇的特點就是越往后越難突破,原創難度越大,而外部環境同樣也是涉案劇繞不開的話題。2016年,相關部門對網絡視聽內容提出了“線上線下統一標准”的要求,《暗黑者2》等多部涉案題材網劇被要求下架。

  戴瑩接受新京報專訪時表示,“什麼時候能做,做到哪一步,做到什麼樣,風向非常重要。但我認為就當下涉案劇的開發而言,不是尺度限制了我們,而是本身的創作能力限制了我們。像《破冰行動》《無証之罪》這樣的劇,核心價值和靈魂人物都是能讓觀眾產生共鳴的。因此我覺得涉案劇創作難度的核心是劇本創作。”戴瑩說,人性的善與惡是影視劇永遠需要探討的話題,但創作者應當肩負起把價值觀引導向人性溫暖一面的責任。

  在傅東育看來,涉案劇的創作,現階段最大的難點是創作者本身的“手藝問題”。“一部劇,在故事的編造上、在人物的塑造上、在片子的節奏掌控上、在影調的運用上……所有這些方面,我們是不是做得足夠類型化,能不能讓大家在看劇的時候被吸引進去,會不會讓觀眾看劇時覺得真實度是符合預期的?在這些創作的專業性方面,目前我們跟美劇、韓劇比,還是比較弱的,需要做很多功課的。如果大家把很多創作上手藝不夠好的問題都歸咎於外因,我覺得是跑偏了。”傅東育從2004年拍攝《生死臥底》,到2010年拍《國門英雄》,一直到今年的《破冰行動》,幾部涉案劇的創作都沒有在規則方面遇到過障礙。當然,有一些大家對公安偵破案件手法的展現程度,以及對某些鏡頭血腥暴力是否適度的探討,他願意接受。“涉案劇面對的是所有觀眾,包括老人、孩子、年輕人,這是創作者需要考慮的。那些血腥和暴力就一定代表收視率嗎?不見得,還是要看你的故事說得好不好,而不是靠這些來尋求刺激。其實《破冰行動》在拍攝的時候,有一部分更慘烈,更血腥的鏡頭,最后並沒有在劇集裡呈現,現在看起來沒有損失什麼。‘黃賭毒’這種事情,大多數普通百姓是不大接觸的,涉案劇採用一種什麼樣的方式來展現,是善意還是惡意,是批判的還是尋找刺激的?美國的影視劇是有著嚴格的分級制度的,但核心思想大多是主旋律的,代表著美國的價值觀。重要的是看創作者是審美還是審丑,在這個意義上沒有什麼可討論的。所以每每談到這些問題就歸咎為尺度,我覺得太簡單粗暴了。尺度問題不是我的困惑,我的困惑是面對涉案劇這個類型,如何在專業性、類型化上面做得更好。”

  引觀眾共鳴,真案改編口碑好

  新京報記者的統計數據顯示,根據真實案件改編的涉案劇,普遍能獲得較好的口碑。網絡評分Top50的涉案劇之中,有11部根據真實案件改編,佔比超過1/5,包括《中國刑偵1號案》《征服》《命案十三宗》《鐵血警魂》《9·18大案偵破紀實》《插翅難逃》《刑警隊長》《湄公河大案》等。其他不少高分涉案劇,雖然不是講某一個具體的大案,但劇中的很多案例或者案件的細節都是現實中發生過的。以最長壽的系列涉案劇《重案六組》為例,該劇主創經常跟隨北京各區縣的刑警們一起出現場,深夜抓捕、押審犯人。

  為什麼真實案件改編的涉案劇如此受歡迎?對涉案劇而言,真實案件改編是必然的加分項嗎?王茜堅持認為,生活是藝術最好的源泉,真實可信的案例放上熒屏,才能夠抓住觀眾的心。幾季《重案六組》一直沿襲了“下生活”的傳統,從真實案例中選出合適的能夠打動人心的素材改編成劇本,最終呈現在熒屏上。王茜后來擔任制片人拍攝《天下無詐》,也延續了這種從真實案例中找素材的創作方法,她帶著編劇團隊走了全國十二三個反詐中心,和公安部來自全國各地的二十多個反詐騙警察聊他們辦案中的故事,然后再構建劇本。劇中有很多細節都有現實依托,顯得真實,也獲得了觀眾的認可。

  戴瑩擔任過《無証之罪》等多部涉案劇集的總制片人,她從平台用戶的角度分析得出結論,認為真實案件是涉案劇“破圈”的突破口。“以前我們做涉案劇更偏向於垂直領域和圈層用戶,也就是本身就喜歡看推理破案類型劇的觀眾,比如《心理罪》《無証之罪》《美人為餡》《滅罪師》等都是針對這類觀眾打造的。但在這個基礎上如何引起更廣泛觀眾的共鳴,讓涉案類型劇的受眾圈層擴大,需要找到突破點。”戴瑩認為,真實案件改編是很好的突破點,因為真實案件本身就有社會普及度和影響力,能夠帶動這類型劇集在普通受眾心中的影響力。根據真實大案——“雷霆掃毒12·29”大行動改編的《破冰行動》就是一次這樣的嘗試。該劇在今年上半年播出后成功突破圈層,成為社會熱議的話題,証明真實案件的確可以成為涉案劇擴大受眾圈層的突破點。

  《破冰行動》的導演傅東育表示,從創作角度而言,根據真實案件改編的涉案劇,具有更強的生命力,相對成功的幾率會比較大。“涉案劇如果基於真實案件的話,它故事情節的內在邏輯是清晰的,真實性上來講一定是佔優的,對整個劇集從故事結構、人物塑造、細節呈現,都會有很大的幫助。其實我是願意拍這種類型的劇的,但有時候能得到這類真實案件改編的劇本的機會並不是很大,目前還是原創劇本更多,所以碰到《破冰行動》我是很興奮的。”

  導演傅東育認為,就算是拍原創的涉案劇,要想拍好也要從真實案例出發。“我覺得作為創作者,還是要走進生活、走進一線,收集第一手的資料和素材。你有二三十個甚至五六十個案例在心裡,這樣再架構原創故事的時候才會得心應手,出來的東西才是真實的能打動人的,不是胡編亂造、生搬硬套的。涉案劇現實主義的成分加得越大,劇作本身的生命力就越強。”傅東育透露,他目前在雲南籌備一部同樣是緝毒題材的涉案劇,正帶著編劇團隊在一線體驗生活搜集素材,“在一線的故事當中,重新尋找故事”。

  劇中擔任主演兼編劇的王茜在自傳裡寫過,《重案六組》劇組曾跟隨刑警列席北京朝陽區的一起碎尸案的偵破工作,凶手被逮捕押上警車后,看到坐在車裡的張潮(劇中飾鄭一民)后一臉不相信的表情,后來說了一句話:“現在我相信了,你們《重案六組》的故事不是瞎編的,是真的。這個電視劇真好,你們一定要繼續拍下去。”(採寫/新京報記者 楊蓮潔 張赫 數據統計/新京報記者 張赫 湯子帥 新京報制圖 許驍)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