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講述精彩的中國故事

張 賀
2019年09月03日06:5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講述精彩的中國故事

  與新中國同時誕生的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是新中國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專業對外傳播機構。70年來,中國外文局秉承“向世界說明中國”的使命,用40余種文字在全世界累計發行了8萬余種、18.7億冊書刊雜志,成為溝通中外的重要橋梁。

  70年來,中國外文局幾代外宣工作者孜孜不倦地向世界講述中國發生的一切。因他們的努力,全球1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讀者用自己的語言文字讀到了無數精彩的中國故事,因了解而理解,因理解而喜愛……

  應運而生,為新中國發聲

  1949年10月1日,沐浴著新中國的曙光,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的前身——中央人民政府新聞總署國際新聞局正式成立。1950年1月1日,《人民中國》(英文版)創刊,這是新中國第一本外文期刊。隨后,新中國第一份綜合性世界語雜志《人民中國報道》、第一本大型綜合性畫報《人民畫報》、第一份面向西方讀者的文學雜志《中國文學》、第一份英文周刊《北京周報》以及《中國建設》等相繼創刊。新中國的對外出版發行事業由此起步。70年來,中國外文局秉持“向世界說明中國”的宗旨,持之以恆地講述中國故事,成為溝通中外的橋梁。

  對中國外文局的成長,黨和國家領導人傾注了大量心血,或是親手辦刊,或是指導批示,或是題詞勉勵,為外文局和外宣事業注入強大動力。

  毛澤東同志為新創刊的《人民畫報》題寫刊名,他連寫六遍,在最滿意的那張上畫上了兩個圈。英文版《北京周報》是毛澤東每期必看的刊物,並借助它來學習英文。周恩來同志親自為《人民畫報》審稿三年多,《中國建設》(現《今日中國》)和《北京周報》就是在他的倡議和主持下創辦的。鄧小平同志對《北京周報》的版式調整作過指示,還為《人民畫報》題詞。江澤民同志為《北京周報》日文版題詞,並為《中國與非洲》雜志題寫刊名。胡錦濤同志為《北京周報》紀念中巴建交55周年專刊致辭。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中國外文局的工作作出批示,並給中國外文局的作者和讀者回信。今年年初,廈門大學管理學院MBA中心教授潘維廉將自己在中國外文局外文出版社出版的新書寄贈給習近平總書記。2月1日,在接到寄贈的新書后,習近平給潘維廉教授回信,贊賞他熱情地為廈門、為福建代言,向世界講述真實的中國故事。4個多月后的6月25日,在赴日本出席G20峰會前,習近平主席給中國外文局《人民中國》主辦的“熊貓杯”全日本青年征文大賽中的獲獎日本青年中島大地回信,並寄望兩國青年為開創兩國關系更加美好的明天作出積極貢獻。

  中國外文局,是群賢畢至的地方。

  曾任國際新聞局首任局長的喬冠華,兼任過《人民中國》首任總編輯。著名文學家、翻譯家蕭乾曾任《人民中國》副總編輯。漫畫家丁聰曾任《人民畫報》副總編輯。《中國文學》創建時,特邀茅盾擔任主編,以翻譯《安徒生童話》而聞名的翻譯家葉君健任副主編。作家馮亦代曾擔任英文《中國文學》編輯部主任,詩人、作家徐遲曾擔任《人民中國》編輯……

  為《中國建設》等雜志撰稿的也是一連串閃光的名字:經濟學家冀朝鼎和勇龍桂、科學界的李四光和竺可楨、戲劇界的梅蘭芳、音樂界的賀綠汀、古生物界的裴文中、考古學界的夏鼐、宗教界的趙朴初和丁光訓……

  各個編輯部裡匯聚了眾多翻譯家:愛潑斯坦、楊憲益、段連城、張彥、戴妮絲、沙博理、路易斯·卡提歐、魏璐詩、戴乃迭、李莎……

  名家輩出、大師雲集。中國故事因他們的講述而更加精彩。

  用事實講話,彰顯時代精神

  走進人民畫報社辦公樓大廳,800多張雜志封面仿佛組成一條時光隧道。一張張封面猶如一張張生動的表情,表現著新中國每一個重大事件、每一個細微的變化。

  新中國意味著劃時代的變革:藏污納垢的舊社會被埋葬了,自由平等的新社會到來了。時任《人民中國》社會組組長的蕭乾敏銳地把握住了歷史性變化。他用英文撰寫的《她們重見天日——記北京的妓女改造》,通過一個個浸透血淚的妓女自述,再現舊社會的人間悲劇。這篇報道充滿事實、細節,沒有半句說教。《人民中國》的創辦者之一張彥說,任何外國讀者看了這篇報道,都會明白為什麼中國老百姓說“舊社會把人變成鬼,新社會把鬼變成人”。

  土地改革是新中國最具歷史意義的重大變革之一。為了讓海外讀者全面深刻地理解土改,蕭乾扛著背包深入到湖南岳陽回龍鄉,待了整整一個月,與農民同吃同住。當象征土改勝利的燒地契這個激動人心的場面到來時,蕭乾拍下了他平生最得意的一張照片。他曾自豪地說:“有什麼比隨著燒地契升起的黑煙,農民臉上泛出的喜悅,更能代表土改運動的呢!”照片不但在第一、二屆全國影展上展出過,還被印在美國《生活》雜志的封面上。報道《土地回老家》以英俄兩種文字刊發后立刻引起轟動,被譯成10余種文字,尤其在一些亞非拉的第三世界國家,被當作了解中國土地改革最生動的教科書廣為流傳。

  《中國建設》著名記者愛潑斯坦1965年第二次赴藏採訪時,敏銳地注意到在西藏各地的黨政機關和教育醫療等部門出現了大批藏族干部,其中許多人原本是農奴和奴隸。在《從奴隸到工人——拉珠一家》和《農奴出身的藏族干部在斗爭中成長》等報道裡,藏族干部群眾的親自講述,新舊兩個時代的鮮明對比,使報道具有無可爭議的說服力,在國際輿論界引起強烈反響。

  毛澤東同志曾贊揚《中國建設》“用事實講話”的辦刊方針。海外讀者正是從這些充滿翔實細節的報道中理解了新中國所帶來的偉大社會變革和深刻歷史意義。

  1981年6月19日,《人民中國》文字記者沈興大和攝影記者劉世昭從天安門出發,騎著飛鴿牌加重自行車,沿京杭大運河一路向南,展開了為期408天、總行程達5000多公裡的“大運河之旅”採訪報道。一路上,他們經過了6個省市,採訪了53個縣市77個村鎮,訪談了上千人。沈興大僅採訪日記就記了7大本10萬多字﹔劉世昭拍了100多個膠卷。這組報道用鮮活的細節和精彩的圖片全面展示了具有2500多年歷史的大運河及兩岸人民的日常生活。長達20余萬字的連載,在國內外掀起了一股“運河熱”。日本神奈川日中友協連續6年組織了190人次,來華進行大運河自行車之旅。日本愛媛縣的一位老讀者在來信中寫道:“我每期總是最先閱讀《大運河自行車之旅》。它那始終輕鬆的筆調,具有著不可思議的魅力,將我帶入無比愉快的‘中國之旅’中。”

  忘我工作,隻為讓更多讀者喜愛中國

  “我們從事外宣工作的人,一心一意就是要盡最大努力,讓世界了解一個真正的中國,為我們的祖國爭取越來越多的朋友。”中國外文局資深記者張彥的這番話,道出了外宣人的初心。

  張彥回憶《人民中國》創刊時說,“大家馬不停蹄,晝夜奔波,文的武的什麼都干,不知那時哪來的這麼大的勁頭。從那時起,我們《人民中國》這一幫人,一個個似乎都得了‘工作狂’的病症,一門心思就是搞好雜志,吃飯睡覺都想著它。下班后或節假日,串門聊天,三句話仍然不離本行,以致讓女主人‘難以容忍’。‘下了班在家裡還是談工作,你們有完沒完?’”

  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如火焰在心中燃燒,這群把工作視為生命的人,在用生命記錄中國。《人民畫報》攝影記者吳新陸患有肝硬化,但他從不接受組織給他安排的輕鬆工作。相反,哪裡艱苦,他就去哪裡。在雲南採訪少數民族時,他跟著馬幫翻山越嶺,足足採訪了兩個月,拍攝回來大批珍貴圖片。由於過分勞累,他的病情日漸惡化,但他仍不停息地工作,直到去世。臨終前,他躺在一張單人床上,牆壁上挂著一幅全國大地圖,上面插著很多小紅旗。他指著地圖對來看望他的同事說:“地圖上的小紅旗是我採訪到過的地方,有一多半是空白點,走遍全國,我這一生是做不到了。”在生命的最后時刻,吳新陸想到的仍然是工作。

  《人民畫報》攝影記者何世堯去西藏採訪了8個月,帶回來10組稿件,件件精彩,而自己變得又黑又瘦﹔張吉年去西雙版納採訪,高山密林,音訊不通,整整8個月與外界失去聯系,就在家屬和單位心急如焚的時候,他帶著精彩的圖片和稿件回來了﹔愛潑斯坦四次赴藏採訪,每次至少3個月,有時為了趕急稿,整夜不眠不休……

  1972年,為了拍攝黃河源頭,《人民畫報》記者茹遂初帶著一張20年前軍隊繪制的草圖,踏上了青海北部遍布沼澤的無人區。28個晝夜,茹遂初吃著半生不熟的水煮挂面,蹚過連馬都不願意下水的冰冷河流,克服嚴重高原反應帶來的頭痛,終於拍攝到了黃河源頭那一眼汩汩流淌的清泉。4年后,在海拔近6000米的唐古拉山各拉丹東雪峰下的姜根迪如冰川,茹遂初在缺氧和嚴寒中足足等候了3天,抓住短暫的十幾分鐘窗口期,搶拍出一張公認最早也最好地反映長江源頭景觀的照片。這張題為《大江之源》的照片第一次向國內外讀者展現了長江源頭,畫面裡雪山、冰川和融水形成的辮狀溪流在陽光下閃閃發光,雄奇壯麗。

  中國外文局有很多外國專家,他們的敬業精神同樣令人感佩。來自巴基斯坦的美娜士是《中國畫報》烏爾都語版的改稿專家。作為一個四口之家的主婦和一名教師,在緊張的工作之余,3年時間裡,美娜士採寫了300篇中國通訊,平均每三天就要寫一篇,其中絕大部分文章誕生於深夜。這些中國通訊的全部主題隻有一個——“中國在改革開放中前進”。

  向世界說明中國,讓中國的朋友越來越多,高尚的理想永遠激勵著外宣人。

  跨越發展,述說新時代的中國故事

  中國外文局的70年是與新中國同呼吸共命運的70年,是見証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70年。中國外文局的事業與新中國一起發展壯大。

  1949年成立之初,中國外文局一年出版的圖書隻有8種,而今天中國外文局每年以40余種文字出版近5000種圖書、編輯34種多語種期刊、運營30余家多語種網站以及47個海外微傳播媒體賬號,書刊發行到世界180多個國家和地區,網絡受眾遍及世界各地。

  2014年10月8日,在德國法蘭克福書展這一世界最大的圖書博覽會上,《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多語種全球首發式舉行。世界的目光立刻被這本裝幀朴素大方的中國圖書所吸引,“人們將從這本書裡讀懂中國發展的秘密”,一家外媒說。

  黨的十八大以后,世界對中國故事的興趣更加濃厚。世界各國迫切想要了解中國為什麼會取得如此驚人的發展成就,中國共產黨是如何治理如此巨大的國家,中國發展模式能否為本國提供經驗借鑒……

  中國外文局舉全局之力,集全國行業英才,在2014年9月和2017年11月先后出版了《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第二卷,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目前,已出版28個語種32個版本,成為對外出版和對外宣傳的第一品牌。

  與新時代同步,中國外文局進入跨越式發展的新階段。

  ——新媒體品牌建設效果明顯:2018年,中國網英文品牌欄目《中國3分鐘》累計閱讀量4.2億次,有3期節目單期閱讀量突破2000萬,閱讀量、播放量再創新高。以外籍主持人和新聞評述為特色的統一品牌“第三隻眼看中國”短視頻系列產品覆蓋8個語種,出品節目172期,總播放量達到1500萬。局屬媒體在境外社交媒體平台開設13個語種的47個賬號,總粉絲數量達5275萬。

  ——本土化戰略開花結果:《人民中國》日文版策劃、版式設計和印刷均已全部在日本完成。《今日中國》阿文版成為中東地區報道中國最權威的雜志,西文版成為拉美人民打破西方新聞封鎖、了解真實中國的窗口。目前,已與30個國家共建50余家中國主題圖書海外編輯部,在對象國出版中國主題圖書300余種,對外漢語教材通過競標進入美國7個州的國民教育體系。今天的中國外文局已經成為中國對外出版圖書文種最多、品種最多、發行范圍最廣的出版發行機構。

  中國步履不停,精彩的中國故事每時每刻都在發生,中國外文局的媒體人與出版人相信,他們的講述將使中國故事更加精彩。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