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出版社讓農技耘APP成為"新農具"
注冊用戶35萬人,訪問應用總量8000多萬次……由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與江蘇農村經濟雜志社共同開發及運營的農技耘APP上線2年多以來,通過移動互聯,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廣大農戶提供“全天候、保姆式”農技信息服務,打通農技推廣“最后一米”,成為同類型APP的用戶量、活躍度較高的服務平台,也成為江蘇農民的“新農具”,得到農業農村部、江蘇省委省政府充分肯定和用戶廣泛好評,2018年榮獲農業農村部頒發的“全國助農APP榜樣”,也是唯一當選的省級農業部門建設應用的農技信息平台。
打通農技服務“最后一米”
2015年,江蘇省啟動省級農業科技服務雲平台建設,為打通農技服務“最后一米”探索“江蘇方案”。2016年11月,農技耘APP上線運營。
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總編輯郁寶平告訴《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農技耘APP項目基於雲計算和大數據打造的“互聯網+”現代農業知識服務平台,整合農業科技、專家、信息、服務資源,通過APP平台的資訊、問答、視頻課程、數據庫等功能,搭建起高效便捷的信息化橋梁,為廣大農戶提供知識服務。
目前,經過2年多的運營,農技耘APP實現了農科教協作、線上線下協作、部省市縣協作“三大協作”,打造了具有融合、開放、賦能特征的應用創新與信息化能力的農技推廣服務業態,促進了農業科技信息互聯互通、資源共建共享,構建了新時代江蘇農技推廣新機制和新模式,顯著提升了農技推廣服務效能。
資源共享協作共贏
農技耘APP項目負責人繆青介紹說:“項目立項之初,就定位在創新構建大聯合、大協作、大推廣線上平台。通過構建知識內容與服務融合、線上線下協同的新型數字出版模式,縮短了技術推廣的中間環節,切實提升了農技推廣服務效能。”
截至8月,農技耘APP周均活躍用戶達8萬人。自上線以來,平台持續運維900天,每日更新,累計編發各類資訊3.5萬條,閱讀量達4500萬次﹔邀請專家累計舉辦網絡視頻直播180期,發布農技視頻、微視頻500個,瀏覽量達35萬次﹔開展在線問答,答復用戶提問4萬條,其中,專家一對一答疑1.6萬條,把“指尖上互動”轉化為農業新技術、新成果、新課題、新資源的互聯互通。平台已成為江蘇最大的“農友圈”和科技信息“集散地”,各項指標在同類APP應用中均處於前列。
充分發揮出版社優勢
“通過農技耘APP雲平台的建設推廣應用,搭建了農業科技知識服務與產業、專家與農戶對接的信息化橋梁。”郁寶平說,平台立足自主創新,開發、集成了多項適用的系統應用,如農業資訊發布系統、問答及專家技術咨詢系統、網絡視頻診斷與培訓系統、專業數據庫和知識庫、提供信息檢索等服務。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通過農技耘APP項目的實施,積極發揮了自身“江蘇省數字出版轉型示范單位”的作用,充分利用傳統農業圖書出版的內容優勢,聯合江蘇農村經濟雜志社相關的報刊、網站的媒體資源內容,針對雲平台的特征,創新“媒體採編、職業生產內容+專家發布、專業生產內容+用戶上傳、用戶原創內容”的一體化傳播,實現農業科技知識單向傳播向供需融合轉變,發揮APP平台的信息技術優勢,開啟多途徑、廣覆蓋、低成本、個性化的知識普惠服務,探索了該社在互聯網條件下的數字化融合出版之路。
“滿足了國家農業大數據建設的需要,滿足農業知識服務發展的需要,滿足了傳統農業出版向數字化轉型,向服務轉型的需要。”郁寶平坦言,本項目的實施,通過手機這個新興的媒體,打造農民身邊、田頭、家裡“留下不走的高級專家”,打造農家“有聲有色的貼心專家”。“這個APP推動了技術、創意、內容與市場需求對接,催生傳統出版的數字化轉型,即通過創新創意創造,以服務推動傳統增長點煥發新動力、滿足新需求,集聚用戶,推動新模式、互聯網基因與傳統產業的融合。”郁寶平如是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