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文化共融與區域媒體崛起
——廣東衛視《學而思大師課》的積極意義
來源:《視聽》2019年第8期
摘要:廣東衛視的教育成長類公益節目《學而思大師課》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背景下文化共通共融的需求,也為灣區人才自由流動做了媒體鋪墊。區域媒體的發展從來都離不開區域經濟地理的特性,如何在觀眾喜歡看和受眾覺得有價值之間取得雙贏,同時還能取得廣告經營收入,《學而思大師課》做了有益的探索。與垂直行業聯手、更年輕化的話語體系和傳播行為,是自我革新的關鍵。
關鍵詞:《學而思大師課》﹔粵港澳大灣區﹔區域媒體﹔垂直行業
廣東衛視在2018年第三季度推出了一檔特別的教育成長類公益節目《學而思大師課》,在當下各大衛視周六晚間以娛樂為主的節目編排中,它以出奇制勝的方式收獲了一大批粉絲。在大灣區建設視野下,《學而思大師課》有其積極意義。而筆者認為,它的意義不限於節目層面,也為廣東衛視接下來的改革振興做了有益的探索。
一、大灣區建設視野下《學而思大師課》的積極意義
(一)為灣區文化共通共融提供媒介支撐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正式發布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對於這份文件,粵港澳三地期待已久,國家從頂級戰略層面專門出台針對一個區域的發展指引文件,其中蘊含的機遇可以說是無窮的。其中指出:“發揮粵港澳地域相近、文脈相親的優勢,進一步提升居民文化素養與社會文明程度,共同塑造和豐富灣區人文精神內涵,共同推動文化繁榮發展,豐富居民文化生活。”廣電媒體在文化傳播、文化發展中具有天然的優勢,發揮著不可或缺的成風化人的作用。《學而思大師課》以大師之名引領青少年成長,讓其他領域頗有建樹的“大師”分享他們的故事,以通俗化的電視語言,與年輕人產生共鳴,打通普通觀眾和傳統文化之間的壁壘,進而傳播與傳承文化。例如第一位獲得意大利帕格尼尼小提琴大賽金獎的東方人、小提琴演奏家呂思清來到節目中,生動講述了自己數十載的學琴往事、父親對他的藝術啟蒙和諄諄教誨,並且現場親自授課,給予觀眾更多啟迪。
除了傳播與傳承文化,廣播電視媒體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中更重要的使命是推動粵港澳三地的文化共通共融,加強多元文化的交流融合。粵港澳大灣區本來就地域相近、文脈相親,在文化共通共融上先行一步更加容易實現。來到《學而思大師課》的嘉賓都是成就卓著的各領域名人,他們的知識高度、人格魅力足以在粵港澳三地都成為榜樣,為灣區文化共通共融支撐起足夠的空間,這是高端文化節目天然的優勢。
(二)與時俱進為人才成長創造輿論氛圍
2018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代表團參加審議時強調: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人才在大灣區發展中的重要地位也進一步凸顯。《學而思大師課》在創作的理念上,首先也融入了激發人才、熏陶人才的時代精神,表現出作為媒體和電視人應該具有的擔當和精神。大學之大,不在大樓,而在大師。在歷史的星河中,大師猶如啟明星,照亮了世人的前行之路。同樣,國家的崛起、民族的復興也需要大師發揮引導、示范和教育作用。《學而思大師課》就是要引導青少年體悟大師的成長感觸,走進大師的心靈世界,與大師的思想共舞,為人才成長創造靈動氛圍。中國短道速滑隊主教練李琰與觀眾暢談了冬奧會上的故事,同時也分享了她的運動經歷。在現場,李琰還手把手地指導小朋友訓練,當起了小朋友的教練。相信經過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激情洗禮以及2022年冬奧會的到來,這期節目會點亮大灣區未來體育人才心中的夢想。
近年來,“轉型升級”是個熱詞,在教育界,家庭教育理念也在轉型升級中。時代的變遷不斷賦予教育更高期待:從知識改變命運,到掌握專業技能,到如今的“全面發展、綜合能力”,隨著科技對教育的革新,教育得以擁抱更加回歸本質、更個性化的培養模式。在轉型升級中,中國家長對於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愈發強烈,而“提高分數”早已不是他們的唯一需求,孩子綜合能力提升的權重越來越大。作為主流媒體,廣東衛視有責任在教育和人才培養的轉型升級中發揮自己的優勢和特長,用大師的榜樣作用指引人才成長的正確“姿勢”,為大灣區建設挖掘人才潛力。
(三)提升頻道辨識度與價值合力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要建設宜居宜業宜游的優質生活圈,作為大灣區內的省級主流廣電媒體,廣東衛視有必要進一步提升頻道辨識度與平台價值,為灣區優質生活賦能。
2017年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總局在2017年也發出《關於把電視上星綜合頻道辦成講導向、有文化的傳播平台的通知》,這些都成為帶動國內文化綜藝節目熱潮的深層次力量,文化綜藝在這兩年成為國內各大電視台的寵兒。廣東衛視在2018年也推出了多檔文化類節目,包括《學而思大師課》以及中國傳統音樂競演節目《國樂大典》等,體現了主流媒體傳承優秀文化的社會責任。這些文化類節目的價值和影響力也轉化成為了整個頻道的價值和影響力。廣東衛視這兩年在有意識地打造“文化節目帶”,《學而思大師課》是頻道往這方面努力的一個積極嘗試,從目前來看收獲了正面的社會效果。
二、區域媒體崛起的正確打開“姿勢”
曾幾何時,廣東省以破釜沉舟的勇氣領風氣之先,率先實行改革開放,贏得發展先機。廣東衛視作為較早上星的衛星頻道之一,得“地利”之便,創辦了眾多具有嶺南文化特色並在全國富有影響力的優秀電視節目,為億萬觀眾奉獻了無限精彩,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到本世紀初,一直處於衛視第一方陣。但是,面對市場和受眾需求的不斷變化,廣東衛視未能在創新中實現新的突破,受眾需求與節目供給之間的矛盾日益凸顯,廣東衛視排名在全國不斷下滑至中游,內容生產供給側改革迫在眉睫。
2019年,廣東省委、省政府適時將振興廣東衛視作為“廣東文化強省建設”的重大舉措之一,在確立了“走在前列、當好窗口”的戰略定位的同時,正式確立了“美好生活的倡導者”的品牌定向,在堅持黨管宣傳、黨管意識形態、黨管媒體原則基礎上,通過“開門辦衛視、全台辦衛視”的政策導向,“改革、振興”成為廣東衛視乃至廣東廣播電視台中心工作的關鍵詞。
事實上,振興廣東衛視不是一時的突發奇想,圍繞這項工程所推出的措施、所制定的計劃也不是無源之水,包括《學而思大師課》在內,之前多個節目的探索已經為振興廣東衛視積累了一定經驗。這也是我們跳出《學而思大師課》節目本身,從區域媒體崛起的角度考量它的意義。
(一)拓展特色綜藝聯動產業發展
綜藝節目開發是廣東衛視振興的重中之重。在美食、旅游、親子、康養、教育、經典文化或流行文化等多個版塊,廣東衛視要創新“泛生活”類精品綜藝、專題類等制作模式,創作垂直品類、大眾爆款、獨家定制類綜藝節目。
這個策略的提出實際上早有端倪。例如原創美食紀錄片《老廣的味道》開播以來,僅2017年就在廣東衛視重播15次,在央視紀錄頻道重播3次以上,節目版權遠銷海內外,成為堅持以紀錄片形式呈現廣東美食的IP,通過美食這一“小切口”講好“廣東故事”,展現了嶺南文化的情懷。
《學而思大師課》同樣如此,在運用文化資源激活節目形態的同時也為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條件。和其他冠名或贊助的教育類節目不一樣,《學而思大師課》自誕生之初,就刻下了“學而思”的烙印。從節目編排到嘉賓邀請,從內容創意到呈現形式,“學而思”作為一家教育機構,都深度參與其中。《學而思大師課》把各行業的大咖請到演播間,就是要讓這些大師成為孩子成長的引路人,成為孩子走上成功的點燈人,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新榜樣,匯聚各領域大師的榜樣力量,幫助青少年孩子科學成長。這檔節目瞄准“多元能力”培養,並以此為基礎,契合未來人才培養的關鍵方向,將教育產業的最新理念與電視綜藝節目結合起來,這也正是“學而思”跨界做教育類節目的一個重要原因。
隨著新媒體的崛起以及傳播方式的不斷發展,傳統媒體通過創作垂直品類、大眾爆款、獨家定制類綜藝節目,與觸覺最敏銳的垂直行業聯手打造更年輕化的話語體系和傳播行為,是一條自我革新的捷徑。有了《學而思大師課》的成功經驗,廣東衛視在2019年將打通周一至周五21:10節目檔,以“季播”模式貫穿始終,並進行相關主題化編排,打通財經、軍事、康養、租房、育兒、教育、旅游、家裝等產業鏈。目前,《新屋齊家裝》等新節目已經上線。而在周末黃金檔,廣東衛視更是將《學而思大師課》這個教育類節目的探索經驗融入到大型原創觀察答題節目《考不好,沒關系?》中,把教育類節目和觀察類節目結合起來,以當下小學真實試題為題庫,通過老爸全真模擬小學考試答題的形式,引發受眾對於家庭教育的思考。
(二)守正創新緊貼“小正大”原則
目前,廣播電視節目行業已經基本形成共識,即必須遵循“小成本、大情懷、正能量”的自主創新原則。不講排場、不比闊氣、不拼明星,不沉溺於個人主義的淺吟低唱、自娛自樂,才是可持續發展的康庄大道。廣東衛視順應這一時代需求,將品牌定向為“美好生活的倡導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廣東衛視圍繞“美好生活的倡導者”定位做新聞節目、綜藝節目、電視劇、專題節目,樹立自身倡導美好生活的鮮明畫像,以期達到“想看生活類衛視首選廣東衛視”的最終效果。
《學而思大師課》正是緊貼了“小成本、大情懷、正能量”這個自主創新原則的典型節目。在《學而思大師課》舞台上,大師們各自的成長軌跡雖有不同,但他們身上都有著共同的品質,比如挖掘自己的興趣所在並為之努力付出、堅持不懈。勤奮、堅持、刻苦,大師們分享出這些朴素卻至真的人生感悟,能夠幫助青少年明白成功源自堅持,從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這種榜樣的精神力量猶如一盞明燈,為青少年照亮方向﹔猶如一本好書,為青少年指點迷津。因此,《學而思大師課》承載著思索和傳遞情懷的作用,它在節目創意之初,就樹立了“正能量”意識,把握時代的本質和內涵,把核心價值觀做出來。
廣東衛視要實現振興,光是節目做到“小正大”並不夠,讓主旋律和商業化真正從內涵和氣質上實現融合和統一更為關鍵。接下來的創作要考慮前瞻性和創新性,要真正促進整個社會的思考和進步。
(三)強化自身內容生產造血功能
改革振興關鍵在人。隨著制播分離的推進,很多電視台出現“空心化”的“險情”,制作團隊流失,節目嚴重依賴外包。后果就是自有團隊得不到足夠的鍛煉,在節目的視覺效果、后期剪輯、鏡頭語言等方面與頂級水准的差距越拉越大。“台上三分鐘,台下十年功”,隻有在節目制作中得到足夠的磨練,才有可能給觀眾呈現頂級的節目效果。而周末黃金檔綜藝節目的數量有限,容量有限,不可能容納所有人參與到制作中去自我鍛煉,所以通過《學而思大師課》這樣的周間自辦節目激活人才潛能就尤其重要。
目前,廣東衛視已經打通周一至周五21:10節目檔,形成周一“美好生活·嘆財經”、周二“美好生活·看世界”、周三“美好生活·超有范”、周四“美好生活·有真情”自辦節目帶,這對自身內容生產造血能力的要求非常高,不但要從數量上滿足版面的需求,而且質量上一定不能有短板。近幾年,廣東衛視已經有意識地打磨自有團隊,放手讓他們激發創意,節目研發和制作都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旨在激活人才潛能、集聚人才動能,為實現廣東衛視改革振興“蓄能”。
(作者單位:廣東廣播電視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